安徽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600MPa级高强钢筋应用技术规程(征.docx
-
资源ID:1732694
资源大小:43.97KB
全文页数:2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7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安徽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600MPa级高强钢筋应用技术规程(征.docx
600MPa级高强钢筋应用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Iechnica1.spedfitionforapp1.icationof600MPagradehigh-strethStedbar根据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下达2023年第三批安徽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皖市监函(2023)622号的要求,编制组以国家和地方现行相关标准为依据,开展广泛的调查研究和试验分析,总结我省600MPa级高强钢筋工程实践并吸纳省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程。本规程共6章和1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材料;5结构设计;6施工与验收:附录A。本规程由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安徽省建筑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请各有关单位在执行本规程过程中,注意收集资料、总结经验,并将需要修改、补充的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安徽省建筑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地址: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繁华大道7699号,邮编:230093,电话:0551-65411367,传真:055162656192,邮箱:aadrigqg()163,m)以供修编时参考。本规程主编单位:安徽省建筑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本规程参编单位:安徽吾兴新材料有限公司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合肥工业大学安徽省施工图审查有限公司中建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安徽同济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安徽建工第一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合肥工大建设监理有限货任公司合肥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安徽建工检测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安徽寰宇建筑设计院安徽建筑大学江苏天舜金属材料集团有限公司安徽建工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安徽建工建筑工业化智能建造集团有限公司本规程主要起草人:汪洋杨善斌何亮郭湛魏滔借朱兆晴陈刚汪开忠黄华余青沈文杰秦琳尹德福陈卫东完海鹰洪承禹陈安英赵毅王静峰吴杨马兵辉盛军张勇杨昊涂刚要欧国浩刘运林姚圣法程涛王兴明吴国保何利杨皓东詹静汪盟刘健本规程审杳人:总则19术语和符号,S,2.1 术语22.2 符号.23基本规定44材料54.1 600MPa级热轧带肋高强钢筋54.2 钢筋糜套筒64.3 混凝土75H-85.1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85.2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85.3 构造规定I1.5.4 抗震设计136虹与验收156.1 一般规定156.2 施工156.3验收16附录AMOMPa级热轧带肋高强钢筋技术条件18A.1主要技术要求18A.2检验项目19/13雌方法21A.4检验规则22A.5订货内容23A.6钢筋标志23本规程用词说明241.0.1为贯彻国家环保节能技术经济政策,促进与规范60SPa级热轧带肋高强钢筋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保证质量、安全,做到经济、适用,制定本规程。1.0.2本规程适用于采用600MPa级热轧带肋高强钢筋的钢筋混凝上工业与民用建筑以及构筑物。本规程不适用于轻骨料混凝土结构、特种混凝土结构以及需要疲劳验算的结构。1.0.3本规程规定了60(三)a级热轧带肋高强钢筋在混凝土结构中应用的基本要求;采用600MPa级热轧带肋高强钢筋混凝上结构设计、施工与验收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和符号2.1 术语2.1.1 600MPa级热轧带肋高强钢筋600MPa1.eve1.hotro1.1.edribbedhigh-strengthstee1.bar本规程中的600MPa级高强钢筋是指HRB600、HRB600E牌号普通热轧带肋高强钢筋,简称高强钢筋。2.1.2 I1R三X)普通热轧带肋高强钢筋】IRB600hotro1.1.edribbedhigh-strengthstee1.bar按热轧状态交货的、横截面为圆形且表面带肋、屈服强度标准值为600MPa的钢筋。2.1.3 高强钢筋机械连接用套筒Coup1.ersforhigh-strengthrebarmechanica1.sp1.icing用传递600MPa级高强钢筋轴向拉力或压力的钢筋机械连接用钢套筒。2.2 符号2.2.1 材料指标E钢筋的弹性模量:&一钢筋的屈服强度标准值;2.2.2 限强度标准值:/一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力一钢筋的抗压强度设计值;<¾一钢筋的最大力总延伸率:fi-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2.2.3 几何参数b矩形截面宽度,T形、I形截面的原板宽度;h截面高度;"ht-T形、I形截面受拉翼缘的宽度和高度;C一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心一钢筋的公称直径(简称直径)或圆形截面的直径;心纵向受拉钢筋的基本锚固长度;Ia_纵向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加_纵向受拉钢筋的抗震锚固长度:c一最外层纵向受拉钢筋外边缘至受拉区底边的距离;4有效受拉混凝土截面面积;受拉区纵向普通钢筋截面面积;4受拉区纵向预应力筋截面面积:受拉区纵向钢筋的等效直径;d受拉区第,种纵向钢筋的公称直径。