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某某HSE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管理指引.docx
中国某某HSE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管理指引目的为规范和加强中国某某健康安全环保(以下简称,'HSEt')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工作,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集团以及中国某某HSE管理规定,结合企业实际,制定本指引。适用范围适用于中国某某全资及控股企业,参股企业通过董事会参照执行。职责1.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工作,在公司HSE委员会统一领导下,由公司HSE部负责监督管理,各级单位负责具体实施。1.1 公司HSE部职责:负责下属单位隐患排查治理的监督指导,督促或组织重大隐患整改,推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1.2 各级单位:排查、评估和整改隐患的责任主体,按要求组织整改隐患。2.各级单位要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包括隐患排查、隐患监控、隐患治理、隐患上报等内容,建立隐患管理台账。政策1 .名词释义1.1 本指引所称HSE事故隐患(以下简称"隐患"),是指不符合HSE法律、法规、集团和公司HSE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或导致事故后果扩大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2 .本指引按照隐患整改难易及可能造成的后果严重性,将隐患分为一般隐患和重大隐患。2.1 一般隐患,是指能够及时整改,不足以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隐患。对于一般隐患,可按照隐患治理的负责单位,分为班组级、部门(分包)级、基层单位(总包)级,各单位可根据自身特点进行分类。2.2 重大隐患,是指无法立即整改且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较大财产损失的隐患。2.3 具体隐患分级标准详见附录,隐患等级按照最高符合性标准界定。3 .各单位应对现存隐患以及新发现隐患开展隐患分级评估工作,根据评估结果,确定隐患等级,研究制定整改方案并组织实施。并上报公司HSE部备案。规程1.隐患排查1.1 隐患排查要做到全面覆盖、责任到人,定期排查与日常管理相结合,专业排查与综合排查相结合,一般排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确保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及时发现、不留死角。1.2 隐患排查要按专业和部位,明确排查的责任人、排查内容、排查频次和登记上报的工作流程。1.3 隐患排查工作应与单位各专业的日常管理、专项检查和监督检查等工作相结合,科学整合:日常隐患排查;综合性隐患排查;专业性隐患排查;季节性隐患排查;重大活动及节假日前隐患排查;事故类比隐患排查。1.4 根据企业特点,隐患排查主要包括:HSE基础管理;区域位置;工艺和技术方案;机械设备;电气系统;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办公区、生活区;消防系统;其他。1.5 对于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各单位应严格按照HSE设施“三同时”要求,实行隐患整改项目管理。1.6 各单位应制定岗位巡检制度并明确隐患上报流程,积极教育员工有发现隐患的责任义务,及时发现并报告各类隐患。1.7 各单位进行隐患排查的频次应满足下述规定:1.7.1 各单位应根据行业特点规定隐患检查频次,内容包括现场班组操作人员、部门(总包、分包)技术及管理人员、基层单位管理人员的隐患检查频次及方式,同时应根据国家相关要求加强关键部位、危重设施的检查频次。1.7.2 各单位应根据季节性特征及本单位的生产实际,每季度开展一次有针对性的季节性隐患排查;重大活动及节假日前必须进行一次隐患排查。1.7.3 各单位至少每半年组织一次,基层单位至少每季度组织一次综合性隐患排查和专业隐患排查,两者可结合进行。1.7.4 当获知同类企业发生伤亡、火灾爆炸等事故时,应举一反三,及时进行事故类比隐患专项排查。1.7.5 对于区域位置、工艺技术等不经常发生变化的,可依据实际变化情况确定排查周期,如果发生变化,应及时进行隐患排查。1.8 当发生以下情形之一,各单位应及时组织进行相关专业的隐患排查:1.8.1 颁布实施有关新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或原有适用法律法规、标准规范重新修订的;1.8.2 组织机构和人员发生重大调整的;1.8.3 企业设备设施等发生重大改变的,应按变更管理要求进行风险评估;1.8.4 外部生产环境发生重大变化;1.8.5 发生事故或对事故、事件有新的认识;2 .隐患治理2.1 各单位应对排查出的各级隐患,做到“五定"(定整改方案、定资金来源、定项目负责人、定整改期限、定控制措施),并将整改落实情况纳入日常管理进行监督,及时协调在隐患整改中存在的资金、技术、物资采购、施工等各方面问题。2.2 隐患治理要分类实施:能够立即整改的隐患,必须确定责任人组织立即整改,整改情况要安排专人进行确认;无法立即整改的隐患,要按照评估一治理方案论证一资金落实一限期治理一验收评估的工作流程,明确每一工作节点的责任人,实行闭环管理。2.3 重大隐患治理工作结束后,各单位应组织技术人员和专家对隐患治理情况进行验收,保证按期完成,确保治理效果,公司HSE部对治理结果进行评估。2.4 对于重大隐患应立即采取充分的风险控制措施,防止事故发生,同时编制重大隐患治理方案,尽快进行隐患治理,必要时停工治理。2.5 对于重大隐患,由各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并实施隐患治理方案。治理方案内容应包括:治理的目标和任务;采取的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的落实;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治理的时限和要求;应急预案和防止整改期间发生事故的安全措施。2.6 隐患治理方案、整改完成情况、验收报告等应及时归入隐患档案。隐患档案应包括以下信息:隐患名称、隐患内容、隐患编号、隐患所在单位、专业分类、归属职能部门、评估等级、整改期限、治理方案、整改完成情况、验收报告等。隐患排查、治理过程中形成的传真、会议纪要、正式文件等,也应归入隐患档案。2.7 针对重大隐患或因自然灾害可能引发重大事故发生的场所,各单位要采取可靠的预防措施,制定应急预案。2.8 重大隐患在未完成整改前实行下属单位、公司两级监控。2.9 对于在监控、督查过程中发现的隐患以及隐患治理不力等情况,相关HSE部门应下发隐患整改通知单责成隐患单位限时组织评估和处置,并督促整改。2.10 各单位无力解决的重大隐患,除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外,应书面向公司HSE部报告。3 .隐患报告3.1 各单位应当定期通过集团“HSE信息管理系统”填报重大隐患排查治理情况。3.2 对于已完成整改的重大隐患,要进一步进行跟踪监控,确认达到预期整改效果,并在信息系统填报备案。4 .考核4.1 对于及时发现隐患或避免重大事故发生的人员,应给予表彰和奖励。4.2 对存在的隐患隐瞒不报、未采取防范措施或监控、整改不认真的,导致事故发生或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按照公司相关管理规定追究有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