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篇)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调研报告合集.docx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调研报告合集(5篇)【第7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的现象十分突出,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如何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是我们所面临的一重大课题。我们*区地处*省中南部、属淮河流域大沙河中游平原地区,历史悠久,20*年12月撤县设区后,总面积407.2平方公里,总人口48万人,辖8个乡镇和1个办事处。笔者对本院20*年一20*年审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整理归纳,并对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与对匏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一、未成年犯罪的现状和特点1、从犯罪走向来看,未成年人犯罪呈逐年上升趋势。20*年占全部刑事案件5.3%,20*年占7.1%,20*年占8.2%。且低龄化犯罪的比例越来越大,未成年人犯罪中不满16周岁的人实施犯罪的行为日益增多。20*年1416周岁犯罪的人为。人,20*年就上升为4人。因此,低龄化犯罪应引起人们的关注及深思。2,从犯罪类型来看,未成年人犯罪重点集中于抢劫等暴力性犯罪。涉财、涉暴、涉性犯罪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形式。3、从犯罪的组织形式来看,团伙犯罪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形式,20,*年团伙犯罪占未成年犯罪的41.9%,这与未成年人的生理特征、心理不成熟、涉世不深有关。4、从犯罪主体的文化程度来看,未成年人的文化程度多为初中文化,20*年22名未成年人犯罪中,初中文化的12人,中专文化的6人,小学文化的3人,高中文化程度的仅为1人。二、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多种多样,错综复杂。综合起来有犯罪分子自身的原因及外界多种因素造成。(一)未成年人犯罪自身的原因1,未成年人的心理特点与生理特征的特殊性,使之与成年人犯罪有一定的区别。未成年人的内分泌非常旺盛,容易导致冲动,但他们的自制力又非常欠缺,容易导致犯罪,过后又非常后悔,所谓“一失足成千古恨”。2、自身文化程度低也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一大原因。文化素质低、法制观念淡薄,成为未成年人犯罪有所提升的主要原因。过早的和校园脱轨,使他们丧失更多的接受教育的机会,未成年人心理不成熟,本身尚未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取向,缺少起码的鉴别能力和分辨是非的能力,加之社会阅历浅,易禁不住社会不良因素的诱惑而走上犯罪的道路。(二)未成年人犯罪原因的外界因素1.家庭的不良影响,家庭结构失调和教育方法失当是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之一。不良家庭环境对未成年人不健全人格的形成具有原发性的影响。首先家庭结构有缺陷或家庭气氛不和睦对未成年犯罪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当夫妻双方感情破裂、离婚、服刑等原因致使家庭破裂时,对未成年人疏于管理和教育,极易导致未成年人放任自流,误入歧途。有的家庭教养方式不当也是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一个很直接、很重要的原因。对未成年人过于娇宠、溺爱,易导致一旦要求得不到满足就容易采用极端的方式,其行为往往会违法犯罪。如:王某某等6人团伙抢劫案,有3名系未成年人,其中1名均不满16周岁,他们中大部分系*区农村,且是独生子女,平时父母外出打工无瑕教育照顾他们,就从物质方面尽量满足他们,一旦得不到满足,他们就疯狂作案,先后抢劫市区的大酒店小超市等,六人均被判处3年及3年以下有期徒刑、缓刑不等。同时父母的不良行为对未成年人的行为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如父母有赌博、酗酒、盗窃、嫖娼等不良行为,都会给子女以暗示,并使他们模仿大人的不良行为行事,在其心灵中孕育下违法犯罪的种子。2.学校教育的缺失,大部分学校忽视思想品德教育,尤其是法律教育更是欠缺,造成学生法制观念淡薄。大部分学校甚至家长均认为学习好就代表了一切,忽视了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使部分未成年人心理残缺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社会上高校大学生犯罪也正说明了这一点。