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学校学生德育工作实施方案.docx
XX学校学生德育工作实施方案高中学生德育工作是关系到能否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关系到能否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关系到国家民族前途和命运的一项战略任务,要充分发挥教师、家长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协调一致,共同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同时为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省级文明校园乃至全国文明校园、五星级阳光校园等打好坚实的基础,特制定此方案。一、指导思想在德育目标上,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按照德育目标和学生成长规律,确定不同年级阶段的德育内容和要求,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方面,形成一定的目标递进层次;高一年级,侧重养成和感恩教育;高二年级,开展爱国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高三年级,侧重理想教育和职业生涯的规划教育,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自主管理和社会活动能力,各方面和谐发展的目的。在德育内容上,以课程为载体,强化课程学习在学生品德中的作用,有针对性地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理想信念、道德教育和文明习惯养成教育,国内外形势教育和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工作方法上,以活动为依托,重视学生道德体验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过程;以环境为媒介,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以学校为主导,构建“家庭一学校一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努力做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在学校教育中,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相结合,以教书育人为主干;在教书育人中,坚持班主任教育、各学科教育相结合,以班主任教育为主轴;在班主任教育中,坚持教师的灌输教育和学生的道德养成教育相结合,以学生的道德养成教育为主体。二、组织领导(一)领导小组组长:XXX副组长:XXXXXXXXXXXX组员:XXXXXXXXXXXXXXX(二)工作小组组长:XXX组员:XXXXXXXXX全体班主任全体备课组长三、划分三个德育阶段,实现德育管理科学化。在学校德育教育实践中,结合学校德育工作实际和三个年级阶段德育侧重点,将德育划分为规范性德育、发展性德育、境界性德育三个阶段,三个阶段之间存在着从低到高的层次递进关系。(一)规范性德育(高一阶段)规范性德育是德育的第一个层次和阶段,主要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养成习惯,是德育最基础性的工作,通过常规量化评比来实现。高一年级德育任务侧重点。1 .初高中衔接教育。高一新生升入高中是一个重大的转折,为尽快使学生进入高中学生角色,必须进行初高中学生在思想、行为、学习方法等方面的衔接教育,使学生明确高中生活、学习特点、要求及标准,以此来调整自己的行为。2 .养成教育。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初中学校,学生在纪律观念、道德水平、行为习惯等各方面存在明显差异,高一年级和相关处室必须组织班主任采取多种方式和手段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纪律、卫生、学习行为、文明礼仪、爱护公物等习惯,提高学生做人的基本素质。3 .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高一学生中大部分不适应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不了解高一年级的知识结构特点和学习规律,学习方法机械、陈旧、单一、滞后,部分学生没有较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上被动应付,不仅增加了学习负担,而且影响了学习兴趣。正确的学习方法的指导、良好的意志品质的培养和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的弘扬是高一年级德育活动课重要而艰巨的任务。4 .传统文化教育由于初中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相对处于比较感性的认知阶段,所以高一阶段应该从实践、体验层次来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以达到传承传统文化的目的。5 .生态文明教育。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成长规律,全方位开展生态环境国情和绿色价值观教育,把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学校教学,注重生态环境知识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学科渗透,将教育内容与学生身边的、日常的环境相联系,鼓励学生从多角度认识和理解绿色发展。6 .主要活动。(1)入学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就餐教育、三节教育、安全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八大纪律教育、中学生守则教育、劳动教育、禁毒教育、卫生健康教育、爱国教育、校纪校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初高中学习生活衔接教育。(2)制订班级规划。培养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形成班集体核心;学生干部培训。(3)军政训练。(4)学会学习和学习习惯的指导和培养。(5)高中生生理心理健康成长指导(自控、自律、自管、自立、奋发向上)。(6)公民意识、物权意识和法制教育。(7)重大传统节日的参与及体验。(8)指导家庭教育,建立家长委员会。(二)发展性德育(高二阶段)发展性德育是德育的第二个层次和阶段,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是规范性德育的发展,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以及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来实现。高二年级德育任务侧重点。1 .巩固养成教育成果,继续加强养成教育。巩固学生的成才意识,培养他们持久进取的信心和意志力。2 .以心理教育为手段,完善人格教育;以树立远大理想,明确学习目标为核心,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的教育。3 .学习意志品质的教育与培养,提高抗挫能力,提高学习效率。4 .主要活动。(1)进一步深化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与训练,全面发展,提升素养。(2)理想、情操教育、思想政治教育。(3)创新意识教育和实践活动。(4)诗词大会、诗歌朗诵会。(5)创建优秀班集体活动。(6)个性发展指导(生涯规划指导、抗挫自信、合作诚信、宽容理解)。(三)境界性德育(高三阶段)境界性德育是德育的第三个层次和阶段,主要目的是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有理想、信念和追求,让德育成为有灵魂的德育。境界性德育是德育的灵魂和最高层次,可以通过高品位的主题教育活动来实现。高三年级德育任务的侧重点。1 .对学生进行目标教育及理想教育。培养学生的自我养成习惯和自觉成才的动机,并进一步提高对社会的认识,促使自己有进一步的提高。2 .进行复习方法策略的研究,进一步加强学习方法尤其是复习方法的指导。