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太早躺平是一种短视行为&做秘书的诀窍.docx
-
资源ID:1624029
资源大小:12.88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体制内太早躺平是一种短视行为&做秘书的诀窍.docx
体制内,太早躺平是一种短视行为有朋友说:“提拔就是看背景看关系,扯其他没用。”据我自己观察,当下体制里,年轻人有一种想法比较流行。就是觉得提拔太难了,自己背景普通,还不如趁早躺平享受生活,省得被领导pua。看到那些天天加班埋头搞材料、搞业务的同事,他们最终也没提拔成,自己心里就乐了,觉得自己躺平没有错。日子就这么一天天地过,岁月就那么一轮一轮地转。然后,他发现,果然领导没提拔自己,看来自己的选择是对的。于是,进一步走进了自我预设的轨道,陷入了一种循环。虽然说,价值选择没有对错。但是,我个人认为,从长远来看,体制内过早躺平,客观上不符合个人利益。为什么不符合个人长远利益,我觉得主要有几点原因:第一,年轻人是要学习成长的。学习从哪里来,就是从工作实践中来。一边工作,一边学习,才能学到本领。一个项目,你不亲自参与,你就不知道从立项到落地,需要看哪些制度,需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一份材料,如果你不亲自动笔写,你就无法经历收集材料、分析问题、提出对策的苦恼,就不知遒下笔成文多难。太早躺平就有这个问题。今天不学,明天不学。过一段时间,就会发现自己落后别人一截。等领导咨询你的时候,你没有底气,答得吞吞吐吐。领导想用你,他也没法用,就更不要说提拔晋升了。在单位里,老年人不学习不奋斗,情有可缘。但年轻人有体力有精力,吃点苦其实很正常。有些人会把它看成pua,但我觉得干苦活累活,很多时候就是一种机会。第二,干部轮转的速度比你想象的要快。很多人之所以选择躺平,是因为看到单位里职务职级职数都满了,奋斗没有意义,因为没空间。这有一定道理,但不一定全面长远。有时候,看似一个没有机会,却暗藏机会。作为曾经的人事工作者,我觉得干部流动虽然不是一年半载就变化,但是三年五年肯定是大变。比如,五年后,一把手会调走,班子成员和中层会退休一部分,有些班子成员或中层干部会外调,也有些年轻中坚力量外调。很多人是看不到三年、五年后的变化的。这就导致他们没有选择一条长期积累的赛道。因为真正有岗位空出来的时候,领导在选人用人上,还是看能力为主。如果没有做好能力上的准备,也只能白白看着机会让给别人。比如,假设一个重要业务岗位有空缺,同一个部门里,领导会给经常加班的人,还是松松垮垮上班的人?我相信绝大部分领导,都会选择经常加班的人。第三,干部遴选和商调的履历。虽然不少年轻人躺平的理由,是为了复习遴选,或准备商调。但我只能说,你的重点抓错了。遴选和商调,看似笔试、面试都是走规范流程。但是,其实用人单位会很仔细地分析研判你的履历。如果有相应的面谈环节,也会仔细深入的询问你的工作情况。你是不是能干活,你的本事怎么样,其实问几个带有细节的问题,就能问出一个大致真实情况。换言之,你是不是躺平度日的人,考官和领导有办法看得出来。所以,即使你想遒选、商调,最好还是做核心有难度的工作,否则你的履历就不过关。自然,你的遴选最终会失败。当然,如果你觉得,我就是没啥上进心,就是喜欢闲云野鹤的生活,那么,选择半躺平也无可厚非。但是,如果你对提拔有念想,即使看似机会很渺茫,我也不建议躺平。因为,机会说不定就出现在人生转角。做秘书的诀窍前些天与朋友聚会,发觉在座的大部分做过秘书工作,有的跟过书记、县长、有的跟过副书记、副县长;在座人员的身份也已今非昔比,大都成长为镇街、部门的主要领导,还有几位做了县领导与市级机关的部门领导。由于之前大家相互熟识并且工作性质相同,交流气氛很是活跃。在聊了一些过去的事情之后,话题聚集到“做秘书的诀窍”上面,说了口要紧、手要勤、脑要灵以及会说会写会协调之类的话。其中有位朋友提到一部反腐小说中描写的“斩奏技巧”,核心内容是处理好“斩”与“奏”的关系,即在什么情况下先请示后办事,什么情况下先办事后请示,什么情况下只需办事而不必请示,什么情况下无须办事也无须请示一一只要根据不同事态状况灵活运用这些“斩奏技巧”,秘书工作就算是做到位做到家了。