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知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优知文库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优知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李清照《金石录》后序阅读练习及答案.docx

    • 资源ID:1519257       资源大小:14.59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如果您不填写信息,系统将为您自动创建临时账号,适用于临时下载。
    如果您填写信息,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系统自动生成),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李清照《金石录》后序阅读练习及答案.docx

    李清照金石录后序阅读练习及答案李清照与赵明诚的金石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金石录后序李清照金石录三十卷,乃赵侯德甫所著。该书收录了从三代至五代间,凡见于金石刻的二千余卷文献,皆为正确或谬误的记录,对于校正圣人之道,订正史书失误,都有所涉及,可谓收录广泛。余在建中辛巳年间,开始拜访赵氏家族。当时赵侯年仅二十一,正在太学作学生。赵、李两家素来贫寒,每逢朔望,便携衣物质押,步入相国寺购买碑文回家观赏研究,自谓是葛天氏之民。曾记得在崇宁年间,有人持徐熙的牡丹图求售,要价二十万钱,即使是贵族子弟,也难以轻易凑齐如此巨款,最终只能留下信物,无奈而返。夫妇二人相对悲叹良久。后来赵侯隐居乡里十年,仰取俯拾,衣食有余。连任两郡太守,将俸金全部用于购置铅桀。每获一书,即与人共同校勘整理,签题目录。获得书画彝鼎等物,也会细细把玩,指出其中的瑕疵。夜以继日,专注于此。余性善记,每餐后坐回书房泡茶,指着堆积的书史,说出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此论证胜负,为饮茶先后。中了就大笑,以至于茶水洒落怀中,反而无法饮茶而起身。这种生活令余甘心乐在其中!故虽处于艰难困苦,但志向却从未屈服。收书既成,归来堂中建立书库,大小分类整理。如有需要阅读的,即请管理员取出。若有少许损坏,必定严惩责罚,整理干净,不复当初的随意。余性格不耐烦,开始节俭饮食,简朴衣着,不再佩戴明珠翡翠,室中也无涂金刺绣之具。遇到字迹未损、内容无误的书籍,便购买复制,作为备本。于是几案上摆满了各类书籍,枕席上也堆满了,意趣神会,乐在其中,远胜于声色犬马。如今忽然翻阅此书,如见故人。回忆起赵侯在东莱静治堂时,装裱成帙的模样,犹如昨日。而今手迹如新,墓木已朽,令人悲伤!从前,像萧绎在江陵,不惜国亡而毁坏书画;杨广在江都,不悲身死而复取图书。难道人之所创造,竟连死生也无法忘怀吗?或许天意使然,余之微薄,不足以享此珍宝?抑或死者有知,犹存眷恋,不愿留在人间?获之艰难,失之容易,聚散有时,乃自然之理。余特记录其始终,希望后世好古学者引以为戒。C.留信宿,计无所出而还之信宿:连宿两夜D.始谋食去重肉,衣去重采重:即“再”,重复6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竭其俸入以事铅桀则或咎其欲出者B.为饮茶先后公为我献之C.不悲身死而复取图书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D.何得之艰而失之易也欲人之无惑也难矣7 .下列对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然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所以区区/记其终始者亦欲为/后世好古博雅者之戒云。8 .然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所/以区区记其终/始者亦欲为后世好古博雅者之戒云。C.然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所以区区记其终/始者亦欲为后世好古博雅者之戒云。D.然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所以区区记其终始者/亦欲为后世好古博雅者之戒云。9 .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A.本文介绍了金石录的内容及成书过程和目的,同时回忆了她婚后三十四年间的忧患得失,详写了夫妇早年的生活经历、集书经过,重点描叙了金兵侵宋,兵荒马乱,图书散失的情况。B.本文涉及的时间和空间跨度都很大,事件繁多。作者以时间为序把历历往事构织成一条纵向的明线,以“得之艰而失之易'为主线,贯穿全文。C.深入体味,作者还隐置了一条以夫妻感情为经的暗线,采取路随峰转的手法,让暗线与明线表里同行,浑然一体:慨叹金石书画“得之艰而失之易,是结构主线,睹书怀人、抚今追昔是情感暗线。