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智慧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指引、养老机构(养老服务综合体)认知障碍友好环境建设指引.docx
-
资源ID:1425578
资源大小:24.32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天津智慧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指引、养老机构(养老服务综合体)认知障碍友好环境建设指引.docx
智慧化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指引1建设目标1.1 旨在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养老服务质量与效率,满足老年群体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1.2 建设目标:构建一个集智能化、信息化、便捷化于一体的智慧养老服务综合体,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养老服务,实现养老服务的高效、集约与可持续发展。1.3 本指引从建设原则、基本要求、场所建设、服务内容、服务开展、监督管理等方面对本市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提供具体指导。2建设原则2.1 需求导向:以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为导向,提供多样化的服务,为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料、护理服务、健康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2.2 智能化发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服务的智能化水平。2.3 资源整合:整合各类养老服务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2.4 人性化设计:考虑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和身体状况,提供舒适、安全、暖心的服务环境。3基本要求3.1 网络要求3.1.1 宜将无线网络覆盖整个智慧化养老服务综合体,并符合GB/T22239-2019要求。3.1.2 按照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有关规定,建设、运行、维护智能化养老服务相关系统,并按要求与政府相关部门养老服务或公共服务信息化平台进行数据对接,落实互联网安全保护和信息安全技术措施,符合GB"35273-2020要求。3.2 环境要求3.2.1 应利用智能技术实时监测智慧化养老服务综合体信息系统及相关智能化硬件设备,保障信息化系统、智能化设施设备正常运行。322应在室外区域通过视频监控设备,监测并记录养老服务综合体的出入情况。3.3 设施设备要求3.3.1 应配备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在合理位置配置大屏,实现对老年人入住管理、照护服务、安全监测、饮食管理等场景信息化构建;针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例如:助餐,社区活动,健康管理,家庭养老床位等场景进行信息化构建。支持可配置化,对外提供APl接口,内嵌标准工具集,可根据智慧化养老服务综合体运营情况进行定制开发和设计。332应提供多元化、操作简单的适老化智能化设施设备,满足老年人的智慧化养老服务需求。3.3.3 设施设备应符合GB/T36951-2018的相关要求。3.3.4 应对各类智能化设施设备进行定期维护保养,确保设施设备的安全运行。3.3.5 对有意愿使用智能化设备的老年人开展护理照料需求评估,依据评估结果配置可选项中的智能化设备。