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碳达峰实施方案.docx
2024年碳达峰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及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相关工作安排,全面落实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省碳达峰实施方案市碳达峰实施方案等文件工作部署,有力有序有效做好禅城区碳达峰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立足禅城区实际,坚持先立后破、稳中求进,强化系统观念和战略思维,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建设“六最"现代化禅城,打造具有强大辐射带动能力的"之心",积极探索未单城特色的碳达峰路径,系统推进工业、交通运输、城乡建设等重点领域绿色低碳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发展基础上,加快实现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变革,坚决扛起万亿GDP城市中心城区的责任担当,为全市如期实现碳达峰目标作出禅城贡献。()主要目标。"十四五”期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交通运输结构更加优化,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持续提升,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得到广泛推行,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系基本形成。到2025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确保完成市下达的指标,为实现全区全领域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十五五"期间,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初步建立,产业结构优化取得明显进展,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全面建成,重点领域绿色低碳发展模式基本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全面普及,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到2030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的控制水平继续走在全市前列,确保全区全领域二氧化碳排放在2030年前达到峰值。二、重点任务坚决把碳达峰的战略导向和目标要求贯彻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在加强统筹谋划的同时,进一步聚焦碳排放重点领域、行业和关键环节,组织实施"碳达峰十二大行动"。(一)产业绿色低碳提质行动。1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强化产业规划布局和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衔接,引导各镇(街道)重点布局高附加值、低消耗、低碳排放的重大产业项目。深入开展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工作,推动传统产业向绿色低碳转型升级,鼓励支持陶瓷、不锈钢、照明、纺织服装等传统优势产业向设计、品牌、新零售等产业链中上游、价值链中高端延伸。全力打造“4+2”产业集群,推动以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现代轻工纺织产业、汽车产业、先进材料产业为重点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集群化规模化,培育和引进一批“链长型”龙头企业。"1+3”产业园区建设,集聚大载体、大平台、大项目,重点打造南庄高端精密智造产业园、数字经济创新产业集聚区、美陶湾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现代保险产业集聚区。着力发展以数字经济、实体经济、科创经济、金融经济为重点的带动型经济,打画艮务全市、链接湾区的产业创新中心。大力发展高端都市型制造业,推动"工业上楼”和村级工业园提质增效,加快建设2个千亩、3个万亩工业集聚区,推进都市工业载体“三年千万"行动计划,打造都市制造中心。坚定发展高品质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加快集聚制造业企业的功能性总部,培育众创空间,推进金融创新服务,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产业,培育发展商贸会展,推动制造业服务化转型,打造制造业服务化先行区。到2025年,累计建成(封顶建成)都市工业载体超1000万平方米;专精特新企业、工业投资总额、工业用地亩产税收翻一番;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超过50%。到2030年,工业总产值、规上工业增加值、规上工业企业数量翻一番;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超过60%o2 .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落实省、市绿色低碳产业引导目录及配套支持政策,培育发展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生态环境、郛出设施绿色升级、绿色服务等绿色产业,加快培育低碳零碳负碳等新兴产业。着力引进带动作用强的绿色低碳产业链上下游关联项目,实现项目、企业、产业间低碳化横向耦合、纵向延伸,加快绿色低碳产业链条化发展。依托各类产业对接平台,盘活主题园区载体资源,推动智能制造和节能环保产业项目引进或增资扩产,推动高效节能环保装备制造、清洁能源装备制造、高端精密制造、新能源汽车、新材料制造等绿色低碳产业集聚发展。到2025年,培育推广氢能应用场景超过50个项目。到2030年,培育推广氢能应用场景超过100个项目。3加强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管控。全面梳理拟建、在建、存量高耗能高排放项目清单,实行清单管理、分类处置、动态监控。科学评估拟建项目,严格落实产业规划和政策,进一步规范新建、改扩建项目节能审查和环评审批,对标行业先进水平提高准入门槛。加强在建项目检查督导,推动能效水平应提尽提,力争全面达到国内乃至国际先进水平。深入挖潜存量项目,督促改造升级,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二)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4 .加快发展新能源。加大力度推进太阳能开发利用,持续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建设,积极推动公共机构建筑、工业园区、企业厂房、物流仓储基地等建筑物屋顶建设光伏项目。因地制宜创新各类"光伏+"综合利用商业模式,在各类园区、村(居)推进光伏及其他分布式能源多能互补、综合利用,探索光伏在数据中心、智慧城市建设、交通运输、旅游观光、农业种养等领域的应用。到2025年,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10万千瓦。