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名词解释[1].docx
1.医学克发学名词说明部分免疫(immunity):是指机体识别“自己”与“非己”抗原,对自身抗原形成自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发生排斥作用的一种生理功能.正常状况下,对机体有利;免疫功能失调时,会产生对机体有害的反应。1 .固有免疫应答(innateimmunereSPonSe):也称非特异性或获得性免疫应答,是生物体在长期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渐渐形成的一系列防卫机制。此免疫在个体诞生时就具备,可对外来病原体快速应答,产生非特异性抗感染免疫作用,同时在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中也起作用。2 .适应性免疫应答(adaptiveimmuneresponse):也称特异性免疫应答,是在非特异性免疫基础上建立的,该种免疫是个体在生命过程中接受抗原性异物剌激后,主动产生或接受免疫球蛋白分子后被动获得的。3 .免疫防卫(immuno1.ogicdefence):是机体排斥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爱护功能。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抵挡病原微生物与其毒性产物的感染和损害,即抗感染免疫;异样状况下,反应过高会引起超敏反应,反应过低或缺失可发生免疫缺陷C4 .免疫自稳(immunoIOgiChOmCOStasis):是机体免疫系统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与时清除体内损伤、苍老、变性的细胞和免疫复合物等异物,而对自身成分保持免疫耐受;该功能失调时,可发生生理功能紊乱或自身免疫性疾病C5 .免疫监视(immun。IOgiCSUrVemance):是机体免疫系统与时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畸变细胞和病等感染细胞的种生理功能。该功能失调时,有可能导致肿瘤发生,或因病毒不能消除而出现持续感染。6 .MA1.T(mucosa1.-associated1.ymphoidtissue):即黏膜伴随的淋巴组织。是指分布在呼吸道、肠道与泌尿生殖道的粘膜上皮细胞下的无包膜的淋巴组织。除执行固有免疫外,还可执行局部特异性免疫。7 .抗体(AntibOdy):是B细胞特异性识别Ag后,增殖分化成为浆细胞,所合成分泌的类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8 .Fab(Fragmentantigenbinding):即抗原结合片段,每个Fab段由一条完整的轻锥和重链的VH和CH1.功能区构成,可以与抗原表位发生特异性结合。9 .FC片段(fragmentcryta1.1.izab1.e):即可结晶片段,相当于IgG的CH2和CH3功能区,无抗原结合活性,是抗体分子与效应分子和细胞相互作用的部位。10 .4.免疫球蛋白(ImmUnog1.ObU1.in,Ig):是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像的球蛋白。可分为分泌型和胺型两类。H.高变区(hypervariab1.eregion,HVR):在Ig分子V1.和VH内,某些区域的如基酸组成、排列依次与构型更易变更,这些区域为超变区。12 .可变区(VK):在Ig多肽链氨基端(N端),1.链1/2与H链1/4区域内,任基酸的种类、排列依次与构型变更很大,故称为可变区。13 .单克降抗体(Mon。C1.OnaIantibOdy,mAb):是由识别一个抗原确定簇的B淋巴细胞杂交痛分裂而成的单一克隆细胞所产生的高度均一、高度专一性的抗体。14 .ADCCtAntibody-dependentce1.1.-mcdiatcdcytotoxicity):即抗体依能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是指表达FC受体细胞通过识别抗体的FC段干脆杀伤被抗体包被的靶细胞。NK细胞是介导ADCC的主要细胞。15 .调理作用(Opsonization):是指IgG抗体(特殊是IgGI和IgG3)的FC段与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上的IgGFC受体结合,从而增加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16 .(joiningchain):是由浆细胞合成的富含半胱刎酸的一条多肽能。J链可以连接Ig单体形成二聚体、五聚体或多聚体。17 .分泌片(secretorypiece):乂称分泌成分,是由黏膜上皮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一种含糖肽能,以非共价形式结合到二聚体上。具有爱护32 .自分泌效应(autocrineaction):某种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其靶细胞也是其产生细胞,该细胞因子对靶细胞表现出的生物学作用称为自分泌效应。33 .旁分泌效应(ParaCrineaCtion):某种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其产生细胞与靶细胞并非同细胞,而是其产生细胞邻近的细胞,该因子对靶细胞表现出的生物学作用称为旁分泌效应。34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ajorhistocompatibi1.ityantigen):代表个体特异性的引起移植排斥反应的同种异型抗原称为蛆织相容性抗原,其中能引起猛烈而快速排斥反应的抗原系统称为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35 .主要组织相容性豆合体(majorhistocompatibi1.itycomp1.ex,MHC):是指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这些基因彼此紧密连锁、位于同一染色体上,具彳T限制同种移植排斥反应、免疫应答和免疫调整等困难功能。36 .H1.AI类抗原(H1.AeIaSSIantigen):是由轻、重两条多肽链借非共价键连接组成的异二聚体分子。重链(即链)为多态性糖蛋白份子埴44。Oe)Da),是由人第6号染色体H1.A1.类基因编码的产物;轻链为非多态性B微球浅白(02m,分子吊12000Da),是由人第15号染色体相应基因编码的产物。H1.AI类抗原分子可分为四个区,即抗原肽结合区、免疫球蛋白样区(Ig样区)、跨膜区、胞内区。H1.AI抗原广泛分布于全部有核细胞、血小板和网织红细胞表面,而在神经细胞、成熟的滋养层细胞表面尚未检出;H1.A1.类抗原也存在于各种体液中。