回家之后,找出那部反腐小说研读,回忆自己的秘书工作经历,再想想有些领导和秘书,还真与斩奏有关。不曾想到,斩奏之间竟有如此大的学问,做了多年秘书工作的我,竟然没能体会到这一诀窍,更谈不上去应用。转而一想,“斩奏诀窍”固然有其合理成分,但是一个秘书工作者倘若整日想着斩奏之间的事情,整日研究斩与奏的诀窍,那将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我想起自己的秘书工作经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被组织选调到县委办公室工作,在县委副书记身边工作。如果说之前我只会查办案件和书写材料,充其量只是个办公室主任料的话,那么,在结束了近六年秘书工作生涯之后,我已经具备了作为一名基层领导干部应有的素质,并在不久走上领导岗位后很快适应了新的角色,与同事们一起干成了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当时我想,促使我实现这种转变的最本质东西是什么呢?我曾多次探寻而未得,直到几天前在一篇文章中看到“智识”这一概念以后,我的心里才敞亮起来。所谓“智识”,就是智慧和见识,是用以统领知识的一种智慧,指一个人对知识面涉猎广泛的程度,还指一个人对事物的洞察能力和感知能力,与王阳明先生的知行合一颇有相似之处,这是一种“思”与“行”的结合。现在想来,当年几位领导深深感染我并令我脱胎换骨般改变的,正是这种被称为“智识”的东西。十多年过去了,至今我的眼前依然不时闪现领导优雅从容的身影。副书记负责县委日常工作,每天要处理大量的大事要事难事。我发现,面对艰难复杂的工作,领导总能有条不紊地应对,从了解情况到分析问题到酝酿方案,最后将事情办得妥贴圆满,我从中看到了凝聚在领导身上的智慧、见识以及对事物独特的洞察力、感知力与一锤定音的决策力。尽管当初我还不知道这种东西叫“智识”,但我已清晰地感受到了它的存在,感受到了它的意义与价值。从此,我在培养自己办文、办会、办事等秘书工作基本功、掌握这些看家本领的同时,开始主动走进领导的思想,悄悄向领导学习。当一个问题出现后,在领导考虑工作方案的时候,我也开动脑筋:如果我是领导,我会怎么做?等领导拿出意见方案以后,我与自己的想法进行对比,思忖领导考虑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领导为什么这么做而不那么做后来,领导换了一个,不久又换了一个,我有了更多的体验与比较,也从不同领导的工作风格中汲取了更多的养分。这般悄悄观察,细细思考,慢慢感悟,以及后来躬身实践,我感觉到自己的思想与领导的思想逐渐接近越来,领导也愿意与我讨论具体问题,并将一些事情交由我去办理。从此,我开始尝试从领导的角度去谋划运筹工作。对于需要领导拍板决策的重要事情,我总是先作一番思考,必要时到有关部门去跑一跑,与有关人员聊一聊,作一些调查研究,然后整理出几套方案,并提出自己的倾向性意见,让领导做选择题而不是做问答题。对于领导需要出席并作讲话的活动,我会在事前了解活动背景、参加对象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等情况,站在领导视角思考讲话的要点在反复不断的实践中,作为县委许多政策与事务的参与者、经办人与操作员,我的思想逐渐丰满起来,我逐渐具备了通过调查研究将不僮的事情搞懂的能力,通过科学分析将模糊的事情厘清的能力,通过综合归纳将多方面意见聚合起来形成相对科学决策方案的能力。我逐渐体会到生命的开放性。我觉得,我今后应该不会因守在自己的舒适区,旁观岁月静好,我会适时将触角伸向一些可能的地方,去接触新鲜的事物,包容不同的观点,带着充盈的元气与时光交手过招。我似乎从来没有去想“斩奏诀窍”之类的事情,也从不参与领导的家事,做领导的生活秘书。我只是将自己的主要精力投放在岗位工作上,为领导承担更多的参谋助手等辅助性工作,使领导能够集中精力思考和处理较为重大的事情,使自己成为领导在工作上时时需要、处处离不开的帮手,同时也使自己在协助领导做好工作的同时,在能力素养特别是在理性思维、科学决策方面得到实实在在的锻炼提高。或许,这才是做秘书的真正诙窍。又觉得,这不只是做秘书的诀窍,也是做人与做其他一切事情的诀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