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数字化评估法治政府建设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docx
-
资源ID:1686625
资源大小:23.53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人大数字化评估法治政府建设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docx
附件2杭州市地方标准人大法治政府建设数字化评估管理规范编制说明1.项目背景1.1背景和要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把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达到更高水平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重要内容,强调要深入推进依法行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治政府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党的卜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全面提速、有力推进,取得重大进展。2019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法治政府建设与贡任落实督察工作规定明确,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应当每年定期向同级党委、人大常委会报告上一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从制度层面明确了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必然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不仅确立了至J2O25年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总体目标,对法治政府建设向纵深推进作出新的部署,也赋予了各级人大对法治政府建设依法履行监督职能的全新任务。地方人大如何高质量开展这项专门监督工作,特别是对标既定的法治政府建设指标体系,更科学、精准地开展数字化监督工作,眄需一套可量化的评估标准和工作指南。杭州市和区、县(市)两级人大在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重要思想的引领与指导卜.,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断强化和完善对法治政府建设的监督。市人大常委会连续3年(2018年至2020年)对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开展专项监督,成效明显,全市负责人出庭应诉率从37%提升至97%。2020年至今,市人大坚持与时俱进,创新监督形式,听取和审议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从市级层面探索开展政府部门主要负责人依法履职情况监督,建立法治政府建设监督联系机制,并有效利用法治政府监督应用场景形成数字化分析报告,先后推动近50个相关问题整改落实,切实提升法治政府建设监督实效。富阳区人大全面推行“村级述法一件事”、组织开展“法治富阳,局长代表面对面”部门法治政府建设主题报告会,不断深化区、镇、村“三级述法”机制,推进基层依法治理高质量发展:钱塘区人大积极探索法治政府建设专项监督方式,形成了对象范围全覆藁、前期调研全方位、形式方法全视角、代表参与全过程、督促整改全闭环的“五全”监督机制,系统性提升监督质效。萧山区人大从2014年开始探索实践法治政府建设监督,要求政府工作部门向人大常委会述法,建立“1+X”监督体系,力促政府依法行政。2021年,在省人大的指导下,以余杭区为试点,市区两级人大联动,开发了卓有成效的法治政府建设专项监督数字化场景,并于次年由省人大全省推广使用。前期研发形成的与法治政府建设指标体系所对应的监督指标体系已与监督工作的结构化、模块化形成流程闭环,并通过数字化技术投入了实际运行,成效获得全国人大肯定认可。各级人大通过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执法检查等监督方式,不断强化和完善对法治政府建设的监督,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当前各级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传统监督流程和工作机制客观上也存在“信息收集不够全面,监督展示可视性差:口常监督不够到位,监督落实缺少闭环;抽象定性监督较多,定量对比数据较少”等现象,尤其是数字化法治政府建设如火如荼,随之对人大的监督工作也带来难题和新挑战。这些问题短板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人大依法履职的刚性和效应,明待通过对监督工作的流程再造和方法改进来加以扭转和改变。上述短板都与人大监督工作缺乏“标准化实操评估规范”有关,亟待解决。为进一步运用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思维、数字化认知,融合应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创新技术,有效摆脱人大监督传统模式所遭遇的短板和瓶颈,推动人大监督履职的整体性重塑,进而实现从技术理性到制度理性的跨越发展,人大对法治政府建设的专项监督要充分发挥数字赋能效用,牢牢把握数字化浪潮带来的新机遇,积极推进监督数字化改革。根据省人大有关指示精神,现有数字化评估监督形式需要进一步优化升级,杭州市区两级联合开发运用法治政府监督应用场景的试点成功经验亟待提质转化,两者都需要从“软法”制度层面进行强化。具体就是要从具备现实可操作性的“地方标准''层面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具体化监督执行规范,即可用于优化现有数字化评估监督系统、使其运行更有质效,也可作为基层人大开展这项专门监督工作的评估实操指南。虽然前期完成的评估指标体系和监督流程都可作为地方标准制定的基础积累,但目前标准制定工作仍处于空白,有待相应的审批审查程序和标准内容的具体研发。尤其是这项工作所蕴含的首创性意义,涉及多个专业术语标准化定义的规范性和权威性,具有一定的挑战性。1.4功能和作用地方标准作为地方政府制定的县有法律效力的地方性技术规范,主要用于引导和规范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就人大开展法治政府建设专项监督的具体工作而言,如果在监督工作中引入数字化的评估地方标准,以标准化的模式开展具体的数字化监督工作,将有效解决前述问题短板。地方性的评估标准在监督工作中可以解决的主要问题,或者说nJ以起到的具体效果(满足的实际需求)包括:1.引导评估行为的统一性:地方标准将适用本标准的相关人大及其具体工作成员的行动纳入统一的框架之下,帮助实现全体成员的协同努力。在专项监督中,地方标准为参与方提供了共同的统一的评估考察标准,确保各个环节的衔接和协作,从而提高评估的效率和质量,并解决评估标准不统一、评估行为不规范等现实问题,为监督奠定定性定量的基础:2.