探索氢能作为传统燃料替代,推动氢能在交通、电力、热力等领域的示范和规模化应用。推动发展多元化制氢技术,扩大氢能来源,充分发挥南庄制氢加氢加气一体化站项目的示范作用,鼓励和支持利用现有具备条件的加油站场地完善提升综合能源功能,开展油、氢、电综合汽车能源供给服务。5 .提升油气高效利用水平。持续提升终端燃油油品利用效率,确保成品油市场供应充足稳定。推进交通领域油品替代,严格管控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油,推广使用新能源工程机械。完善天然气管网输配体系,扩建南庄门站,增强门站接收上游气源能力,提升管网输配能力。加强禅城与周边区域天然气管网互联互通,加快建设南庄一西樵段配套高压菅道以及配套天然气管网工程,提高天然气供应保障能力。优先保障民生用气,积极推进“瓶改管”工程,有序控制液化石油气增量。大力推进天然气与多种能源融合发展,鼓励工业园区、交通枢纽、商务区等负荷集中区域灵活布局分布式能源站。推进福能电厂二期扩建项目。到2030年,力争新增天然气发电装机容量约66万千瓦。6 .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构建适应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加快配电网向智能化、数字化、主动化方向转型,推动电力大数据采集与融合,推进云边融合智能调度运行平台(CEP)示范应用,提高电网可靠性和智能化水平,满足电动汽车、5G基站、分布式能源、储能等多元用户接入需求,打造数字电网智能化程度全面领先示范区。强化电力系统综合调节能力,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多能互补的综合能源项目建设,打造智慧高效灵活的电力系统,支持智能电房、配网自愈系统自动化、能源存储等智能技术推广,提升电网安全保障水平。完善电力需求侧响应市场机制,利用市场化手段积极引导工商业可中断负荷、电动汽车充电网络、虚拟电厂等参与系统调节。探索在公共机构、商业综合体稳步推进"新能源+储能”项目建设,推进冰蓄冷水蓄冷、电化学储能、光伏发电等节能降碳技术综合运用,开展新型储能示范应用。到2025年,接入"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控制负荷达到2024年禅城区最高负荷的20%或以上。到2030年,电网基本具备5%以上的尖峰负荷响应能力。(三)节能降碳增效行动。7 .全面提升节能降碳菅理水平。严格控制能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探索建立碳升防攵总量控制制度,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抖儆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探索开展区、镇(街道)、重点用能单位三级用能预算管理,依法执行节能审查制度,对项目用能和碳排放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实现节能降碳源头管控。加强节能监察能力建设,建立跨部门联动的节能监察机制,强化节能审查事中事后监管。强化重点用能单位信息化、精细化节能管理,探索建立禅城区绿色节能低碳技术成果项目库,推广节能减抖鼓术及成果应用。探索建立区域降碳工作机制,推动节能降碳与区域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工作相结合。8 .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加强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协同控制,探索构建协同控制工作机制。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加快形成咸污降碳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快推广应用减污降碳技术,从源头减少废弃物产生和污染排放。全面开展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管理,提升监测信息化水平,加强工业废气、锅炉污染、机动车尾气、工地扬尘、餐饮油烟等污染治理。强化"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完善“双碳"目标下的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及负面清单,开展多部门联审,推动碳达峰工作与环评、能评等传统业务在技术、标准、制度和考核等层面的有效衔接。9 .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降碳。开展建筑、交通、照明、供冷(热)等城市基础设施节能降碳工程,推进先进绿色建筑技术示范应用,推动城市综合能帷升。推动重点用能单位建设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立能源管理中心,强化日常监管。动态更新重点用能单位名单,引导重点用能单位深入挖掘节能降碳潜力。以高耗能高排放项目聚集度高的园区为重点,实施园区节能降碳改造,推进能源系统优化和梯级利用。实施高耗能行业和数据中心提效达标改造工程,对拟建、在建项目力争全面达到国家标杆水平,对能效低于行业基准水平的存量项目,限期分批改造升级和淘汰。加强建筑、交通以及大型公共基M设施等领域的重点用能单位用能情况统计,建立通报预警机制。加强调控重点行业、重点项目用能和碳排额度,科学调度碳资源向能耗和碳耗较少、对社会经济效益贡献值大的产业倾斜。10推动新型基础设施节能降碳。优化数据中心、算力中心和5G基站等新型基础设施项目规划整体布局,推动全区数据中心集约化、规模化、绿色化发展。加强新型基础设施用能管理,将年综合能耗超过5000吨标准煤的数据中心纳入重点用能单位管理,开展节能监察和能源计量审查。有序推动存量数据中心实施绿色技术改造,应用高效制冷、先进通风、余热利用和智能感知等绿色技术,提高现有设施能源利用效率。严禁利用数据中心开展虚拟货币"挖矿"活动。(四)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11 .推动工业用能低碳转型。推进工业用能多元化,支持建设工业绿色微电网,引导企业、园区加快分布式光伏、多元储能、高效热泵、余热余压利用、智慧能源管控等一体化系统开发运行,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构建多能高效互补的工业用能结构。支持电能替代技术研发,实施电能替代项目,有序开展企业生产过程中低温热源的电气化改造,积极推广应用自动控制系统及新型用电技术,提高工业领域电气化水平,构建以电为中心的终端能源消费格局。促进工业绿色电力消费,鼓励工业企业通过电力市场购买绿色电力,持续提升绿色用电比例。12 .推动重点用能行业有序碳达峰。以陶迳、不锈钢、照明、纺织服装等传统行业为重点,持续推进行业能效"领跑者”引领行动,对标国际国内或行业先进水平,推进生产线节能改造和绿色化升级,推动重点用能行业有序碳达峰。在陶瓷行业以建筑卫生陶瓷和美术陶瓷为重点,廊道的林分结构,持续深化高品质园林城市及森林城市建设。持续推进城市绿地大格局的形成,通过点、线、面相衔接,彻底打通城市绿地的点、城市水系和道路绿化的线、楔形绿地中的面之间的联通性,形成多类型、多层次、多功能、成网络的高质量绿地空间网络。强化立体绿化,以屋顶花园、口袋公园、车库花园等多种形式建设小而美、精而优的公共绿地,实现绿地空间总量增加。(十一)绿色低碳全民行动。34 .强化绿色低碳宣传教育。开展全民节能低碳教育,面向学校、社区、机关、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资源环境国情教育,普及碳达峰、碳中和兽出知识。把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