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化工作作风建设部署会上的讲话.docx
在深化工作作风建设部署会上的讲话同志们:工作作风事关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社会长治久安,事关单位、个人工作效能,也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深化工作作风建设部署会,就是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进一步深化转化夯实提升我们的工作作风,提振紧抓快干、务实苦干精神状态,改变慢慢吞吞、拖拖拉拉面貌,提高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工作效率,更加高效履职、担当作为,更好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责任,不负人民期望。刚才XX同志围绕我局下一阶段开展工作作风建设要求作了具体解读,大家要对照工作要求细则,结合实际工作状况,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下面我谈谈几点意见。一、聚焦强使命勇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无论我们走到多么光辉的未来,都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这告诉我们无论如何都不能忘却历史初心、肩上使命。心有初心信仰,行有使命担当!我们作为执法部门,做好防风险、守底线、护安全、保民生是我们基本的工作要求,“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要把工作做出精彩、干出色彩、取得光彩,就必须有强烈的使命意识,有风雨兼程使命必达的坚挺豪迈,有使命如山、初心如磐的坚定信念,坚守人民至上的理念,满足人民所想所盼所愿;就必须有敢作敢为、善作善成的担当意识,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赤子之心投身到为人民服务之中,敢于担苦、担难、担重、担险,在急难险重考验面前不退缩、不避让,要有狭路相逢勇者胜的精神气概。二、聚焦思进取争一流。古人说“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意思是追求高的目标,最终得到中等结果;追求中等目标,最终得到一般结果;追求一般目标,恐怕就没有什么收获了。我们在工作中要有勇往直前、奋发向上的进取意识,要有争一流、创先进、作标杆的并驱争先姿态,把工作标准提高一些、工作要求提细一些、工作质量提强一些、工作纪律提严一些,工作目标只“取乎其上”,时刻以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推进我们各项工作业务的开展。烯懒无为、懒散逃避都不是我们作为人民公仆所应有的劣质品格。我也注意到了我们有些干部工作心不在焉、毫无精气神,“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些“躺平”情况都是不可取的,极易扰乱“军心”,当以“躺平”为耻,以“奋斗”为荣,下一步我们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让“躺平者”无位,让“奋斗者”敢为、能为、有为。三、聚焦常反思找差距。古人说“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这句话字面的意思是没登过高山,就看不见天的高远;不站在山涧边上,不知道地的深厚。其深层次的含义是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有诗云“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我们在工作中当常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虚怀若谷之心,跳出服务看服务,跳出狭隘望无垠,向先进地区对标找差距寻不足,对表抓改进促提升,树立学先进赶先进的追求导向;常怀“常思己过,常醒吾身”的躬身自省意识,向党章党规党纪逐一逐条对照“扫描”,检视、剖析、反思工作作风存在的问题,发挥好“自我监督与他人监督”作用,运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锐利武器,明确问题清单、整改路径,达到自我净化、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自我完善。四、聚焦学标杆明举措。古人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纳百家之长以厚己”。这短短数字中蕴含着丰富的道理哲理学理,主要告诉我们要向标杆学习先进经验、做法等,博采众长,兼收并蓄,汲人所长补己所短。榜样的力量当是催人奋进,一个榜样就是一个标杆,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标杆在一定程度上是起到引领潮流的风向标,要做好标杆样板选学,以先进典型为模范,拿优秀案例做研讨,跳出“井底”而“观天”,开阔视野,提神醒脑,丰富学识。要明确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学了怎么转化为我用的学习目标,制定好学习举措、学习要求、学习内容,压紧压实各小组学习任务,要学深学实学透典型模范的工作精髓,以他人优秀经验锻造我们扎实的工作作风。五、聚焦抓机遇善拼抢。古人说“时来易失,赴机在速”,机遇,可遇而不可求,可求的都不算机遇。时光匆匆流转不待人,机遇同样稍纵即逝不等人,抓住了机遇往往就能够获得最后的成功。面对机遇,要以“拼”的思想意识,“抢”的精神状态牢牢的把握住,要有不怕吃苦敢于吃苦善于吃苦的精神,把艰苦任务、艰苦环境作为锤炼自我壮筋骨、长才干的机遇。要不断提升政治敏锐性、政治鉴别力、政治执行力,善于在政策理解、政策执行、环境变化、发展趋势中精准把握机遇。机遇来临时,不只是敢拼敢抢更要善拼善抢,只有这样才能够获得最好的成果。六、聚焦重实干敢攻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行动是最好的宣言书,实干是最质朴的方法论。要树立以干为先、以干为要的鲜明导向,把职能落实落细,把责任压紧压实,把要求抓紧抓严,不断提高工作效能,用心用情用力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当前我们正在深入推进高质量发展,难免会遇到或这或那的阻碍,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决心、“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气概、“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气魄攻坚克难,相信一切难题在实干中迎刃而解,一切举措在实干中见实见效。