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学科群建设管理办法---发展改革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docx
-
资源ID:1418661
资源大小:13.13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双一流”学科群建设管理办法---发展改革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docx
附件5西北农林科技高校“双一流”学科群建设管理暂行方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落实学校一流高校建设方案,切实做好学科群建设,支撑引领学校“双一流”整体目标实现,特制定本方法。其次条本方法所指学科群,是学校依据“扶优、扶强、扶新”的原则,组建的旱区作物与逆境生物学、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农业高效用水与区域水平安、动物生物技术、农产品加工与养分健康五个学科群。其次章建设定位第三条学科群建设是学校“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学校科技创新与高层次人才培育的重要阵地,与学校“双一流”建设方案确定的五大建设任务、五大改革任务共同构成“三位一体”的建设布局。第四条学科群依托平台与2020年目标定位:1 .旱区作物与逆境生物学学科群。依托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试验室建设,形成4个国内领先的学科方向,其中2个方向达到世界一流,支撑植物爱护学科达到国内领先国际知名,带动生物学、作物学、园艺学学科快速发展。2 .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学科群。依托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试验室建设,形成4个国内领先的学科方向,其中2个方向达到世界一流,支撑林学学科达到国内领先国际知名,带动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快速发展。3 .农业高效用水与区域水平安学科群。依托旱区节水农业探讨院建设,形成4个国内领先的学科方向,其中2个方向达到世界一流,支撑农业工程学科达到国内领先国际知名,带动作物学、水利工程学科快速发展。4 .动物生物技术学科群。依托农业部动物生物技术重点试验室建设,形成4个国内一流的学科方向,其中1个方向达到世界一流、1个方向达到国内领先,支撑畜牧学学科达到国际知名国内一流前列,带动兽医学学科快速发展。5 .农产品加工与养分健康学科群。依托国家杨凌农业综合试验工程技术探讨中心建设,形成3个学科方向,其中1个方向达到世界一流、1个方向达到国内领先、1个方向在国内有肯定影响,支撑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达到国内一流。第三章管理机制第五条学科群实行首席科学家负责制。首席科学家全面负责学科群的建设与管理工作,组织完成与学校约定的学科群建设目标任务。第六条学科群每个学科方向设负责人1名。方向负责人由能把握本方向国内外发展趋势、具有重要学术影响的科学家担当,在首席科学家领导下负责本方向的建设与发展。第七条学科群每个方向依据建设目标和任务原则设35名PI。Pl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1 .符合学科群方向设置。2 .拥有相对稳定的探讨团队。团队成员长期围绕相同或相近的探讨任务共同开展探讨,共同产出探讨成果。3 .主持有在研的重大科研项目,近三年在本方向发表有高水平学术论文(中科院一区论文)或产出重要探讨成果,且具备在国际顶尖期刊发表论文或冲击国家科技奖的基础。4 .爱国敬业,学风端正,治学严谨,乐于奉献,能够主动主动带领本团队完成学科群赐予的目标任务。第八条首席科学家由学校组织遴选和聘任;方向负责人由首席科学家提名,学校审核后由学科群聘任;Pl由方向负责人商首席科学家提名,学校审核后由学科群聘任。方向负责人为本方向的当然P1.第九条学科群可依据学科方向建设须要,从国内外选聘P1.外聘PI应具有较高学术造诣,具有产出重要探讨成果的良好基础,能够带动Pl团队实现学科方向的目标任务。