另青春期性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滞后。由于生理和心理方面的成熟不同步,以及道德法制观念的淡薄,在外界的刺激下,加上他们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很可能走向犯罪。3、社会上不良因素的影响是滋生未成年人犯罪的“肥沃土爆”,不良文化泛滥已经成为未成年人犯罪的直接诱因。未成年人与社会接触机会增加,很容易受到不良影响。有些未成年人长期痴迷于网络,由于他们没有经济来源,很可能实施抢劫、盗窃等财产性犯罪。三、未成年人犯罪采取的措施(一)家庭方面。作为父母应该多阅读一些有关教育子女方面的书籍,借鉴优秀家庭的教育方法,多咨询一些教育专家的意见,不要让自己的溺爱为孩子日后犯罪埋下祸根。另父母双方还不能因双方感情的破裂而迁怒于孩子,要给他们更多的温暖和关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尽量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和谐的家庭,使孩子在父母亲人的关爱中健康成长。(二)学校方面。作为学校要改变不合理的快慢班,正确对待“后进生”,不能怕影响学校的名次,把“后进生”推出校门。要进一步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学校在未成年人教育方面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强化学校、家庭和社会“三道防线学校、家庭和社会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同时,要通过各种途径在未成年人中进行法制教育,使他们逐步树立起法制观念。另外,作为国家,若实行十二年制义务教育制度,我们国家的未成年人在极易犯罪年龄的危险期都在学校接受教育,未成年人犯罪的比例将会极大的降低。(三)社会方面。公安、文化等部门应加大净化社会环境的力度,对娱乐场所、网吧、音像制品等进行严格的管理,针对未成年人制订切实可行的措施,并加以落实。时时处处加大管理,不给未成年人滋生违法犯罪的土壤。(叫作为审判机关,应转变执法理念,真正将教育和挽救的政策落实到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执法过程中。1、法院要做好审判工作。在审理程序上充分保障未成年人的诉讼权利,对那些初犯、偶犯且平素表现良好的少年犯,只要其主观恶性小,犯罪后认罪悔罪态度好,再次犯罪的可能性不大,不致再危害社会,社会上一般无不良反响就大胆使用缓刑。给他们一次重新做人的机会,使他们重新回到学校,回到家庭和社会。同时也避免了未成年人被投入监狱,同其他罪犯发生交叉感染。2.要将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宣传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固定安排审判人员到学校给学生上法制课,要让学校学生接触法院的庭审活动,从小树立法制观念,增强法律意识。3,及时提出司法建议。人民法院的职能和权限决定其不能包罗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所有工作,可根据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针对管理上的缺陷,适时向相关部门提出司法建议,才能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OO4、重视少年审判庭的建设。少年法庭要注重和学校、家庭、居委会等部门应密切配合,搞好对缓刑未成年人的跟踪帮教工作,使其彻底地转变思想,同犯罪行为告别,成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对社会有用的人。【篇二】近年来,陵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上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各种因素越来越多,青少年犯罪率也处于居高不下的态势,因此青少年犯罪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一大难题,同时也是困扰法学理论界与司法界的一个难题,笔者通过对那坡县人民法院近五年来青少年犯罪案件的调查统计,分析青少年犯罪呈现的特点及原因,并针对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提出几点建议。一、那坡县青少年犯罪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青少年犯罪案件呈不稳定趋势。20*年,那坡县人民法院共审结青少年犯罪案件1人,在审结的全年被告人总人数中占0.66%;2011年,该院共审结青少年犯罪案件5人,在审结的全年被告人总人数中占3.52%;2012年,该院共审结青少年犯罪案件5人,在审结的全年被告人总人数中占3.50%;20*年,该院共审结青少年犯罪案件2人,在审结的全年被告人总人数中占1.37%;20*年,该院共审结青少年犯罪案件9人,在审结的全年被告人总人数中占5.29%o20*年以来,该院共审理青少年犯罪件17件21人,其中,学历分布情况为:小学学历1人,占判刑总人数4.76%;初中学历的19人,占判刑总人数的90.47%;高中学历1人,占判刑总人数的4.76%。