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国家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作业试题:请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对实践的理解【附全答案】.docx
-
资源ID:1505260
资源大小:9.66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4年国家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作业试题:请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对实践的理解【附全答案】.docx
2024年国家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作业试题:请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对实践的理解。【附全答案】国家开放大学24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作业:试卷A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24春+试题A一、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每小题100分,共100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1845年春在布鲁塞尔写的笔记,它被恩格斯誉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献”。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系统论述了实践的观点,揭示了科学实践观的基本内容。他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翁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宜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做感性的人的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思想等等是主观的东西,做或行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都是人类特殊的能动性。这种能动性,我们名之日自觉的能动性,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请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对实践的理解.答:|实践,这一词汇在人类哲学和社会科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马克思的哲学思想中,实践更是被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马克思在关于哉尔巴哈的提纲中对实践的深刻阐述,不仅批判了以往唯物主义的局限性,也为我们理解人与世界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首先,实践是趋向善的活动。理论活动不以任何外在目的为目的,仅以臼身为目的,即为了求知而求知,求知本身就是目的。在亚里士多德看来,这是最高贵的活动,也是拥有闲暇的人才能从事的活动。实践活动的本性是趋向善,”实践或行为,是对于可因我们(作为人)的努力而改变的事物的、基于某种善的目的所进行的活动”。也就是说,实践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活动,其知识形态是伦理学和政治学,实践活动希冀解决的是个人的完善和善治问题。马克思继承了亚里士多德思想中实践趋向善的观点,马克思认为的劳动应该导向实践,而不是创制。他认为任何物种的本质在于其存在,而人的存在就在于其生产性,人的类本质是自由自觉的活动。所以,劳动本身应该成为人生命的目的和意义。据此,马克思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下生产性活动的异化性质,他区分了“对象化"与“异化”,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性劳动的异己性、手段性和工具性特征。其次,实践是感性的人的活动。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批判“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时,他认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做感性的人的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二所以,“实践”指向的是对现实生活过程的改变,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将自己的历史观表述为实践的唯物主义,即“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的唯物主义,他认为要“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各种观念形态可见,所谓“感性的人的活动”就是现实的人的生产活动和生命活动。再次,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在马克思的文本中,劳动、生产、实践是交替使用的,马克思未对他们之间的差异进行过严格区分。亚里士多德那里,生产是创制的特征,而在马克思这里,生产、劳动等同于实践,只是在学科划分上,我们一般将生产、劳动视为经济学概念,而将实践视为哲学概念。生产实践是整个人类世界的存在基础,“这种活动、这种连续不断的感性劳动和创造、这种生产,正是整个现存的感性世界的基础”。在这个意义上,实践也是社会达至H由的途径。异化劳动的积极意义在于:这种手段性的实践活动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在此过程中,人的主体能力得到巨大彰显,基于此,劳动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转化为对这种异化的自我扬弃,“在这个必然王国的彼岸,作为目的本身的人类能力的发展,真正的H由王国,就开始了”。由此可见,从狭义上来说,马克思所讲的实践概念仅指人类对F1.然进行改造,从而获得生活资料的物质生产活动;从广义上来说,马克思所讲的实践概念意指人实现自身价值和自由的全部活动,既包括维持人生存和生命的活动,也包括改变整个世界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