第十条首席科学家与方向负责人组成学科群管理团队,在首席科学家领导下探讨决策学科群建设发展中的重要事项。第十一条学科群可选聘I名科教人员担当首席科学家助理,帮助首席科学家工作;可选聘1名工作秘书,专职或兼职担当相关学术管理及日常事务。第十二条学校建立学科群目标任务与资源配置挂钩机制。学校与学科群首席科学家签订目标任务与资源配置合同;首席科学家与方向负责人、Pl签订目标任务合同。第十三条学科群基于目标任务自主建立科学规范的内部管理制度和敏捷高效的工作机制,激励“一群一制”,提高建设和管理效能。学科群内部管理制度应报学校''双一流”建设办公室备案。第十四条学校“双一流”建设办公室统筹协调学科群建设重要事项,负责学科群管理工作,为学科群建设供应“一站式”服务。第十五条学校为每个学科群确定1名联系校领导,负责协调学科群建设中的相关服务与保障事项。第十六条学校建立学科群与部门、学院(所)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学科群建设中的相关保障与服务事项。会议依据工作须要由联系校领导召集,参会成员依据探讨事项确定。第四章支持机制第十七条学校设立学科群建设专项资金。1 .学科群建设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学科群人员经费、重大科研成果培育、国内外重要合作探讨以及特殊必需的探讨条件改善等。2 .各学科群建设专项资金限制额度由学校依据学科群建设的口径、目标和任务确定,原则上按建设期平均匹配到各年度。3 .在学校确定专项资金限制额度范围内,学科群自主编制年度资金预算,由学校“双一流”建设办公室会同财务处等部门组织审核,审核通过后纳入学校年度预算管理。4 .学校可依据学科群建设绩效对年度核拨专项资金额度实行动态调整。第十八条学科群首席科学家岗位津贴、方向负责人岗位津贴、Pl团队绩效嘉奖津贴、首席科学家助理及秘书工作酬劳由学科群建设专项资金支出。1 .首席科学家岗位津贴每人每年10万元,方向负责人岗位津贴每人每年5万元。2 .PI团队绩效嘉奖资金限制在年度学科群建设专项经费20%以内,由学科群首席科学家和方向负责人依据PI团队贡献自主发放。3 .首席科学家助理及秘书工作酬劳由学科群提出看法,报学校“双一流”建设办公室探讨确定。第十九条学校建立探讨生招生指标嘉奖机制。1 .学校每年预留不少于50个博士探讨生招生指标、肯定数量的硕士探讨生推免指标,支持学科群建设。2 .学校依据贡献确定各学科群探讨生招生嘉奖指标,由探讨生院干脆下达到学科群;首席科学家依据贡献和建设须要向学科方向或Pl团队配置。3 .学科群PI团队通过嘉奖指标招收的探讨生,由团队成员所在学院(学位授权点)管理。其次十条学校赐予学科群敏捷的用人自主权。首席科学家可依据学科群建设发展须要,在建设资金许可范围内自定薪酬标准、自主选聘校外探讨人员,由“双一流”建设办公室审核后向人事处备案。对学科群自主选聘的博士学位以上优秀探讨人员,在聘任期满后经学科群举荐、学校考核合格可转聘为学校正式在编人员。其次十一条进入学科群建设的Pl团队,相关学院(所)应在学科建设经费和资源配置方面予以优先重点支持。其次十二条学校将学院(所)对学科群Pl团队的支持纳入学院(所)党政一把手及班子的综合考评。对支持力度大的学院(所),学校在核拨自主学科建设经费、自主科研业务费、人才经费等方面予以肯定倾斜。第五章考评机制其次十三条学科群每年对年度学术进展状况进行自我评价和国内外对标分析,研判目标任务实现程度,形成自评报告,报学校“双一流”建设办公室备案。其次十四条学科群首席科学家每年应向学校“双一流”建设领导小组汇报一次工作进展,由领导小组做出年度评价看法。其次十五条学科群建设期间,可不定期选择部分学科方向进行国际评估或第三方评估,研判建设绩效和发展态势。其次十六条学科群Pl每年至少应在学科群内部进行一次学术汇报沟通,集中听取群内看法和建议。其次十七条学校在2020年对学科群建设绩效进行全面评估。对完成目标任务的首席科学家、方向负责人和PI团队赐予表彰,对贡献突出者赐予特殊嘉奖。第六章附则其次十八条进入学科群的科教人员人事关系不变,其在学科群产出的绩效,同时作为相关学院(所)学科建设绩效。其次十九条学校对学科群建设的支持政策为增量改革,不影响学科群科教人员依据学校其他政策获得的津贴与各类嘉奖。第三十条本方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学校“双一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