D.文本对比手法突出,主要表现在:一是“得之艰”与“失之易”,二是收集二十多年与损失几年时间,三是得藏品的欢愉与失藏品的痛苦,四是成书前的恩爱苦乐与成书时的孤独惨怛等。10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得书画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尽一烛为率。(4分)译文:(2)归来堂起书库,大橱簿甲乙,置书册。(3分)译文:(3)或者天意以余菲薄,不足以享此尤物耶?(3分)译文:答案:5 .答案:A(归:出嫁)6 .答案:C(而,表转折,反而,去1;A,代词,他的;代词,那些;B,动,作为;介,替;D,代,它;助,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7 .答案:D8 .答案:A(文章没有重点描叙“金兵侵宋,兵荒马乱,图书散失的情况”,而是重点在叙述其成书经过)9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答案:(我们)得到书、画以及彝和鼎(这样的酒器),也摩拳把玩或展开来欣赏,批评上面的毛病,每晚(品评)以烧尽一支蜡烛为标准。(得分点:摩玩,疵病,尽,为率)(2)答案:在归来堂中建起了书库,把大橱编上了甲乙丙丁的号码,中间放上了书册。(得分点:起,簿甲乙,置)(3)答案:或者天意认为我资质菲薄,不足以享有这些珍奇的物件吗?(得分点:以,菲薄,尤物)文言文参考译文:以上金石录三十卷是谁的著作呢?是先夫赵德甫所撰的。上自三代,下至五代之末,这些见之于金石镂刻的文字共二千卷,都校正了错字异文,进行了汰选和品评,上足以合圣人的道德标准,下能够订正史官失误的,这里都记载了,可以称得上内容丰富了!我在建中辛巳年间,嫁到了赵家。明诚当年21岁,还在太学当学生。我们两家都是寒族,向来清贫简朴。每月初一、十五,明诚都请假出去,把衣服押在当铺里,取五百铜钱,走进大相国寺,购买碑文,回到家中,我们面对面地坐着,展玩碑文,自己觉得很像远古时代葛天氏的臣民那样自由和快乐。曾记得崇宁年间,有一个人拿来一幅南唐徐熙所画的牡丹图,要二十万钱才肯卖。当时就是贵家子弟,要筹备二十万铜钱,也很不容易啊!我们把它留了两夜,终于因为想不出法子而还给了他。我们夫妇俩为此惋惜怅惘了好几天。后来我们回青州故乡闲居了十年。仰有所取,俯有所入,衣食富足有余。明诚又接连做了莱州和辎州的太守,把他的全部薪俸拿出来,从事书籍的刻写。每得一本,我们就一起较勘,整理成集,题上书名。我天性博闻强记,每次吃完饭,和明诚坐在归来堂上烹茶,指着堆积的书史,说某一典故出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猜中与否决定胜负,作为饮茶的先后。猜中了,便举杯大笑,以至把茶倒在怀中,起来时反而饮不到一口。甘心在这样的环境中过一辈子!所以我们虽处于忧患贫穷之中,而胸中的志愿从没有屈服过。收书的任务既已完成,就在归来堂中建起书库,把大橱编上了甲乙丙丁的号码,中间放上书册。如需讲读,就拿来钥匙开橱,在簿子上登记,然后取出所要的书籍。我有时把书籍损坏或弄脏了一点,他定要给以批评,并责令揩完涂改,不再像过去那样平易和蔼了。我性子实在忍耐不住,就想办法不吃第二道荤菜,不穿第二件绣有文彩的衣裳,头上没有明珠翡翠的首饰,室内没有镀金刺绣的家具。遇到诸子百家的书籍,只要字不残缺、版本不假的,就马上买下,储存起来作为副本。于是罗列在几案上,堆积在枕席间,我们意会心谋,目往神授,这种乐趣远远超过声色狗马之上。今天无意之中翻阅这本金石录,好像见到了死去的亲人。因此又想起明诚在莱州静治堂上,把它刚刚装订订成册,插以芸签,束以缥带,每十卷作一帙。现在他的手迹还像新的一样,可是墓前的树木已能两手合抱了,悲伤啊!从前梁元帝萧绎当都城江陵陷落的时候,他不去痛惜国家的灭亡,而去焚毁十四万册图书;隋炀帝杨广在江都遭到覆灭,不以身死为可悲,反而在死后把唐人载去的图书重新夺回来。难道人性所专注的东西,能够逾越生死而念念不忘吗?或者天意认为我资质菲薄,不足以享有这些珍奇的物件吗?抑或明诚死而有知,对这些东西犹斤斤爱惜,不肯留在人间吗?为什么得来非常艰难而失去又是如此容易啊!然而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这是人间的常理。因此我以区区之心记述这本书的始末,也想为后世好古博雅之士留下一点鉴戒。

    注意事项

    本文(李清照《金石录》后序阅读练习及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王**)主动上传,优知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优知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优知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优知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