同志们!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我们要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以锐意进取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砥砺奋进、担当作为,努力做到知责于心想干事,担责于身能干事,履责于行干成事。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过硬作风推动高质量发展。讲稿:常怀感恩之心积极干好工作一位哲人说过,“一个知道感恩的民族才是一个最有希望的民族。”同样,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才是一个真正能感到幸福的人。人生在世应该学习的东西很多,但是首先要学会的就是感恩,这是做人做事的基点。“羊羔有跪乳之恩,乌鸦有反哺之情”。作为新时代,我们更应该有情有义、知恩图报。一、常怀感恩之心,明感恩之理“感恩”,牛津字典定义为:”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两者都含有“感激别人的帮助,把对别人的感激呈现出来”的意思。那么作为新时代党员又该如何理解感恩呢?(一)感恩是积极的生活态度。一次,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家失盗,被偷去了许多东西,一位朋友闻讯后,忙写信安慰他,劝他不必太在意。罗斯福给朋友写了一封回信:“亲爱的朋友,谢谢你来信安慰我,我现在很平安。感谢上帝:因为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只偷去我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对任何一个人来说,失盗绝对是不幸的事,而罗斯福却找出了感恩的三条理由。这个故事,启发我们该如何感恩生活,该如何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英国作家萨克雷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人总是有得有失,而懂得感恩的人之所以快乐,并不是他们总是利大于弊或者得多于失,而是因为他们根本不去计算自己失去的,而永远对自己得到的心怀感激。(二)感恩是成功立业的基础。有人说:“成功的第一步就是先存有一颗感恩的心”。先后被评为全军“十大学习成才标兵”、全国“扶残助残先进个人”的李连磊,6岁那年父亲病故,母亲又卧病在床,是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的。上大学时,是县政府送来的3000元特困助学金和乡亲们你5块我10块地凑的两千多块钱,让他圆了大学梦,让他开始了成功的道路。他常说,“没有乡亲们的资助,山村虽小,我也永远走不出来。鲜花奉献给大地,白云奉献给蓝天,这一生我都要把乡亲们对我的爱转化为我对人民的爱,报答生我养我的土地,报答爱我帮我的乡亲。”从李连磊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他正是时时刻刻不忘感恩,才取得了如此的成绩,才有了今天的成功。在日常工作中,如果组织或上级赋予一项工作或任务时,不管是轻是重,抱着给工作就是给机会、交任务就是给荣誉的心态,高标准地去做,好机会就会接踵而来,也就奠定了我们每个人成事立业的基础。(三)感恩是拼搏的精神动力。感恩不是炫耀,不是停滞不前,而是把自己所拥有的看作是一种荣幸,是一种激励自己拼搏进取的动力和激情。感恩的人,常想人之恩,常思己之过,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多论奉献,少思索取。对己施恩于人,从不挂心;对人施恩于己,念念不忘。这种谦和的处世方式和虚怀若谷的气度,也为自己的进步留足了广阔的空间,因此总是埋头苦干,意气风发,奋发图强。当我们把感恩的行动落实到学习中、融入到工作中时,就会产生巨大的推动力,就会带着感情工作,就永远不会觉得累。二、常修感恩之德,知感恩之情无论何时,我们都应记住一句话:在这个世界上,没有谁有义务非得帮助我们。所以请大家记住那些帮助过我们的人,以感恩的心记住那些给予我们恩情的人。一要感恩父母,这是做人之本。父母给了我们生命,给了儿女亳无功利的挚爱,儿女用一生回报都不为过。记得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位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在做一道数学连线题时,把一块砖跟25克'相连,并在题后写了一句话:我爸爸是个搬运工,每天靠撮砖赚钱,如果每块砖只有25克'重,那爸爸就不用那么辛苦了。老师在阅卷时写下了4个字:爱心无价。”这名小学生对父母的体恤之心难能可贵。父母辛辛苦苦把我们养大不容易,想一想我们自己在生活中又该如何感恩父母?对父母感恩并非一定要在他们身旁,平时多打打电话,多写写家信,生活上多给他们一些关心,工作上多一些积极奋进,他们就会倍感荣耀,万分满足。二要感恩同事,这是为人之道。“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任何人要想在事业上取得成功,都离不开社会为他创造的各种条件,离不开他人各种形式的支持与帮助。我们每个同志都应该平心静气地想一想,我们能力的每一点提高,知识的每一点增长,成绩的每一点进步,职务的每一次晋升,可以说都与领导、同事的关心帮助分不开的。马克思主义认为,集体是一个人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前提和条件,如果离开集体,其才能就无法发挥,甚至无法生存。就像狼一样,众所周知,狼是群体居住的,一只离开狼群的独狼,很有可能遭遇猎人的射杀。三要感恩组织,这是立身之基。走出家门投身事业,无论你在什么岗位,担任什么职务,都离不开组织的教育培养,离不开执行上级规章制度和各级领导的谆谆教诲。不论任何时候,也不论任何工作,都要始终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那就是工作的平台是组织提供的,任何个人离开了组织提供的这个平台,作用就会大打折扣,甚至一无所为。要多为组织着想,努力为组织分忧,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违背组织原则的事不做;要充分信任组织,依靠组织,老实做人,踏实做事,淡泊名利,做到上无愧于党,下无愧于心,以实际行动来回报组织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