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市妇女发展规划(2021-2030年)》《四平市儿童发展规划(2021-2030年)》.docx
-
资源ID:1723012
资源大小:30.19KB
全文页数:2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7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四平市妇女发展规划(2021-2030年)》《四平市儿童发展规划(2021-2030年)》.docx
四平市妇女发展规划(2021-2030年).,2,刖百妇女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伟大力量。促进妇女全面发展和男女平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妇女事业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写入党的施政纲领,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统筹部署和推进妇女事业发展,为妇女平等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平等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平等享有改革发展成果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四平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妇女发展的决策部署,按照吉林省妇女发展规划(2011-2020年)要求,颁布实施了四平市妇女发展规划(2011-2020年),确定了妇女发展的优先领域和阶段性目标,提出了保障妇女各项权利的策略措施。十年来,我市坚持将妇女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多部门分工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妇女工作机制,强化政策支持,加大经费投入,四平市妇女发展规划(20112020年)确定的目标任务基本实现。妇女社会地位显著提高,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贡献率明显提升,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健康状况明显改善,受教育程度稳步提升,参与决策管理的途径更加广泛,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提高,在家庭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彰显,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我市妇女事业和男女平等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转化,妇女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广泛,妇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城乡、区域和群体间妇女发展存在差距,农村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妇女民生保障力度还需加大。妇女在就业、人身财产、婚姻家庭等方面平等权利的保障仍面临现实困难。妇女参与经济文化社会事务管理的水平有待全面提升。针对妇女各种形式的歧视不同程度存在,性别平等观念有待普及,妇女发展的社会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促进男女平等、推动妇女走在时代前列,使命艰巨、任重道远。未来十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时期,也是推动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关键阶段,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创新驱动战略深入实施,改革红利加速释放,人民福祉持续改善,社会治理现代化有序推进,为更高水平促进妇女全面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对充分发挥妇女在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独特作用,不断增强妇女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在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科学规划全市妇女全面发展的新目标新任务,健全完善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的制度机制,团结引领妇女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按照吉林省妇女发展规划(2021-2030年)和四平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要求,结合我市妇女发展实际,特制定四平市妇女发展规划(2021-2030年)o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道路,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不断完善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的制度机制,推动性别平等成为全社会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和价值标准,充分发挥妇女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半边天”作用,保障妇女平等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平等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平等享有改革发展成果,推动妇女走在时代前列。(二)基本原则。1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妇女事业发展的正确政治方向,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妇女发展事业的决策部署,切实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妇女发展事业的全过程和各方面。2 .坚持妇女事业与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将促进妇女全面发展目标任务纳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专项规划,纳入民生实事项目,同部署、同落实,让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妇女。3 .坚持男女平等发展。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在出台法规政策、编制规划、部署工作时充分考虑两性的现实差异和妇女的特殊利益,营造更加平等、包容、可持续的发展环境,缩小男女两性发展差距。4 .坚持促进妇女全面发展。统筹兼顾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各方面的发展利益,有效解决制约妇女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统筹推进城乡、区域、群体之间妇女的均衡发展,协调推进妇女在各领域的全面发展。5 .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充分发挥妇女的重要作用,促进妇女积极投身高质量发展,踊跃参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三)总体目标。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得到深入贯彻落实,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的制度机制创新完善。妇女平等享有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健康水平持续提升。妇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素质能力持续提高。妇女平等享有经济权益,经济地位稳步提升。妇女平等享有政治权利,参与国家和经济文化社会事务管理的水平逐步提高。妇女平等享有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待遇水平稳步提高。支持家庭发展的法规政策体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广泛弘扬。