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示范区工作汇报(共七篇).docx
乡村振兴示范区工作汇报(共7篇)目录篇一、乡村振兴示范区工作汇报2篇二、在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篇三、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工作情况汇报15篇四、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工作落实情况汇报22篇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篇六、凝心聚力抓好乡村振兴学习心得体会36篇七、县纪委监委公布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阶段性成果38篇一、乡村掇兴示范区工作汇报尊敬的各位领导:衷心感谢X书记及各位领导长期以来对X特别是对X市丘区农村乡村振兴示范区(以下简称“综改区”)的重视、关心和支持。现将“徐改区”建设有关情况简要报告如下:一、建设成效自20X年2月“综改区”建设启动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正确领导和各级各部门的鼎力支持、协调配合下,县委、县政府以及“综改区”干部群众不等不靠、主动作为,集成改革试点,精准乡村振兴,累计启动实施各类建设项目102个,投入到位资金5.27亿元(财政项目投入资金3.06亿元,业主和群众自筹2.21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入2.42亿元(道路交通118亿元、农田水利106亿元、要素配套0.18亿元)、产业发展投入0.24亿元、土坯房改造0.13亿元、社会事务投入0.26亿元,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精准脱贫、农村改革、社会治理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初步探索出了一条深丘地区加快发展、脱贫奔康的新路径,相关经验做法被中央电视台专题报道。(一)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整体推进有力有序。牢树“适度超前、紧贴实际”理念,聘请中国农大、清华大学、省农科院等规划机构,编制完成综改区总体规划和道路交通、农田水利、产业发展等专项规划,以及H个镇乡的总规和控规。按照“全域规划、分步实施、成片推进”的思路,先后启动20X年“1+5+4”(1个重点镇、5个幸福美丽新村、2个新村聚居点和2个产业示范园重点区域)和20X年”一轴一环、三镇乡、六个重点村”重点建设区域,示范带动综改区核心区I(X)平方公里整体发展。(二)坚持瞄准需求补齐短板,发展基础持续夯实。针对“基础设施滞后、产业发展落后”的现状,统筹整合“一事一议“、小农水、千亿斤粮食、产粮油大县等涉农项目,按照“多个项目、统一设计”原则集中展开道路交通、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启动中涪路、双乐协和-建中路2条59.38公里县乡道路建设,完成5.5公里建紫路、350公里村社道路建设;完成渠道整治36.8公里,新建山坪塘37口、蓄水池29口,整治石河堰7道、提灌站5座、土地5500亩;全面启动农网升级改造,宽带乡村项目全面实施,通讯基站建设顺利推进,区域电力通讯保障能力明显增强。(三)坚持龙头引领示范带动,特色产业不断壮大。将产业发展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关键,确立“粮油下田、经作上山、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品牌引领、三产互动”发展思路,策划包装项目180余个,引进铁崎力士、可士可、牡丰、梓商等农业龙头企业10家,建成甜橙、油用牡丹、水产等特色产业基地近万亩,新培育各类新型经营主体X家。同时,进一步创新利益联结机制,探索形成甜橙产业“代建代管四方分成”模式、水产养殖”股权量化精准扶贫”模式、土鸡养殖“政府+金融、企业、合作社、贫困户”(“1+4”产业扶意收集岗、文明新风倡导岗等IO个无职党员岗位,落实12.8万元党员精准扶贫资金,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发挥。推行贤能治村,强化镇村干部队伍,完善村务公开,落实网格化管理,“1+6”村级公共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全面完成,村民自治和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二、20X年工作思路及推进情况今年是综改区建设见成效、出经验的关键一年。