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党委关于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情况的报告.docx
-
资源ID:1692833
资源大小:14.37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乡镇党委关于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情况的报告.docx
某镇委员会关于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情况的报告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24年7月在北京举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按照市委要求,为扎实推进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切实把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全会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落实到基层党组织各项工作实践中,我镇积极开展学习宣传全会精神系列活动,通过领会精神、吃透精健,聚焦群众所需所盼、所急所忧,推动全会精神在*落地生根,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层层跟进,推动传达学习全覆盖镇党委第一时间召开党委(扩大)会议、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学习领会全会精神,领导班子带头通篇学习了全会公报,先学一步、深学一层,专题传达学习全会精神,安排部署全镇学习宣传贯彻工作,要求把学习全会精神列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三会一课”等学习计划中,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真正在学懂弄通、学深悟透全会精神上做好排头兵。全会闭幕后,*镇理论中心组召开学习会,专题原文学习全会精神,要求结合市委提出的工作部署和县委全会精神,制定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工作计划表。随后,镇党委再次组织全体机关干部、村社一肩挑干部集中学习全会精神,号召全镇上下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和学习,把全会精神传达贯彻到广大干部群众中去。镇党委组织“老中青”宣讲队,以小故事、顺口溜、三句半快板、民歌对唱等宣讲方式,走村入户开展专题宣讲,将全会精神传递到*街头巷尾、田间地头。镇党委还召开“学精神、谈感悟、谋产业、抓建设”专题务虚会,组织班子成员、中层干部围绕全镇工作的梳理和对全镇谋划进行交流讨论。截至目前,*旗通过1.ED屏和海报宣传全会核心内容和精神实质,积极引导党员干部利用微信、微博、“学习强国”APP等平台,持续学习、转发、跟进全会精神解读,不断深化党员干部学习成效,确保宣传深入到基层、深入到人心。接下来,各村社、两新党组织还将就贯彻好全会精神开展集中学习,由联村领导、党组织书记带头讲好党课,并组织支部党员学习研讨、撰写心得体会,切实做到第一时间学、原汁原味学,联系实际学,真正做到学思践悟。二、对标对表,推动全镇高质量发展*4真党委深刻把握全会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为新的动力,围绕市委工作目标任务和部署,紧扣“齐美共富的绿色东大门”发展定位,以构建*“一核两翼三网”总体布局为主抓手,全力冲刺、用情用心用力抓好当前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切实把全会精神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一是聚焦项目建设,毫不动摇推进经济发展。*依托“*”规划蓄势发力,掀起项目建设热潮。持续攻坚工业园区和小微园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工程,抓好助企服务和企业招引,多措并举确保建设项目高质量完成。全力以赴拼进度,加快土地征用出让手续;持续发挥湖商驿站的作用,快马加鞭推进签约的重点项目建设。二是聚焦民生福祉,不等不靠办好惠民实事。*围绕“提低扩中”打好组合拳,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发挥“甜美共富”党建联盟的作用,优化共富车间营运模式。举办特色文化节,推进集体经济组团式发展。加快现代农业园产业链建设,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紧盯民生服务类建设工程,完成今年镇人民代表大会提出的民生微实事,高质量完成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项目。三是聚焦基层治理,持之以恒建设平安*。*全力推进平安建设,切实抓好各领域“除险保安”工作。聚力防疫守底线,完善镇级协同作战指挥体系,筑牢防疫铜墙铁壁。党建引领深入推进“共享社幸福里”建设,落实“党群连心分组包户”,高效运作微网格运行机制,增强党建服务基层治理能力。四是聚焦整体谋划,凝心聚力谱写全新篇章。*镇坚持以全会精神为指引,进一步振奋精神、鼓足干劲、强化举措,紧盯全年目标任务,扎实做好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旱情防控、安全生产、社会治理等各项重点工作,统筹谋划做好明年各项重点工作,切实把全会精神落到实处。五是聚焦改革创新,增强发展新动能。*认真贯彻全会关于深化改革开放的部署,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各项工作。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盘活农村集体资产。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基层治理模式,提高社会治理水平。三、凝聚共识,推动干部队伍建设开新局*镇党委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与干部作风建设结合起来,以务实担当的作风不断推动*各项重点工作提质增效。*镇党委高度重视干部作风建设,今年以来,围绕市委主题实践活动,聚焦“三学一争”活动提振干部精气神,以年轻干部班和村社中青班为抓手,扎实推进干部作风建设。组织村社青年班学员开展学习贯彻全会精神“追随足迹”现场学活动,在先进典型中开拓自身眼界、在学思践悟中打开发展局面,汲取更多强村富民、基层治理的经验。出台相关制度夯实制度基础。召开各科室民主生活会,坚持把找差距和促整改融入工作日常,持续提升机关干部执行力,确保工作有序有效开展。