男女平等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妇女发展环境更为优化。法治体系更加健全,妇女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妇女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展望2035年,与国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妇女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男女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二、发展领域、主要目标和策略措施(一)妇女与健康。主要目标:1 .妇女全生命周期享有良好的卫生健康服务,妇女人均预期寿命延长,人均健康预期寿命提高。2 .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2/10万以下,城乡、区域差距缩小。3 .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防治意识明显提高,综合防治能力不断增强。适龄妇女宫颈癌人群筛查率达到70%以上,乳腺癌人群筛查率逐步提高。4 .生殖健康和优生优育知识全面普及,促进健康孕育,减少非意愿妊娠。5 .减少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艾滋病母婴传播率下降到2%以下。6 .妇女心理健康素养水平不断提升。妇女焦虑障碍、抑郁症患病率上升趋势减缓。7 .妇女健康意识普遍增强,疾病预防能力逐步提高。8 .妇女营养水平持续提升。预防和减少孕产妇贫血。9 .妇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逐步提高。妇女体质测定标准合格比例不断提高。策略措施:1 .建立健全保障妇女健康的制度机制。深入实施“健康中国2030”四平市511行动规划和“健康中国母亲行动”,健全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行业监管、科技支撑的妇女健康保障工作机制。加大对妇女健康事业的投入。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满足妇女尤其是孕产妇、女医务工作者等重点人群的特殊需求。积极推进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保障妇女获得高质量、有效率、可负担的医疗保健服务。2 .逐步提高妇幼健康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健全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市、县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进一步加强政府举办、标准化的妇幼保健机构建设。强化妇幼保健机构与综合医院、医共体分工协作,推动妇幼健康优质资源合作共享。加强各级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建设。积极开展妇幼保健机构绩效考核,加强妇幼健康专业人才的培养使用,促进提升妇幼健康服务能力。强化县、乡、村三级妇幼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提高资源配置水平,完善基层网底和转诊网络。加强在妇女重大疾病防治中新技术和适宜技术的研究、引进、推广应用。3 .提高妇女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能力。针对青春期、育龄期、孕产期、更年期和老年期妇女健康需求,建立完善妇女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模式,提供宣传教育、咨询指导、筛查评估、综合干预、应急救治等全方位的卫生健康服务。促进保健与临床相结合,坚持预防为主、关口前移,推动多学科协作诊疗,积极发挥中医药在妇幼保健和疾病防治中的优势和作用。加强行业监管,促进妇幼健康新兴业态规范发展。4 .全力保障孕产妇安全分娩。提倡科学备孕和适龄怀孕,保持适宜生育间隔,提倡自然分娩,有效控制剖宫产率。加强医疗机构产科质量规范化建设,提升产科医疗服务质量。完善生育全程基本医疗保健服务,将孕产妇健康管理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范围,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到90%以上。加强对流动孕产妇、高龄孕产妇等重点人群的分类管理和服务。有效运行危重孕产妇救治网络,提高危急重症救治能力。多渠道为低收入孕产妇住院分娩和危重孕产妇救治提供救助。全面落实妊娠风险筛查评估、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危急重症救治、孕产妇死亡个案报告和约谈通报制度。5 .健全宫颈癌和乳腺癌综合防治体系。提高宫颈癌和乳腺癌防治服务能力,完善筛查诊治衔接机制,促进早诊早治,宫颈癌患者治疗率达到90%以上。落实农村适龄妇女、城镇低保、特困供养家庭适龄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检查项目。落实女职工保健工作规定,督促用人单位定期为女职工进行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扩大筛查覆盖面。围绕宫颈癌、乳腺癌等女性常见肿瘤防治和人乳头瘤病毒疫苗接种预防宫颈癌知识进行广泛科普宣教,确保宫颈癌和乳腺癌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90%以上。6 .提升妇女生殖健康服务水平。全面普及生殖健康和避孕节育知识,增强男女两性增强性道德、性健康、性安全意识。加强学校性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生殖健康认知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促进生殖健康服务纳入妇女健康管理体系,保障妇女避孕节育知情选择权利,强化产后和流产后避孕节育服务,预防非意愿妊娠,切实降低人工流产率、反复流产率。加强对女性健康安全用品产品的质量监管。规范开展不孕不育症诊疗服务和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应用。7 .加强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的预防和控制。广泛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和相关政策,提高妇女防范意识和能力。全面落实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综合干预措施,提高孕早期检测率,孕产妇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率达到98%以上,艾滋病、梅毒孕产妇感染者治疗率达到95%以上。加强对流动和欠发达地区妇女感染者、孕产妇感染者的医疗服务,多种形式提供健康咨询、心理和社会支持等服务。8 .加强妇女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强化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树立心理健康服务理念,畅通服务渠道,根据女性特点开展心理咨询、评估和指导。重点关注青春期、孕产期、更年期和老年期妇女以及流动、留守、生活困难等特殊妇女群体的心理健康,加强早发现、早干预。强化在妇女保健和疾病防治中心理咨询和治疗技术的应用。大力培养应用型心理健康和社会工作人员,规范医疗机构、心理健康和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诊疗、咨询等服务。鼓励社区搭建服务平台,为有需要的妇女提供心理健康服务。9 .提升妇女健康素养。实施健康知识普及行动,持续深入开展健康科普宣传教育,规范发布妇女健康信息,引导妇女树立科学的健康理念,掌握预防疾病、科学就医、合理用药等知识技能,主动远离烟酒、毒品危害,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妇女参与传染病防控、应急避险的意识和能力。10 .促进妇女营养状况改善。开展孕产妇营养监测和定期评估,预防和减少孕产妇缺铁性贫血。预防控制老年妇女低体重和贫血。加强营养健康科普宣传教育,因地制宜开展健康咨询和营养干预指导,提高营养标签知晓率,促进妇女形成科学合理的膳食结构和饮食习惯,预防控制营养不良、肥胖以及慢性病的发生。促进碘营养水平处于适宜状态。面向不同年龄阶段妇女群体,研究开发营养健康宣传信息和产品,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11 .支持引导妇女积极参与全民健身行动。完善县乡村三级公共体育设施网络,推进体育生活化社区(行政村)建设,加强城市社区“15分钟体育健身圈”建设。大力弘扬体育精神,提高妇女健身意识,培养运动习惯。引导妇女有效利用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加入各类健身组织,开展经常适度的体育锻炼。支持妇女参与全民健身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