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颅脑损伤概念、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docx
临床颅脑损伤概念、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颅脑损伤脑损伤是指由于外力作用于头部,造成的脑组织器质性损伤,甚至会出现感觉、运动、认知、行为、心理等功能损害。治疗可针对病因选择药物或手术治疗,预后通常和脑损伤的程度有关。临床表现脑损伤根据其程度分为脑震荡、脑挫伤、弥漫性轴索损伤等,不同程度的脑损伤临床表现不同。1、脑震荡:在受伤后的瞬间,脑震荡患者可能出现短暂的意识模糊或完全昏迷。这种意识障碍通常持续数秒至数分钟,一般不会超过30分钟。在较严重的病例中,患者可能出现皮肤苍白、出汗、血压下降、心动缓慢、呼吸微弱、肌张力降低以及各种生理反射迟钝或消失。当患者恢复意识后,他们往往无法回忆起受伤时乃至受伤前一段时间的情况,这种遗忘被称为逆行性遗忘1)。此外,患者还可能伴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这些症状在短期内通常可以自行缓解。2、脑挫裂伤:脑挫裂伤包括脑挫伤和脑裂伤。前者是指脑组织受到较轻的破坏,软脑膜保持完整;后者则是指软脑膜、血管和脑组织同时破裂,伴有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这两种情况常常同时存在,临床上难以区分,因此常被合称为脑挫裂伤。3、弥漫性轴索损伤: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典型临床表现是在受伤后立即发生的长时间的严重意识障碍。损伤的级别越高,意识障碍的程度越重。在严重的情况下,患者可能陷入严重的失能状态或植物状态,甚至可能在数小时内死亡。护理措施1.)术前护理1、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瞳孔、血压、脉搏、呼吸变化并记录。2,立即建立静脉通路,维持有效循环血量,如有开放性损伤,立即给予包扎,止血等处理;头皮活动性出血者加压包扎止血。对脑疝患者遵医嘱给予强力脱水3。3、吸氧,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昏迷、呼吸道分泌物较多患者,宜尽早行气管切开,及时吸痰,减少气道阻力及无效腔。4、注意观察患者头痛性质及程度。如头痛由好转乂加重,提示颅内可能有血肿发生,应及时通知医生,根据病情需要,遵医嘱积极进行术前准备。5,对于癫痫发作、极度躁动的患者注意安全防护,备好压舌板、开口器等急救用品,使用床档、约束带适当约束以防坠床等。6、一般不使用止痛剂及镇静剂,以防掩盖病情。7、脑脊液漏者按脑脊液漏护理常规进行护理。(二)术后护理1、按全麻术后常规护理。2、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并做好记录。3、卧位:抬高床头15-30°,利于颅内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昏迷及全麻未醒者应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4、高热患者给予物理降温、人工冬眠疗法。5、昏迷者按昏迷护理常规进行护理。6、病房应保持安静,光线较暗,室温在18-20°C.备好急救物品、药品。搬动患者或翻身时,动作要轻柔、缓慢,防止发生低位性低血压。7,实施钻孔引流术的患者,按局麻术后常规护理。术后保持引流管通畅,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并进行记录。更换引流袋时严格无菌操作,以防引起颅内感染。8、躁动不安者注意安全防护,以防意外。9,肢体偏瘫者应保持肢体功能位,防止足下垂;主动或被动活动肢体,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10、饮食护理:应给予高蛋白、高热量,维生素饮食。脑水肿严重的患者应给予低盐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