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时代广播电视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试点工作方案.docx
-
资源ID:1675437
资源大小:14.83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关于新时代广播电视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试点工作方案.docx
关于新时代广播电视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试点H作方案为贯彻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关于加强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广电发(2020)1号)和省广播电视局关:加强全省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精神,落实省广播电视局关于印发2023-2024广播电视基本公共服务县级标准化试点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要求,根据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批复意见,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和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在更好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夯实基层广电发展基础的同时,聚焦人民群众对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新期待,推动广播电视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着力建成满足新阶段人民群众新需求的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二、总体目标按照“标准化建设、均等化提升、智慧化转型”的总体思路,立足”设施建设标准化、服务管理标准化、考核评价标准化、财政保障标准化”四项基本要求,到2024年底,全区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数字化、高清化、智慧化水平有较大提高,建成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区新型主流媒体综合传播平台以及智慧广电综合传输网络,实现广播电视在内容制作、分发传播、技术支撑、监测监管及用户服务等方面协同发展。切实满足人民群众听好、看好、用好广播电视的公共文化需求,加快推进城乡广播电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具有特色的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为全区人民群众提供便捷、流畅、高效、多样和可持续的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三、重点任务(一)建立健全广播电视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机制1 .建立覆盖区乡村三级的广播电视基层服务网络(1)设立区广播电视综合管理服务中心。在区档案馆大楼设立区广播电视综合管理中心。2023年9月30日前,完成区广播电视综合管理服务中心(智慧广电运营平台)系统规划设计,并报省广电局审核确认,力争2024年2月底前试运行工让群众通过“一码扫描”的方式,获得应急广播、有线电视等公共服务设施的“报修、接单、派单、反馈、投诉”全流程闭环服务;2024年3月31日前,配备日常事务管理人员2名,业务工作人员10名,承担区全媒宣传、应急信息播发、公共服务事项管理、服务网络运行调度等职责;开通区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热线电话和监管热线电话0558-2316010,受理群众服务需求和服务投诉。(2)设立乡镇广播电视综合服务网点。2023年9月30日前,完成正午镇、杨楼孜镇、冉庙乡3个乡镇广播电视综合服务站(记者站)的选址和其它9个乡镇街道办事大厅增加广播电视基本公共服务网点(窗口)的实地勘察;2023年12月31日前,完成正午镇、杨楼孜镇、冉庙乡3个乡广播电视综合服务站(记者站)的建设;同时完成在9个乡镇街道办事大厅融合设立服务网点(窗口)、放置服务办理“二维码”和维修维护服务联系卡等工作;2024年3月31日前,完成维护人员队伍组建,提供政策解答、维修维护事项受理办理、新闻信息采集、农特产品推广、智慧广电乡村工程运维等服务内容。(3)设立广播电视综合服务村级代办点。在区内117个村党群服务中心融合设立广播电视基本公共服务村级代办点(窗口)。2023年9月30日前,完成实地勘察;2023年10月31日前,完成标识标牌的设计;2023年12月31日前,放置服务办理“二维码”和维修维护服务联系卡,收集和转办群众需求等服务内容。责任单位:区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各乡镇街道,市广播电视台、中国广电网络公司分公司等2 .建立系统完善的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标准规范制度落实省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标准规范体系(2022试行),重点建立基层服务网络运行和监管制度并强化培训,按年度开展全区广播电视公共服务质效群众满意度调查。2024年5月31日前完成市区广播电视公共服务规范标准、市区广播电视公共标准化建设规范标准(含城乡小区配套规范标准)等标准规范的制定工作,形成区完整的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管护机制,将应急广播体系建设等项目纳入政府财政年度预算,明确管护责任和保障措施。其中区应急广播系统运维不低于100万元/年。责任单位:区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区发改委、区财政局、区住建局等(二)补充细化区广播电视基本公共服务实施标准在国家和省、市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和行业标准规范基础上,结合我区实际,突出地域性、突出示范性,力争在2024年5月31日前出台我区新时期广播电视基本公共服务实施标准,将对农节目播出、特殊区域收听收看广播电视有关指标纳入实施范围,同时修订向社会力量购买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具体目录清单。