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小学教育资源配置问题与对策建议以G省为例.docx
乡村小学教育资源配置问题与对策建议以G省为例一、问题的提出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明确提出,要统筹推进乡村 教育振兴和教育振兴乡村工作,这是从国家顶层设计的层面 对乡村教育振兴和乡村振兴同步发展、同频共振作出重要指 示。如何以乡村教育振兴和教育振兴乡村“双驱动”构建农 业农村新发展格局,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1我国拥有近 5亿的乡村人口 2,乡村义务教育发展的重要性尤为突出。 然而,受地域、经济、历史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乡村教育往 往面临着诸多资源困境,导致不少地区乡村教育事业发展整 体水平不高。考虑到乡村教育发展的重要性,学术界也对相 关问题展开了各项研究。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乡村教师的素质是乡村教育 研究的重点关注内容。有学者指出,教师是乡村教育发展的 第一资源和核心要素。3近些年,不少学者逐渐认识到乡村 教育资源的质量不仅取决于教师素质的高低,还受到乡村教 育资源配置结构的影响4,因而重点关注乡村教育资源配置 现状,通过对一些地区的乡村学校实地调研发现,乡村教育 存在经费有限5、教育基础设施不完善6、教材资源不全 7等诸多问题,这些研究均表明当前我国乡村教育资源的要 素流动与资源配置存在明显的失衡倾向与趋势,成为乡村教 育质量提高的重要阻力。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推动教育公平,加快义务 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 8 (P34)乡村教育资源配置方面的问题不仅严重制约了当 地乡村教育水平的发展,也对各地区教育综合实力的全面提 升产生较大负面影响。更为重要的是,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 键9,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乡村教育振兴是乡村振兴战 略的重要一环,而乡村教育资源配置的情况又与乡村教育振 兴直接相关,因而,解决乡村教育资源配置方面存在的问题 迫在眉睫。不同地区的乡村教育资源禀赋有所不同,地区社会经济 状况亦有差距,因而解决乡村教育资源配置问题要因地制宜, 需要根据地区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优化。为此,为解决 G省乡村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特以G省乡村小学资源配置 问题为具体研究对象,试图通过对该地区一手数据资料的统 计分析,展现G省乡村小学资源布局情况,分析当地乡村小 学资源配置现状,捕捉资源配置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 对性的改进建议,以期推动G省乡村小学教育资源合理配置, 提升G省乡村小学教育水平,并以乡村教育振兴助推G省乡 村振兴。G省乡村教育资源配置的改进之策,虽然需根据地域特 点量身定制,但其策略与方法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普遍适用性。 特别考虑到G省曾是贫困高发地区,2012年该省贫困发生率 为26.8$,有923万贫困人口 10,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 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省份。因而配置好G省乡村小 学教育资源对脱贫攻坚后与乡村振兴的衔接具有典型的示范 作用。通过探寻G省乡村小学教育资源的改进措施,不仅可 以优化G省乡村小学的教育资源布局,提高G省乡村教育质 量,也将为全国其他省份和地区乡村教育资源配置提供有价 值的经验与启示,为促进中国乡村教育的全面振兴,巩固脱 贫攻坚的成果并实现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提供必要的支 持。二、G省乡村小学教育资源配置现状教育资源泛指在教育过程中,被利用的一切要素,包括 支撑教学、为教学服务的人、财、物、信息等。从G省A、B 两个地区各选取4所乡村小学作为个案研究对象,利用问卷 调查法和访谈调查法分析G省乡村小学教育资源配置问题。 发现由于G省受经济发展、人口流动和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 响,乡村小学的布局分散,教育资源难以得到均衡分配,极 大程度上影响教育的公平性与教育质量。