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知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优知文库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优知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七十多年来治黄的主要经验.docx

    • 资源ID:1723324       资源大小:10.67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如果您不填写信息,系统将为您自动创建临时账号,适用于临时下载。
    如果您填写信息,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系统自动生成),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七十多年来治黄的主要经验.docx

    七十多年以来治黄的主要经验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但也曾以善淤善决善徙、洪水灾害频发、难于整治管理而闻名于世,有“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之说。历朝历代都将治黄视为国之大政,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华民族整治管理黄河的历史也是一部治国史,然而整治管理效果显著者并不多见。特别是近代以来,1840年至1938年的近百年间,黄河有66年发生洪水灾害,每次洪水都导致大堤决口、人民流离失所。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治黄工作。1952年,毛泽东视察黄河,提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此后,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亲临黄河视察,对黄河整治管理开发作出重要指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考察黄河,走遍了黄河上中下游9省区,两次亲自主持召开座谈会安排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强调要“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在党的坚强领导和整治管理下,黄河从“中华之忧患”变为一条利民之河、安澜之河。坚持人民至上,战胜洪水和大旱灾,实现黄河岁岁安澜。70多年以来,先后四次加高培厚堤防,加固堤防1300多公里;建成了三门峡、小浪底等水库,开辟了北金堤、东平湖等分滞洪区,形成了“上拦下排、两岸分滞”的防洪工程体系;通过调水调沙,有效遏制了下游主河槽淤积抬高的顽疾;先后战胜了12次大洪水,成功应对了18场编号洪水,创造了黄河70多年伏秋大汛不决口的人间奇迹,黄河频繁决口改道的历史一去不复返。黄河流域不止有水灾威胁,历史上还旱灾频发,“水灾一条线、旱灾一大片”。据统计,1368年至1949年的近600年间,黄河流域出现“人相食,饿殍盈野,死者枕藉”的大旱灾就有61年,差不多10年一遇。1942年中原大旱,河南全省因旱灾而饿死者达300万人。新中国成立前,黄河干流上没有建成一座水库以蓄水应对干旱;新中国成立后,依靠制度优势、工程措施和科学调度,多次有效化解严重旱情。黄河流域大旱之年“赤地千里、流民塞道”的历史也一去不复返。黄河以仅占全国2%的河川径流量,养育了全国12%的人口,维持了全国17%耕地的用水需求,支撑了全国14%的国内生产总值。坚持尊重规律,依据不同历史时期治黄主要矛盾的变化,因时制宜、因事施策。“一斗水,半斗沙”,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是黄河复杂难治的根本症结。巨量泥沙来自黄土高原,多年平均入黄泥沙达16亿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把治黄重点放在了整治管理黄河泥沙问题上,虽然当时希望依靠大型水库彻底解决泥沙和洪水问题的设想没有完全实现,但通过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的改建和运用方式调整,为小浪底工程处理水库泥沙淤积问题积累了宝贵经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黄河又出现水资源紧缺和污染日益加重等问题,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黄河年年出现断流,1997年利津站断流长达226天,断流河段最长延伸至开封。我们党因此认识到要更加注重对黄河的保护,并提出了“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治黄新理念。通过深化对黄河水沙运动规律的认识,创造性落地实施调水调沙,在协调水沙关系的实践方面实现了新突破,连续20年调水调沙使下游主河槽平均下切2.6米。通过精心调度、严格管理,2000年以来黄河再未出现过断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尊重规律,摒弃征服水、征服自然的冲动思想”.以往黄河水资源的粗放开发利用局面逐步得到扭转,“统筹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关系”“节约优先、保护优先''等日益成为全流域和全社会的共识。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度由20世纪80年代的不足30舟提高到60%以上,水土流失面积强度“双下降”、水蚀风蚀“双减少",昔日光秃秃的黄土高原变成了绿油油的秀美山川,黄河泥沙量大为减少。坚持系统整治管理,探索走出一条符合黄河实际的大河保护整治管理之路。在中国几千年的治河史上,虽然也曾产生过一系列治河方略,但由于对河流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缺乏认识,整治管理措施多局限于一隅,始终难以打破河淤堤高、屡治屡决的恶性循环。1955年,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关于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的综合规划的决议,黄河进入有具体落地实施计划有策略,有方案有目标整治管理的新阶段。70多年以来,黄河整治管理逐步确立了“堤防不决口、河道不间断流、污染不超标、河床不抬高”的综合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审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整治管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从系统工程和全局角度寻求新的整治管理之道;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战略高度,提出了“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整治管理”“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等一系列重大要求,将治黄事业引入全新境界。习近平总书记将生态环境保护、黄河长治久安、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流域高质量发展、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等五大目标任务一体安排,极大丰富了黄河保护整治管理工作的内涵和外延。历史和实践证明,只有坚持系统观念,“跳出黄河看黄河”,才能“把黄河的事情办好”,才能“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郑林华来源:学习时报

    注意事项

    本文(七十多年来治黄的主要经验.docx)为本站会员(王**)主动上传,优知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优知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优知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优知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