我县继续按照“市上主导、X主体”原则,树立“敢想、敢试、敢闯、敢干”的综改精神,以乡村振兴为主攻方向、以“三变”改革为抓手、以基层党建为保障,突出重点环节、重点项目和重点区域(一是围绕20X年已建成重点区域作提升提炼打造门户区;二是沿中涪路纵深推进至协和、紫河、广利,以中涪路为线,协和乡红灯桥村、红花园村和莲花嘴村为点形成面建成形象区),着力“三园同创”(即国家农业公园、省级农业示范园、市循环农业经济示范园)、“四好同步”,加速推动主导产业扩面增效、基础设施配套齐全、人居环境大幅改善,全力确保三年见成效目标顺利实现。(一)以更大力度深化农村改革,进一步激发活力动力。大力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重点以双乐乡王家堰村、宋观庙村和协和乡红花园村、红灯桥村为试点村,其他镇乡至少确定1个村开展试点,力争到20X年底,试点村集体经济收入力争达到10万元以上,持股农户比例达到60%以上,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30%以上,财产性收入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以上,贫困发生率控制在3%以内。目前,已制定出台实施方案,力争在6月底前全面完成农村各项产权确权颁证、纠错工作,产权(股权)流转中心和土地流转中心进入试运营;“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劳务股份合作社、置业股份合作社和旅游(度假)股份合作社”5大股份合作社正加快组建,力争6月底前完成宣传动员、章程讨论和合作社组建工作,7月正式推开运行。(二)以更多资源完善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发展条件。进一步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动员更多社会资金参与“综改区”建设,重点抓好产业配套设施建设。在道路交通方面,确保中涪路20X年9月底建成通车,双协路20X年6月底建成通车,年内启动景福-宝泉-建中道路建设;配合做好“中遂高速”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在农田水利方面,加快推进20X年未完成项目;推进景福、双乐土地双挂钩项目实施,完成35个双挂项目立项工作。继续加大土地整理项目的争取,完成广利、协和、双乐、建中的土地整理项目的申报;整合一事一议项目资金,重点解决产业发展所需的作业路及沟渠、塘堰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在要素保障方面,继续推进农网升级改造工程、宽带乡村工程,实现2G+4G基站综改区全覆盖;加快景福镇污水处理厂和配套设备、设施建设,将其他6个镇乡污水处理厂纳入20X年建设计划。(三)以更快步伐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推动转型升级。结合全县“3+2”产业战略布局,确立“林果为主导、林下种养为配套”的农业产业体系,将藤椒、柑橘产业作为“综改区”主导产业,力争连片发展优质柑橘产业基地1万亩以上,建成5000亩藤椒连片种植基地2个。巩固油用牡丹、稻姑、蔬菜3大特色产业,加快打造千亩油用牡丹观光园、“稻香渔村”特色村庄,建成2个100()亩蔬菜连片种植基地、1个电子商务农产品基地和500亩植物工厂蔬菜基地。坚持农文林旅融合发展,加快编制“综改区”旅游规划,大力推进民宿游、生态康养和观光旅游发展,加快推进“门户区”及红花园“养心谷”二期建设。坚持“内引外联”,重点抓好滕峰藤椒储存加工厂、名扬蔬菜加工厂、泥嫌生产加工厂等项目对接引进,力争新引进龙头企业3家以上,新培育新型经营主体30个以上。(四)以更强举措推进新村建设,进一步提升人居环境。全面推进“四好”新村建设,按照“宜聚则聚、宜散则散、富有文化特色”原则,大力推进土坯房改造和新村聚居点建设,在兑现落实20X年土坯房改造奖补政策的基础上,力争在核心区范围内用2年左右时间消灭土坯房。力争年内完成农村闲置、“一屋二基”、享受政策未拆除的1400户土坯房拆除工作,严格按照X省农村居住建筑施工技术导则要求、遵循川西民居风格启动土坯房改造拆旧建新计划600户,全面完成具有传统文化保护价值的民居修缮保护。(五)以更新理念强化社会治理,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全面开展新一届镇乡村社干部培训学习教育,实施书记选育、基层干部效能提升、优秀农民和党员“双向培养”计划。创新村社干部管理与考核机制,试点实行村支部、村委会、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分开,推行基本报酬、考核奖励、荣誉奖励、奖惩激励等制度。以宏观庙村党群服务阵地为示范,建立并全面推行党群服务中心规范化运行管理机制,提升党员精准扶贫示范工程运行效能,制定“综改区”党员精准扶贫示范工程资金管理使用办法。