近年来,G省在乡 村小学资源配置调整方面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政策,乡村小学 逐渐由分散转向集中。数据显示,尽管G省乡村小学教育资 源配置存在的部分问题已经有所改善,但是在师资队伍、办 学条件及经费投入等方面仍旧有所欠缺。(一)G省乡村小学资源优势受地理区位、经济水平以及生源等因素的限制,相比较 城市小学来讲,乡村小学存在明显的办学劣势。但是凡事均 有两面性,这些客观因素在政策支持下又转化为乡村小学资 源优势,只有充分认清乡村小学的资源配置现状,发挥乡村 小学的自觉、自悟和自省,了解其仍然存在的瓶颈,才能冲 破藩篱,积极进取,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解决现有问题,进 一步提升乡村小学办学水平与质量。1 .硬件设施整体优良在不少人的固有印象中,相对城市小学,乡村小学的硬 件设施通常较差,然而在实地调研中发现,在脱贫攻坚和乡 村振兴等国家宏观政策的大力扶持下,G省不仅实现了全面 脱贫,还在政策扶持下,对乡村小学校园等进行了改造,使 得乡村小学的硬件基础设施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为乡村小 学教师和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环境,为乡村教育高质量发 展奠定了物质基础。2 .平均师生比较高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地区正在经历一个长 时期的人口迁出过程,再加上当前普遍低迷的生育率,农村 地区小学阶段适龄生源不断减少,小学生规模相对较小。一 方面导致不少乡村小学撤销合并,另一方面也使得农村教师 资源变得更加充沛,师生比相较城市反而具有优势。国家规 定乡村小学的师生比标准为1: 23,表1的数据显示,上述8 所乡村小学的师生比范围在1: 25至1: 6之间,平均值为I: 17,这些乡村小学的师生比平均水平远高于国家标准,为小 班教学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小班教学有利于教师因材施 教,在课堂内外实践体验式教学、个性化教育和情感化教育, 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3 .特色乡村教育资源丰富与城市地区相比,乡村地区有城市地区所缺少的特色教 育资源,例如乡间田野,乡村小学可围绕田地开展自然、乡 士课堂,使教学融入更多的地域特色和自然景观。乡村地区 还有不少文物古迹等物质文化资源,以及在历史变迁和社会 发展过程中衍生出的民间艺术、民俗风情、名人轶事以及特 色语言文化等精神文化资源,都可以成为乡村教育的素材。 充分挖掘这些特色乡村教育资源,发挥乡土教育资源优势, 有利于打造乡村特色教育,形成乡村教育品牌,进一步提升 乡村教育水平和影响力。(二)G省乡村小学资源劣势1 .生源问题导致部分学校面临撤校风险通过对“G省年鉴”近年教育数据资料整理分析可知(见 表2),乡村小学的数量从2017年的4, 400所减少到2020 年的4, 100所;在校生人数也由2017年的124, 980, 0人 减至2020年的111, 700, 0人。随着学生数量逐年减少,部 分乡村小学办学条件不足,难以达到办学资格,因而不得不 选择撤校合并的方案,乡村小学的数量躲减,这也导致不少 学生被迫到离家较远的乡领上学,学生上学路上的安全隐患 等成为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另外合并的两所学校往往会存 在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之间差距较大且很难融合的情况,还 出现了一些巨型班等现象,给师生带来更大的挑战。2 .教育经费有限且分布不均从教育经费方面来看,在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等国家战 略的支持下,尽管对乡村地区的财政政策有所倾斜,但是在 实地调查访谈过程中发现,所选取的8所小学里,有半数乡 村小学的教育经费处于短缺状态,整体教育经费有限。同时, 乡镇级乡村小学的教育资源与村级乡村小学相比明显具有优 势,教师以及学生的数量更为充裕,教育经费短缺的现象也 没有村级乡村小学突出。3 .师资队伍存在稳定性不足和结构失衡问题乡村小学教师晋升限制多、工作压力大,导致师资队伍 稳定性不足。相较于城市教师,乡村小学教师队伍的补充方 式较少,乡村教师主要来自城市教师的支教下乡和特岗教师 招考。尽管随着生源减少,不少乡村小学合并,部分乡村小 学师生比较高,但是部分还未撤校的小规模学校教师很少, 再加上当前乡村小学的专业技术岗位不足,教师的职称晋升 相对困难,因而不少教师会选择调动到城市小学任教。