3 .进行成人教育,增强学生成人意识,使学生做好面对升学和就业的心理准备,明确自己肩负的使命,树立竞争意识,敢于迎接挑战。4 .进行爱校教育,通过热爱母校、回报母校的主人翁精神教育达到爱家乡、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教育的目的。5 .主要活动。(1)十八岁成人仪式。(2)人生观、回馈母校教育、思想政治教育。(3)“自我教育、自主管理、自尊自爱、自发努力”教育。(4)个性发展指导(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创新开拓)。(5)升学、人生规划的指导教育。(6)毕业典礼。(7) “站好最后一班岗,我为母校添光彩”活动。学校通过三个层次德育的开展,把学生培养成讲文明、懂礼貌、有规范的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心理健康幸福快乐的人,有理想、有信念、人格高尚的人。四、主要举措(一)丰富教育内容,全面提高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1 .以养成教育为主线。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根据中G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分层施教。重点进行以责任感为主要内容的品德教育,学会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家人负责、对社会负责、对自然负责;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共同理想的思想道德教育;对学生加强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教育,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激发学生完善自我,做现代文明人、追求高品位生活的内心需求,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守则”和“规范”,养成文明健康的行为习惯,提高中学生的道德素养。2 .以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为重点。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把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作为新形势下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充分利用重大节日、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纪念日,结合青岛乃至中国的文化、历史名人、革命传统等教育,开展系列活动;同时要落实好升国旗制度,定期组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家国情怀。3 .以诚信教育为切入口。要树立诚信立校、诚信立教、诚信育人的思想,通过“设诚信考场”、“当诚信学生”、“做诚信作业”等形式,使学生了解诚信的基本内容,懂得诚信是立身之本,培养学生诚实待人、守时守信的优良品质,形成以重信、守信为荣的良好校园氛围。4 .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基础。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和青春期教育课,进一步发挥“心灵相约工作室”的作用。充分利用心理专职教师把心理咨询这一德育教育特殊的方式办实办好。5 .以法制教育为保障。每年12月为法制教育月,学习宣传有关教育的各种法律法规。法制教育要着重抓好两项工作,一是加强法律普及教育,要根据中学生的特点,针对性地加强法制教育,通过举办讲座、观看展览、参加审判会、法律宣传、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不断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二是要加强学生不良行为的纠偏工作,切实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建立特殊学生档案。6 .以生存教育为底线。重点开展以自护自救能力、环境保护意识、节约意识、生产劳动技能、交往沟通能力为主要内容的生存教育。通过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安全应急演练,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通过加强环保教育,使学生了解人类生存环境,提高环保意识,养成环保习惯;通过组织校园集体劳动、社会公益劳动,自我服务劳动和家务劳动,增强劳动意识、般炼劳动技能,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和独立生活的能力;通过开展实践活动、社会调查、交往训练等,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与他人、与社会沟通和交往的能力。另外,要积极开展健康卫生教育、禁毒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等,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习惯。(二)多渠道、多形式开展思想道德和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1 .全员育人。德育工作要树立全员参与意识,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学校每位教师都应强化育人意识,自觉地承担起育人责任,发挥导师作用,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良好的思想道德行为和人格引导学生健康发展。要重视指导学生开展自我教育,充分发挥学生团组织作用,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服务的能力。学校要坚持以正面激励为主的原则,大力开展榜样教育、先进教育,用身边的优秀人物和事迹教育学生。2 .学科育人。广大教师要提高教书育人的自觉性,充分挖掘所教学科中的思想道德内涵,有机地结合学科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努力探索教书育人的内在规律,克服单纯传授知识的现象。要进一步完善教师教学评价制度,学校评价教师教学工作,应把育人放在首位。一堂好课,首先要体现对学生的思想教育。3 .班级育人。班级是学生在校生活的主要场所,班集体建设状况直接影响德育的实效和学生成长的心理氛围。开展“八好班集体”建设工作,即从“学生出勤好、仪容仪表好、师生和谐好、公物维护好、教室(宿舍)整洁好、参加活动好、行为习惯好、课堂秩序好”8个方面提出了班集体的量化考核标准,为班集体建设提出了目标、方向、标准和抓手。4 .家庭育人。家庭在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学校主动承担起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责任。通过建立家长委员会、开办家长学校、举行家长开放日、家长接待日、家长会、家庭访问等方式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改进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水平。5 .网络育人。网络作为现代社会的一种工具,以其知识性、娱乐性、趣味性,已经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密不可分。因此要面对现实,充分认识网络对青少年成长积极而深远的意义,因势利导,挖掘网络信息资源,发挥网上德育阵地优势,积极主动地开展网上正面宣传和正确的信息传播。主动联系有关部门,积极实施''绿网工程二加强网吧管理,趋利避害、疏堵结合,开展网络文明教育,重视对学生明辨是非、自我约束、拒绝网上不良内容等教育。6 .环境育人。学校从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培养文明行为的角度出发,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达到校园布局合理,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