37 .H1.AII类抗原(H1.ACIaSS11antigen):是由a、B两条多肽链借非共价健连接组成的二聚体糖蛋白分子,两条链均花多态性,分子肽分别为34000Da(八)和29000Da()oH1.A11类抗原是由第6号染色体H1.An类基因编码的产物,H1.A11类抗原分子可分为四个区,即抗原肽结合区、免疫球蛋白样区(Ig样区)、跨膜区、胞内区。主要分布于B细胞、巨噬细胞和其他抗原提呈细胞表面,以与胸腺上皮细胞和活化T细胞表面;在血管内皮细胞和精子细胞上也可少依表达。38 .H1.A单元型(HIJKhap1.otype):是指在同一条染色体上紧密连锁的H1.A诂位点上等位基因的组合。39 .多基因性(Po1.ygenic):指MHC由一组位置相邻的基因座位组成,各自的产物具有相同或相像的功能。«0.多态性(Po1.ymorphism):指一个基因座位上存在多个等位基因"41. 连锁不平衡(IinkagediSeqUi1.ibriUm):指分属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因座位的等位基因,同时出现的几率高于或低于随机出现的儿率。42. 单元型(HaPIotype):指染色体上MHC不同座位等位基因的特定组合。43. H1.A复合体(H1.Agenecomp1.ex):是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存在于人第6号染色体短臂,编码产物称为H1.A抗原。44. H1.A抗原(human1.eukocyteantigen):是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由人第6号染色体短臂上的H1.A基因编码,具有限制同种移植排斥反应、免疫应答和免疫调整等困难功能.45. H1.A的基因型(genotype):即H1.A基因在体细胞两条染色体上的组合。46. H1.A的表型(phenotype):即某一个体H1.A抗原的特异性型别, 17.白细胞分化抗原(1.eukocytedifferentiationantigen):是指血细胞分化成熟为不同谱系、分化的不同阶段与细胞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逝的细胞表面标记分f。 18.聚类分化群(CIUSterOfdifferentiation,CD):应用单克隆抗体鉴定为主的方法,将来自不同试验室的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同一分化抗原称为聚类分化群. 19,细胞粘附分子(CeIIadhesionmo1.ecu1.es,CAM):是指介导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相互接触和结合的一类分子的统称,大多属于糖蛋白,以受体一配体结合的形式发挥作用,在胚胎的发育和分化、正常组织的维持、炎症与免疫应答、伤I1.修复、凝血与肿相的进展与转移等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50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immunog1.obu1.insuperfami1.y,IgSF):是指一系列在氨基酸组成和结构上与免疫球蛋白可变区域(和)恒定区有较高同源性的蛋白分子。主要包括T细胞、B细胞抗原受体和信号传导分子,如CD3、MHC、02微球蛋白;免疫球蛋白受体FcR,如:某些细胞因子受体,如I1.-1、M-CSF受体;部分CD分子,如CD4、CD8、CD28、CD54等。51 .淋巴细胞归巢(Iymphocytehoming):是指淋巴细胞的定向游动,包括淋巴广细胞向中枢淋巴器官归巢,成熟淋巴细胞向外周淋巴器官归巢,淋巴细胞再循环,以与淋巴细胞向炎症部位迁移。其分子基础是淋巴细胞归集受体与内皮细胞上地址素之间的相互作用。52 .淋巴细胞归巢受体(IymPhoCytehomingreCePtor,1.HR):是指存在于淋巴细胞表面的某些粘附分子,如:1.-SeIeCtin,C1.,1.FA-1,V1.A-4,CD44,47等。他们可以与血管内皮细胞上相应的地址素粘附分子相互作用,介导淋巴细胞的归巢。53 .非特异性免疫(nonspecificimmunity):又称固彳T免疫(innateimmunity),是生物体在长期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渐渐形成的一系列防卫机制。此免疫在个体诞生时就具备,可对外来病原体快速应答,产生非特异抗感染免疫作用,同时在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中也起重要作用。54 .特异性免疫(SPeCifieim1.mmity):是在非特异性免疫基础上建立的,该种免疫是个体在生命过程中接受抗原性异物刺激后,主动产生或接受免疫球蛋白分f后被动获得的,又称适应性或获得性免疫(adaptiveoracquiredimmunity)o55 .自然杀伤细胞(natura1.ki1.1.erce1.1.):即NK细胞,乂称大颗粒淋巴细胞,来源于骨勒,CD56和CD16是其具有鉴别意义的表面标记。NK细胞衣面没彳T抗原识别受体,可以干脆或通过ADCC效应非特异性杀伤肿痢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56 .抗原呈递细胞(antigenpresentingce1.1.,APC):指能够捕获、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呈递给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的一类免疫细胞。主要包括单核吞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B细胞等。57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mononuc1.earphagocytesystem,MPS):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包括血液中的单核细胞和组织中的巨噬细胞,具有非特异性吞噬杀伤病原微生物的作用,在特异性免疫应答各阶段也起重要作用。58 .M细胞(membranousce1.1./micrOfo1.dCe1.1):是散布于肠道粘膜上皮细胞间的一种特化的抗原转运细胞,可以吞饮泡的形式将外来抗原转运至胞质内,在未降解状况下,使外来抗原穿过M细胞,进入粘膜下结缔组织,被巨噬细胞摄取,诱导特异性免疫应答。596T细胞:表达TCRY-CD3复合物的T细胞称为6T细胞,主要分布于粘膜和上皮组织中,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具有抗感染、抗肿瘤和免疫调整作用C60. 反应性氧中间产物(reativeOxygenintenmediates,ROIs):是指在吞噬作用激发下,通过呼吸爆发,激活细胞膜上的还原型反应辅酶I(NADH转化能)和还原型辅酶11(NADPH转化能),使分子班活化,生成超弱阴离子、游高羟基、过氧化氢和单氧态辄产生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