3.4 人员要求3.4.1 提供智慧化服务的工作人员应具备符合工作岗位要求的文化程度、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有相应的从业资质或经过专业技能培训后上岗,能够对信息化系统、智能化设备进行日常运维和操作培训。3.4.2 相关工作人员应参加智能化技术和产品的培训,确保能够熟练掌握智慧化服务的规范、流程和操作。3.5 数据管理妻求3.5.1 应保存老年人信息、护理人员服务信息及机构运营等信息,建立数据库,采取数据备份、故障恢复等技术手段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安全性。352应建立数据信息安全保护机制和制度,通过智能化技术保护老年人隐私数据,防止信息泄漏。3.5.3 出入口视频监控记录保管期限应不少于90日。3.5.4 应符合GBZT35273-2020中数据安全的相关要求。4应用场景4.1 智慧接待4.1.1 应配置人群流量智能监测摄像头或其他智能设备,统计每日到访人流量。对到访人流量可做到监测分析。4.1.2 可选配体温测量、身份识别等智慧化门禁系统及相应智能设备,自动识别来访人员信息,电子测量人体体温,方便工作人员和探访家属进入,防止可疑人员非法进入机构、权限外人员进入限制区域。4.1.3 符合JGJZT484-2019中4.5的要求。4.2 智;评估4.2.1 应配置相关专业评估软件及智能化技术,对老年人的自理能力、基础运动能力、精神状态和感知觉与社会参与度等方面进行入院评估、阶段性评估、即时评估。4.2.2 应符合GBZT42195-2022中4.2的要求。4.3 智慧安防4.3.1 应配置烟感报警器、电力脉象仪,可选配智能地板、水浸、燃气报警器等监测设备,对智慧化养老服务琮合体实行消防监控,以及漏水、漏电、燃气泄漏等危险情况的24小时自动报警和处理。43.2 应编码归档安全设备,动态开展安全设备检修管理。43.3 慧监护43.3.1 在老人房间内配置紧急呼叫报警器。43.3.2 配置防跌倒毫米波雷达,实时探测老人状况,一旦检测到异常情况,智慧平台报警并通知工作人员到现场进行处理。43.3.3 选配在老年人纽扣中植入RFlD技术产品,实现对老人的实时定位。43.3.4 选配在老人床侧放置智能地垫,实现对老人在床、离床行为的监测。43.4 乩关密养老机构(养老服务综合体)认知障碍友好环境建设指引1范围本指引提供了养老机构(养老服务综合体)认知障碍友好专区环境设置的总体原则、总体要求、通用细则,以及居住、卫浴、交通、餐饮和活动等空间的设置指导。本指引适用于养老机构(养老服务综合体)中新建或改建专门认知障碍照护专区的环境设置,也适用于一般养老机构(养老服务综合体)增进老年人认知功能康复训练的环境设置。2总体原则2.1 确保环境的安全性最大程度降低环境中导致老年人各类不良事件的风险因素,并对环境中的危险元素加以管控。2.2 保持环境的稔定性与熟恚性营造小规模、居家式的环境氛围,鼓励老年人携带一定数量的喜爱或有纪念意义的个人物品。2.3 被计定向标识确保老年人能够方便地看到简明、易懂的时间线索,设置方向引导标识以提升其空间定向的独立性。2.4 提供适当的感官剌激在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方面,增加环境中有益的刺激,减少不良的刺激。2.5 保异私密性和社交性提供保护隐私,独处的空间与不同规模的小组活动空间。3总体要求?1养老机构(养老服务综合体)的建筑基地与总平面、建筑设计、建筑设备应符合JGJ450的相关规定。32养老机构(养老服务综合体)的运营管理应符合GBZT35796、GB38600的相关规定。33养老机构(养老服务综合体)的无障碍设计应符合GB55019的相关规定。3.4养老机构(养老服务综合体)的图形符号与标志应符合MZ/T131的相关规定。宜配置符合JGJZT484相关规定的养老服务智能化系统,包括但不限于出入口控制、视频监控、安全技术防范、电子巡查等。4通用细则4.1 平面布局4.1.1 宜采用小规模组团方式设置相对独立的认知障碍照护单元,每个单元的规模宜控制在1520人。4.1.2 同时设置多个认知障碍照护单元时,其位置宜相互毗邻。4.1.3 照护单元内平面布局宜使老年人的行动路径自由、连续。照护专区的平均建筑面积不应低于25平方米。照料单元内的单人间居室使用面积不应低于IO平方米,双人间居室使用面积不应低于16平方米,多人间居室的床均使用面积不应低于6平方米。4.2 谀施设备4.2.1 老年人自主使用的设施设备及日常用品,应易于识别且安全,便于操作。4.2.2 示例:居室门、门把手、床椅、衣柜、餐具、开关、按钮、马桶圈。