坚持以巡促改、以巡促治,落实好巡察各项工作,推动基层治理更加规范。*很将进一步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准确把握目标任务,奋力走在发展前列,团结带领全镇上下务实创新,真抓实干,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贯彻落实好全会精神,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贡献。以下内容供参考:镇党委书记交流发言:党建引领风帆劲强村富民促振兴近年来,镇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牢固树立抓好党建就是最大政绩理念,围绕基层基础“强双基”,以“强村富民”行动为主抓手,扬“初心”之机,掌“使命”之舵,奋力谱写X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一、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一是坚定政治信仰。不折不扣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开展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8次,“三会一课”368次,干部职工大会17次,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着眼把党的声音传进千家万户,创建“理论宣传二人讲”队伍20支,开展理论宣讲63场2400余人次,号召广大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二是站稳政治立场。始终做到“第一遵循”抓贯彻、“第一政治要件”抓落实。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安排部署,建设1500亩高标准农田稳产高效粮油示范基地,整治摆荒耕地1500余亩,扛牢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坚持常态化走访排查、常态化核查处置、常态化动态管理、常态化精准帮扶“四个常态化”,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三是严明政治规矩。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通过专题学习、专题研讨、专题培训、纪律党课,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原原本本学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逐条逐句学精神,组织党员干部集中参观党风廉政警示教育基地、观看警示教育片,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二、坚持以夯实基层基础为保障。一是抓好整顿提升。聚焦“强双基”开展“排队抓尾”行动,采取“抓两头带中间”的工作思路,围绕“五个基本”建设,通过精准识别、分类排队,对全镇村级党组织进行全面体检,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经济发展等作用,推动各村党组织提动能、增效能。二是抓好队伍建设。实施“头雁提升”工程和“源头培养”工程,通过每年1次全覆盖集中培训、每半年1次“擂台比武”、每季度1次后备力量谈成长活动,对20名村党支部书记和43名村级后备力量进行精准培养,为村干部队伍注入源源不断“活水”。三是抓好要素保障。加大财政保障力度,足额安排财政预算,保障村级运转经费。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村级减负,实施村级阵地“亮颜提质”行动,投入20万元完善20个村级阵地功能,摘去各村冗杂的制度牌子100余块,工作事项大幅精简,进一步明确权责、减负赋能。三、坚持以做强镇域经济为路径。一是发挥区域优势强协作。立足地域优势,建立X片区“共谋、共建、共治、共享“四共机制,整合兄弟乡镇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物流等资源,融合片区产业优势,促进强村富民公司联合发展,进一步丰富市场业态、提升承载能力,打造以X镇为首的黔渝边区重要集贸中心和农产品集散地。二是发挥资源优势强产业。依托地域广、特产多、基础好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和订单加工,发挥镇强村富民公司统筹作用,因地制宜种植山银花1200余亩、高山云雾茶800余亩、网格订单辣椒共2200余亩,投资180万余元盘活寨地村苞谷粉加工厂、友杠村农产品加工厂等加工厂,建成“强村富民工坊”2个。2023年,全镇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超680万元,其中2个村达50万元以上,6个村达35万元以上。三是发挥人才优势强支撑。注重发掘、用好人才这个第一资源,瞄准在外乡贤能人,组建春晖人士服务专班,搭建在外乡贤能人返乡创业平台,引导乡贤能人返乡发展绿色生态产业70余亩。聚焦本土人才培育,坚持“就地取才”,大力挖掘“土专家”“田秀才”“巧手匠”“农创客”,分门别类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库,培养农村实用人才100o余名,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坚强人才支撑。四、坚持以增进民生福祉为目标。一是推动收入提升。把就业放在提高群众收入的首位,以镇强村富民公司为平台,组织劳务派遣400余人次,短期用工1800余人次,推动就业群众人均增收2000余元。帮助农户自主发展家庭农场1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00余个,建设农施一体化休闲山庄2个,群众自主发展小型农特产品工坊10余个,增加工作岗位900余个。二是推动民生提质。聚焦民生堵点、痛点、难点问题,开展民生实事大调研、大整改、大提升行动,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制定民生实事清单,着力建设提升700吨污水处理厂和2万米污水收集输送管网、实施326国道修复工程、集镇环境卫生综合治理等重大民生实事工程。三是推动文明提效。发挥本地红色文化、重教文化的丰厚优势,修缮4个红色革命旧址,组织开展黔、渝边区红色文化协作交流系列活动,聚力打造串联6个红色革命遗址的精品研学线路,推动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成立X片区助学基金会和强村富民教育教学质量激励基金,通过社会捐赠等方式,每年筹措、发放助学资金100余万元,惠及学生2200余人,以崇文重教传统美德夯实X文明传承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