2.2.4 计算系数CW裂缝宽度修正系数;acr构件受力特征系数;裂缝间纵向受拉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vi一受拉区第i种纵向钢筋的相对粘结特性系数;裂缝最大宽度;(a一锚固长度修正系数;GE一抗震锚固长度修正系数。3基本规定3.0.1高强钢筋宜用作混凝土构件纵向受力钢筋,亦可用作混凝土构件抗剪、抗扭、抗冲切的横向钢筋。3.0.2配置高强钢筋的混凝土构件,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时,应符合本规程规定。本规程未作规定的,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程结构通用规范GB55001、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混凝上结构通用规范GB55008、混凝土结构设计标准GBZF50010、建筑抗震设计标准GBZT50011及现行行业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等相关标准的规定。3.0.3高强钢筋的连接宜采用机械连接,也可采用绑扎搭接,不应采用焊接。4.1 600MPa级热轧带肋高强钢筋4.1.1 高强钢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T1499.2及本规程附录A的规定。4.1.2 高强钢筋的强度标准值应具有不小于9册的保证率,其屈服强度标准值6、极限强度标准值&应按表4.1.2采用。表41.2MoMPa级楠带肋高强钢筋强度标准值(N/nin?)牌号符号公称直径d(nun)屈服强度标准值瓜极限强度标准值启HRB600社场650600730HRB600E,f)650600750ii:ri三):为符合抗震性能要求的moja级热轧带肋高强钢筋。4.1.3 高强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启抗压强度设计值为应按表4.1.3采用。当结构构件中配有不同种类的钢筋时,每种钢筋应采用各自的强度设计值。对轴心受压构件,钢筋的抗压强度设计值为应取400MRu横向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R应按表4.1.3中S的数值采用;用作受剪、受扭、受冲切承载力计算时,其数值大于360Nm2时应取360Nmm2o表4.1.3600MPa级热轧带肋高强钢筋强度设计面N/innF)牌号符号公称直径d(mm)抗拉强度设计值£抗压强度海十值力HRB6(。Hf>650520490HRB600E6-505204904.1.4高强钢筋的最大力总延伸率不应小于表4.1.4规定的数值。表41.4600*级热轧带肋高强钢筋的最大力总延伸率限值牌号钢筋的最大力总延伸率&(%)HRB60075HRB600E9.04.1.5高强钢筋弹性模量E应按表4.1.5采用。表4.1.56(XM级热轧带肋高强钢筋的弹性模量曲项牌号符号公称直径d(mm)弹性模量EIIRB6(X)叱、650KIX1.O5HRB600E铲650ZOOxIO54.1.6抗震等级为一、二、三级的框架和斜撑构件(含梯段),其纵向受力高强钢筋应采用I1.RB60"钢筋且符合下列要求:1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2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0o4.1.7 高强钢筋的公称直径和常用的公称直径为:1热轧带肋高强钢筋的公称直径为:6nik8inn、IOIn1、12|师、14三16mm、IShn、20nn2225mn、28mm、32mm、3611n>40nn50Inne2常用的公称直径为:&mi、8nm、IonI1.1、12nw、14mn、16mm、181111-.20InT1、22mm>2511m>281111o4.2 钢筋连接套筒4.2.1 高强钢筋机械连接用套筒应采用直螺纹套筒,应符合钢筋机械连接用套筒JGA163的规定,其材质宜用45号优质碳素结构钢或合金结构钢。4.2.2 高强钢筋机械连接接头性能等级及力学性能指标等应符6合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的规定。4.2.3 高强钢筋机械连接用套筒表面应刻印清晰、持久的标志,套筒的标记应由名称代号、型式代号、钢筋强度级别代号、钢筋公称直径代号、厂家代号、可追溯原材料性能的生产批号组成。4.3 混凝土4.3.1 采用600MPa级高强钢筋的混凝上构件,其混凝上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o4.3.2 混凝土的强度标准值、强度设计值及弹性模量等相关技术指标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标准GB/T50010的有关规定采用。5结构设计5.1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5.1.1 配置高强钢筋的混凝土结构,可采用塑性内力重分布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当采用塑性内力重分布分析方法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分析方法设计的结构和构件,应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要求且采取有效的构造措施。除人防荷载外,对于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构件,以及要求不出现裂缝或处于三a、三b类环境情况下的构件,不应采用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分析方法。2钢筋混凝土梁支座或节点边缘截面的负弯矩调幅幅度不宜大J-2刚弯矩调整后的梁端截面相对受压区高度不应超过0.35,且不宜小了0.IOc钢筋混凝土板的负弯矩调幅幅度不宜大2佻。5.2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5.2.1 在矩形、T形、倒T形和1形截面的钢筋混凝土受拉、受弯和偏心受压构件及预应力混凝土轴心受拉和受弯构件中,按荷载标准组合或准永久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影响的最大裂缝宽度可按下列公式计算:(5.2.1-1)(5.2.1-2)(5.2.1-3)(5.2.1-4)WmaX=CWaC卅一(1.%s+8)ESPte=Pte(TSpte=Tte8式中:N一一构件受力特征系数,按表521-1采用;acrIP裂缝间纵向受拉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当“<0.2时,取W=O.2;当山10时,取W=I0:对直接承受重空荷载的构件,取3=10;按荷载准永久组合计算的钢筋混凝土构件纵S向受拉普通钢筋应力或按标准组合计算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纵向受拉钢筋等效应力(NZmm2);e一钢筋的弹性模量(Mm2);CS一最外层纵向受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