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政策要求,按照量力而行的工作原则,针对辖区内公立敬老院、儿童福利院等相对集中的单位或者区域,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提升区广播电视服务均等化水平。2023年9月30日前,完成全区所有公立敬老院、儿童福利院的电视终端统计;2023年11月3()日前,完成购买服务采购;2024年3月31日前,完成所有电视终端的有线电视安装并开通。责任单位:区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区民政局、区财政局、区乡村振兴局、区住保中心、各乡镇街道等(三)建设区新型主流媒体综合传播平台2023年9月30日前,完成区新型主流媒体综合传播平台的规划设计及办公场所的装饰装修:2023年1()月31日前,完成区新型主流媒体综合传播平台设备的安装;2023年11月30日前,完成区新型主流媒体综合传播平台所有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并试运行。同时结合基层服务网络建设,在必要的乡镇街道设立分平台(乡镇记者站)并科学配备信息通讯员,建立信息的来源、审核、发布、考核管理等运行机制,并做好全区各级宣传十部、基层通讯员队伍的建设与管理等;2023年12月31F1.前,完成整合区政府微信公众号、抖音、大屏、APP等各类传播媒介,联合广播电视台,在区档案馆大楼建设技术先进、特色鲜明、自主可控的新型主流媒体综合传播平台,实现内容管理、网络直播、两微一端运营、多渠道分发等功能。打造“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渠道传播”的融媒运营模式,实现选题汇聚、平台发布、存储管理、数据分析、舆情监测与预警等功能,为引导社会舆论、宣传中心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强化广播电视、农业农村部门的交流合作,制作具有特色的对农节目栏目,通过区应急广播平台、大屏、电视终端、手机APP、公众号、抖音和市电视台专栏,实现每周播出不少于一档,每档不少于10分钟。策划助农、旅游、助销等大型品牌活动,依托基层服务网络,采取大屏小屏联动、线上线下同步的形式助销地方特色农产品、文旅产品等,为区乡村振兴发展贡献广电力量。责任单位:区委宣传部、区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市广播电视台等(四)创新推动智慧广电乡村工程1.完善广电有线传输覆盖网络2023年9月30日前,完成区广电有线网络整合方案制定,确定总体项目的网络承载主体;2023年10月31日前,完成新建光缆线路及设备的设计规划;2024年2月底前,完成新建光缆线路及设备铺设部署,实现行政村支线100%通达和95%以上双向化覆盖,为全区人民群众提供高带宽、高速率、高品质的广电有线网络服务。责任单位:区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各乡镇街道,中国广电网络公司分公司等2 .实施区户外宣传大屏综合覆盖2023年9月30日前,在区原有户外公共大屏的基础上,以乡镇为单元,在文化广场、主要交通路口等人员活动密集、地理位置重要的场所,完成区内新建12块具有智慧发布、智能交互、具备个性化开机屏面的户外大屏的选址和项目建设规划;2023年10月31日前,完成区内原有大屏的摸排普查;2023年12月31日前,完成新建智慧大屏的采购;2024年3月31日前,完成新建智慧大屏的安装调试和区内原有大屏的整体联动,设立“三务”(村务、党务、财务)公开、便民服务、乡村振兴、党群服务、健康科普、文旅推介等栏目,推送惠民政策、乡村政务信息、文旅信息等。实现与区应急广播平台的互联互通,同步播发可视化应急信息。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区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区城管执法局、区住建局、各乡镇街道,市广播电视台等3 .开展有线电视“一镇一屏”试点发挥区广电网络传输优势,2024年5月31日前,完成杨楼孜镇有线电视“一镇一屏”试点,通过电视端提供点单式、定制式、延伸式等服务,实现电视开机画面和内容推送,提供乡镇政务服务、党建服务、便民服务等功能;同时,依托乡镇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站(记者站),规范信息采集、编辑、上传、审核、播发等工作制度,明确专人负责,确保长效运行。责任单位:区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杨楼孜镇人民政府,广播电视台、中国广电网络公司分公司等四、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将试点工作纳入2024年区委深化改革重要内容。成立区委区政府领导为组长、相关部门担任成员单位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见附件),做好试点工作统筹部署。区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负责细化实施方案任务分解,牵头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在区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设立工作专班,负责组织、协调和调度各项具体工作,各乡镇街道要落实属地职责,相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在试点过程中,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制定要求,不断补充优化建设内容,确保试点工作有序推进。(二)强化资金保障结合区“十四五”发展规划,加强试点工作资金保障,积极争取上级文化强省资金和利用中央公共文化补助资金,创新运行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建立健全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融资机制,财政部门要强化保障,确保2024年10月底前完成试点任务并通过上级主管部门验收。(三)做好试点宣传各乡镇街道、参与试点工作的各部门要围绕政策措施、工作经验、特色亮点、服务成效等内容,积极通过网络平台、微信公众号、电视、广播等多类媒体渠道,加强试点宣传,营造浓厚工作氛围,提升社会影响力和群众参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