提高人大监督的实际质效:地方标准要求评估行为符合定的结构和规范要求,而原先经科学论证并实践检验的评估指标体系经转化为评估标准后,可与监督流程融合为监督工作业务场景的流程闭环,以此可大幅提高监督工作质效。地方标准还可将现有的评估指标体系与已有数字化监督场景建设的成功经验纳入,以便确保监督过程和结果的可靠性及可持续性;3.促进基层法治政府建设:地方标准旨在提高本地区的法治政府建设和发展水平,以可预期、标准化、具象化的评估指标推动提升政府公共服务和行政执法的法治化水平,创建最优法治化营商环境。地方标准也可以鼓励和引导基层人大创新履职路径方法,推动本地区法治政府建设的高质量发展,并以“软法”形式强化监督的实际效果,解决监督实效不明显的问题。过去几十年的地方人大监督履职实践证明,“聚焦短板、问题导向”是强化监督质效的基本前提,选准监督重点,就抓住了监督工作的关键,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面对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法治政府建设专项监督任务,具有较强现实可操作性的标准化评估规范,既可以对人大监督履职场景完成科学且系统的流程再造,也可以有效运用数字技术的赋能实现精准识别并选定监督重点,以科学权重和智能算法来统筹把握好监督重点、监督节点以及监督力度等诸多因素,使各要素之间既平衡有序又不失张力,是一件富有挑战的创新,也是可以为基层人大法治政府建设专项监督工作带来强力支撑的举措,甚至为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全国各地人大开展数字化评估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2.工作简况2.1 立项计划该标准任务来源于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下达2024年度第一批杭州市标准化建设项目计划的通知(杭市监函(2024)135号)。2.2 起草单位本标准生耍起草单位:杭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厅、杭州市余杭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杭州标准化研究院(杭州标准化国际交流中心)、杭州市标准化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浙江工业大学、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杭州市分公司。2.3 主要工作过程2.3.1 明确标准起草人员和工作计划2024年7月11日,在杭州市标准化研究院四楼会议室组织召开标准启动研讨会,会议一是组建标准起草小组,明确分工:市人大和产互研究院负货标准技术内容:市标院和市标学负责标准文本格式调整及标准进度把关。二是标准名称修改为“人大数字化评估法治政府建设管理规范三是标准框架修改为:基本原则、评估原则、评估主体、评估对象、评估方法、评估内容、评估结果、评估应用、评估改进。2.3.2 起草标准初稿2024年7月12日至2024年8月12日,杭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厅、杭州市余杭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淅江工业大学、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杭州市分公司等单位对标准内容进行重新梳理,标准框架修改为评估原则、实现路径、评估体系、评估主体、评估对象、评估方法、数字评估系统.2024年8月19日,在杭州市标准化研究院四楼会议室组织召开标准内部研讨会,参会人员包括杭州市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许燕君、标准应用与代码管理部主任左爱兵、高级工程师郑伏,杭州市标准化学会秘书长吴振华、项目总监孙卓、标准化部主管周佳、标准专员叶凯。起草小组对标准文本框架及内容进行调整和完善,标准框架修改为基本原则、实现路径、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方法、评估流程、评估结果与应用等堂节。2024年8月29日,在市民中心E座2014会议室组织召开标准内部研讨会,参会人员包括杭州巾人大监察和司法工委副主任任丹娅、司法监督处处长林焕其,杭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厅五四宪法陈列馆馆领导龚海波,杭州市标准化学会项目总监孙京、标准化部主管周佳。起草小组对标准文本内容进行逐章逐条讨论,除细化文本内容外,一是增加了指标体系说明,二是评估指标按政府和部门进行细化。2024年9月2日,在市民中心E座1914会议室组织召开标准内部研讨会,参会人员包括杭州市人大监察和司法工委主任江成器、副主任任丹娅、司法监督处处长林焕其、办公室主任袁洲、办公室二级调研员熊莉君,杭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厅五四宪法陈列馆馆领导龚海波。起草小组对标准文本内容进行逐章逐条讨论,除细化文本内容外,一是加入“人大法治政府监督杭州指数”框架,二是加入预警、互动、反馈等问题出清机制,三是加入主要负贡人出庭应诉、“两高一低”专项监督以及协作联动机制等制度性成果,四是完善指标数据库和数据安全等技术内容O2.3.3 修改标准稿本标准共进行了四次大的修改:2024年8月12日,根据2024年7月11日标准启动研讨会的会议内容对标准进行第一次修改,一是标准名称修改为“人大数字化评估法治政府建设管理规范二是标准框架修改为:基本原则、评估原则、评估主体、评估对象、评估方法、评估内容、评估结果、评估应用、评估改进。2024年8月20口,根据2024年8月19口内部研讨会的会议内容进行第二次修改,修改内容包括:1 .标准框架修改为:基本原则、实现路径、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方法、评估流程、评估结果与应用等章节;2 .增加引言:3 .精炼客观公正、注重绩效、协同合作、督促改进等4个原则内容的表述;4 .将原标准“5实现路径”和“8数字评估系统”整合修改为“5实现路径',内容包括,51评估系统要求”、与2系统功能”、为3系统安全管理”:5 .将原标准“8评估指标”的内容重新梳理,调整到“6评估指标系统”,内容包括%指标构成“、“62指标要素”,并将指标定义的内容调整到附录A的表格中:6 将原标准评估主体评估对象调整到*8评估流程”,包括KI评估组织“、22评估对象”、出评估准备”、“评估实施,、“评估分析”、咄具报告“、评估结果与应用、2024年8月30日,根据2024年8月29FI内部研讨会的会议内容进行第三次修改,修改内容包括:1.完善了“法治政府建设”的定义和4项基本原则的表述:2.增加“6.1指标体系说明”;3 .评估指标及附录A由原来的1张表,按政府和部门分为2张发:4.完善评估方法的表述:5 .分别按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区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增加2张评估对象表:6 .完善了83评估准备”、啾4评估实施“、“8.5评估分析”呻.6出具审议意见”、“8.7评估结果与应用”的细节.内容。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