另外, 部分乡村小学撤校,使得大多数学生必须离开村子到乡镇小 学上学,这些学校的教师除了要完成必要的教学工作以外, 还需要负责学生在学校的饮食卫生及安全,住宿制学校还要 确保学生的住宿安全以及往返学校途中的道路交通安全问题 等,工作压力较大,一些教师不堪重负,同样会选择工作调 动或者岗位调整。教师队伍参差不齐,结构性失衡比较普遍。结构性失衡 一方面表现在学科上,大多数乡村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等 主科科目的教师编制和实际教师数量相对较为齐全,但是在 音乐、体育、美术、科学等副科往往又缺少编制和教师,超 编与缺编现象常常同时存在。结构性失衡还体现在教师的学 历水平上,本科学历教师占比较小,硕士研究生学历教师更 是罕见,甚至有很多年龄较大教师的学历是通过在职进修、 寒暑期函授、自学考试等形式获得的。年龄失衡也是当前存 在的问题,乡村小学教师年龄结构性断层问题十分突出,大 多数年轻教师都选择在人口更多、经济更发达的城市学校工 作,因而乡村小学的年轻教师人数较少,45岁以上教师数量 占据绝大部分。4 .部分学校教学资源及其利用有限教师学科专业书籍匮乏,阻碍教师教学水平提升。学科 专业书籍是乡村教师知识深度与广度的基石,为教师专业深 度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虽然目前乡村小学的生均图书册数已 经达标,但是多为小学生提供课外读本,可供教师参考的专 业书籍和教学学术期刊不足甚至匮乏,再加上不少教师缺乏 探索精神和学习热情,对有限书籍的学习利用率也较低,教 师的教学水平难以得到快速提升。部分乡村学校数字教学设备使用率低,影响乡村学校教 育现代化发展。数字教学设备使用率低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 因,一方面,部分乡村学校数字教学设备老化失修,一些电 脑等多媒体设施甚至难以正常开机;另一方面,部分乡村教 师不习惯使用数字教学设备上课,喜欢使用传统板书方式进 行讲解。这都使得乡村学校数字教学设备使用率低,形同虚 设,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乡村学校教育现代化发展。乡村学校特色功能室建设和使用不足,不利于提升学生 的综合能力。学校特色功能室应当发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 好奇心、挖掘学生潜力和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作用,特色功 能室包括音乐教室、科学实验室、仪器室、书法教室、体育 器材室、少先队活动室、微机室、图书阅览室、心理咨询室 等多种类型,然而G省大部分乡村小学特色功能室较少,一 方面是特色功能室的种类不足,或是有特色功能室,但功能 室设备欠缺,实际功能有限,难以满足特色实验教学需求。 还有许多小学没有开展相应的特色课程或开展特色兴趣小 组,尽管有特色功能室但并未真正投入使用,使得现有资源 闲置。三、G省乡村小学教育资源的未来需求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应兼顾短期效应和长期发展趋势,将当 下与未来相结合。所以要解决G省乡村小学教育资源配置的 问题,还需要从长远的角度来进行预测分析,根据未来学生 数量的变化与教师数量的需求教育资源的配置问题提供思 路。本研究采用灰色模型预测,灰色系统理论是我国学者邓 聚龙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初创立并发展的理论,它把一般 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观点和方法延伸到社会、经济、 生态等抽象系统,并结合数学方法发展一套解决灰色系统的 理论和方法。11 (P2-4)基于随机的原始时间序列,经按 时间累加后所形成新的时间序列,呈现的规律可用一阶线性 微分方程的解来逼近。通过证明,经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解 逼近所揭示的原始时间序列呈指数变化规律。因此,当原始 时间序列隐含着指数变化规律时,灰色模型的预测是非常成 功的。令为的建模序列,为经过一次累加生成序列。其中:令为的紧邻均值(EMAN)生成序列,则的灰微分 方程模型为:记以代入上式可转化为下面的矩阵方程:其中B为数据矩阵,为数据向量,P为参数向量,利用 最小二乘法求解,得到:第一个方程中,代表原始数据的第 一个数124, 9800, k代表时间,从1开始,即2017年为1, 依次累加。通过以上公式和数据,求出解得:.根据2017-2023年G省乡村小学在校学生总数数据和公 式,最终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