423工作人员使用的设施设备及日常用品,应采用隐蔽式设计。4.2.4 示例:清洁用品收纳柜、保洁室房门。4.2.5 窗户宜采用下悬内倒和内平开复合的开启方式,且平开窗窗扇的开启角度不宜大于30°。4.2.6 居室内应安装适宜认知障碍老年人使用的呼叫系统,可采用人脸识别、红外线感应报警、离床感应等智能化设施设备。4.2.7 公共就餐区域可参照居家环境配置微波炉或电磁炉、电饭煲、冰箱、冷热水饮水机、消毒柜等小家电。也可由具备同类功能的其他设施设备替代。部分设施设备,如冰笳、冷热水饮水机、消毒柜等,可根据机构实际情况与其他区域共享配置。428康复训练场所宜配备针对认知障碍的益智康复训练设施设备,包括但不限于作业疗法、脑神经康复理疗、物理治疗等相关设备。4.2.9 非药物干预区域应配备非药物干预所需的设施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沙盘、多感官训练设备、感觉统合训练器材、园艺植物等。4.2.10 注:非药物干预疗法包括但不限于园艺疗法、音乐疗法、多感官刺激疗法、感觉综合疗法、精神运动疗法等。4.3 物理环坤1.1.1 年人居室、活动空间、就餐空间、走廊应具有充足的自然采光条件;且应设置充足、均匀的人工照明,避免出现阴影或暗区。1.1.2 人工照明应能够分区、分组控制,以适应不同时间和场景下的使用及管理需求。1.1.3 主要出入口、通道、卫生间门口处、就餐区域及地势变化区域宜增设局部照明,保证空间照度充足、均匀,避免眩光、反光、阴影和灰暗面。1.1.4 应控制或降低噪音及室内回响。4.4软装设计4.4.1 相邻空间内无高差的地面在色彩与明度应宜相同或相近。4.4.2 照护单元宜通过装饰风格、主题色彩、家具样式等方式加以区分。4.4.3 宜采用适宜的色彩对比增强对整体与局部空间的识别与利用。4.4.4 示例:地面与墙面、门面与墙面、扶手与墙面。4.4.5 窗框与门框宜在色彩与造型上有所区分。4.4.6 标识应采用文字、图画、符号相结合的表达方式。4.4.7 淋浴间宜配置带扶手的浴椅和可控制喷水方向的手持式花洒。5居住空间5.1 居住空间的安全性设置5.1.1 居室内不摆放有尖刺的植物、有锐利棱角的物品;不放置裸露的散热设备。5.1.2 居室内的带轮家具在非使用状态下应确保轮闸及时锁闭。5.1.3 9居住空间的稳定性与熟悉性设置。5.2.1 居室平面布局应尊重老年人的生活习惯与个人喜好。5.2.2 示例:床的摆放方向、床头柜的摆放位置。5.2.3 居室的装修风格应为温馨、舒适的家居风格。5.2.4 应选用安全、方便使用的适老化家具。525宜个性化布置个人生活区域,鼓励使用、摆放安全可靠且个人喜爱的物品。5.2.6 示例:抱枕、毯子、床罩、照片、玩偶。5.2.7 宜在居室内放置符合老年人体型的安全座椅。5.2.8 居室门口、床头、橱柜处宜设有易于认知障碍老年人辨识个人空间的标志物或标识图文说明。529示例:老年人本人或亲属的照片、宠物或风景的照片、记忆箱、特色装饰。5.2.10 宜在居室设置居住空间的定向线索。5.2.11 宜在居室的明显位置设置信息板。5.2.12 宜为有需要的老年人设置大尺寸、阿拉伯数字的指针时钟。5.2.13 宜为有需要的老年人设置大字体、版式简洁的日历。5.3居住空间的感官刺激设置53.1 居室墙面应选用浅色,哑光材质;顶部光源不应安装在床的正上方且应避免光源裸露;应避免在窗户前方放置阻挡老年人视线的设施设备。示例:高柜、医用设备。53.2 住空间的隐私性与社交性设置53.2.1 室门不宜直接相对,以免加重定向障碍,同时维护私密性。53.2.2 床位空间宜用隔帘、家具以保持私密性。6卫浴空间6.1 卫浴空间的安殳性设支6.1.1 宜配置带扶手的浴椅和可控制喷水方向的手持式花洒;收纳空间设置应隐蔽。6.1.2 应留有至少两名工作人员同时进行护理操作的空间。6.1.3 人工光源应均匀且照明良好。6.2 卫浴空间的稳定性和熟恚性设置6.2.1 应配置易于辨识、操作简单的洁具,包括但不限于面盆、马桶等。6.2.2 应配置易于辨识、操作简单的日用五金配件,包括但不限于水龙头、把手等。6.2.3 不宜使用梳妆镜。6.3 卫浴空间的定向线索设置63.1 卫生间与洗浴间分别设置时,其门面标识应有明显差别。63.2 2同一照护单元内的卫生间门面宜设置为统一的外观与色彩。6.4 卫浴空间的感官刺激设置6.4.1 洁具应与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