案件类型分布情况:盗窃5件、强奸1件、抢劫3件、抢夺1件、故意伤害1件、寻衅滋事1件、非法拘禁1件。(二)青少年犯罪类型呈现多样化,青少年参与犯罪的领域有所增加。从审理的青少年犯罪案件情况看,青少年犯罪涉及的领域有所增加,一些恶性犯罪案件中,涉及的青少年越来越来多。青少年犯罪类型已扩展到包括强奸、故意伤害、抢劫、抢夺、寻蚌滋事、非法拘禁等,青少年犯罪问题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三)青少年犯罪手段多呈成人化的特点。从审理的青少年犯罪过程中可以看出,有的青少年在策划犯罪预备阶段和犯罪过程中手段均显得成熟老练,没有心虚的表现,犯罪手段已类似于成年人罪犯。(叫以共同犯罪、结伙犯罪方式为主。这是由青少年年龄小、思想不成熟和依附性强等特点所决定的,未成年人独立性差、意志不坚定,喜欢聚群、结伙。他们在实施犯罪时往往有胆怯心理,总感觉一个人作案势单力薄,所以就纠集多人,形成“作案氛围”,一轰而上,既能互相壮胆,又能分工合作。如未成年人盗窃犯罪中,很多情况是两人纠合一起,一人望风,一人行窃,共同作案;有的甚至发展为团伙犯罪,长期作案,危害性大。(五)盗窃性犯罪为主,犯罪目的多为获取不义钱财。受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现在青少年经常出入K歌厅、网吧、咖啡店等消费娱乐,这些娱乐活动往往需要较高的费用,而青少年又是没有劳动收入的群体,当贪图享乐已成常态,在没有钱的情况下,青少年往往会想尽办法用非法的手段去获取不义之财以供自己享乐。三、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成因分析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心理上、生理上都尚未完全成熟,社会经验少,缺乏对复杂事物的判断能力和鉴别能力,心理和情绪上的变化复杂,极不稳定。针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种类,笔者认为有如下几种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一)自我控制力弱。青少年犯罪最根本的原因在于青少年本身的素质,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成长阶段,辨别是非和抵御外界影响的能力相对比较差,自控力弱,行为不稳,模仿力强,好冲动,易被诱惑实施犯尊;有的青少年对社会上不良风气、各种诱惑,以及一些低级趣味的色情文化,有一种神秘感,想试试的心理。正是由于大多数青少年文化素质不高和其脆弱的心理,使得他们分辨是非能力较差,其处世的无知性、盲目性就很难应付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影响,经不起诱惑,很容易被别人拉拢、利用,或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义气用事,不计后果等,从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二)受社会不良文化影响。目前在文化市场上,图书报刊、音像制品、文化娱乐等中充斥着大量的封建迷信、凶杀暴力、淫秽色情以及其它有损人民群众健康的内容,这对涉世不深的青少年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尤其是网络不良文化的传播,导致青少年心理扭曲,加快了犯罪进程,更甚者受网络影响,传统的青少年犯罪形态发生了新的变化,网络的淫秽站点泛滥,对青少年危害极大,导致青少年性犯罪和暴力犯罪增加。(三)受社会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腐朽生活方式的偏激倾向。青少年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阶段,缺乏社会经验和明辨是非的能力,下面这些原因更让青少年很容易受到这些负面效应的影响,一是社会上有些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严重影响了青少年上学的兴趣,产生厌学情绪,经常逃学,就业困难,使一些青少年整日无所事事,久而久之走上邪道;二是影视、互联网传播不健康、暴力、淫秽等丑恶的东西;三是社会改革中出现的贫富分化、一切向钱看等不正常观念的影响;四是社会上偷盗、抢劫、黄猪、斗殴、色情等犯罪案件的潜移默化。受这种不良风气的影响,一些青少年经受不住各种物质享乐的诱惑,在一定条件和某种因素的作用下,就有可能走上犯罪的道潞。(叫社会道德、法制教育滞后。学校教育在青少年教育中起关键作用,现行教育体制存在一定的弊端:一是道德和法制教育滞后,一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道德和法制教育明显欠缺,青少年自身又不重视此方面的学习,致使一些青少年缺乏是非、荣辱.善恶观念,分不清罪与非罪的界限。二是忽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自护教育,青少年时期正处于人生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