试点开展“八金农户”(土地入股有股金、劳力入股有薪金、房屋入社有红金、集体收益有股金、老年农民有养老金、合作医疗有补助金、贫困农户有救济金、文明新户有奖励金)评价体系,全面推进村民自治。大力推进“小天网”和“雪亮”工程建设,提升群众安全感。三、存在问题“综改区”经过两年多的建设与实践,在探索丘陵地区乡村振兴路径上取得了一些成绩,得到了区域群众广泛的认可与支持。但鉴于贫困总量大、贫困程度深,我们也深感“综改区”还缺少更多的政策集成、更大的创新突破和更浓的改革氛围。当前,我们的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客观方面:一是缺少上位改革。综改区改革尚处于自我探索、自我封闭运行阶段,缺乏省级及以上改革试点支撵,导致改革创新不够、成效不大、效果不明显。二是建设投入不足。区域内发展基础十分薄弱,投入需求十分巨大,仅靠市县自身投入难度巨大,需要汇集各种资源,破解投入不足的突出矛盾。三是缺乏政策支撑。X县不是国家扶贫开发片区县和省级扶贫重点县,该区域没能处在国家和省上明确的扶贫''主战场",任”要求,调整充实以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8个专项工作组,统筹推动各项部署要求落实到位。今年以来,先后召开县委农村工作会议等专题会议5次、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工作会议7次,研究制定做好2023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全面压实各级责任。组建以县委书记、县长任双指挥长的全县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工作专班,先后召开防止返贫监测帮扶专题会、推进会、调度会10余次,每周调研、调度、部署防返贫监测帮扶工作,切实加强全过程管理。二是全面帮扶,强化力量统筹。突出选优配强,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321名,实现107个脱贫村和21个重点帮扶村全覆盖。突出从严管理,研究制定X县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管理办法X县2023年度驻村帮扶工作重点任务清单,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分级负责、派员单位及有关方面共同参与”的管理体制。突出常态长效,为1881户监测对象全部落实乡科级领导干部监测联系人,始终保持县级帮扶单位、帮扶人稳定。建立“红黄蓝”三级预警机制,坚持“红卡户”半月一走访、“黄卡户”一月一走访、“蓝卡户”一季度一走访,切实加强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确保工作责任不松、帮扶力度不减。三是常态督导,强化跟踪问效。坚持将衔接工作纳入目标绩效管理,并列入县委巡察内容,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工作考评机制,实行每周一调度、每月一会商、季度一考评,机制,确保持续发挥效益。三是做好产业衔接,夯实发展基础。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利用衔接资金实施项目142个,其中产业发展类项目69个,使用中央资金1117万元、占比58.09%,省级资金7763余万元、占比52.46%o编制完成21个重点帮扶村2021-2025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方案,统筹专项资金4500余万元用于支持重点帮扶村完善产业配套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其落实帮扶企业21家,切实推动帮扶政策和帮扶资源向重点帮扶村倾斜。三、坚持系统观念、精准施策,确保工作落实“不打折”一是抓实监测预警,守住防返底线。研究制定防止返贫监测帮扶专项整改“1+5”工作方案,出台监测对象分级、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工作考评等管理办法,聚焦精准识别、帮扶措施、消除风险等工作重点,进一步健全防返贫监测帮扶长效机制。召开7次部门间防止返贫监测帮扶专题工作联席会议,高质量完成两轮集中排查,组织县乡村三级干部累计排查农户66.68万户(次),推送风险线索53794条,全年新增监测对象1063户2316人,实现监测对象应纳尽纳。二是抓实易地锻迁,增强后扶动能。围绕“搬得出、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目标,全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安排1488万元用于全县97个易地扶贫搬迁点贴息补助,争取900余万元以工代赈资金用于提升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