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知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优知文库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优知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T99-2024地震台站建设规范 识别与固定.docx

    • 资源ID:1334963       资源大小:207.91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7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7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如果您不填写信息,系统将为您自动创建临时账号,适用于临时下载。
    如果您填写信息,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系统自动生成),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T99-2024地震台站建设规范 识别与固定.docx

    ICS91.120.25CCSP15JB中华人民共和国地震行业标准DB/T992024地震台站建设规范识别与固定SpecificationfortheconstructionofseismicstationIdentifyingandfixing2024-09-01实施2024-03-01发布中国地震局发布目次前言Hl引言IV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符号和缩略语15识别26固定6附录A(资料性)典型场景识别标志设计示例7附录B(资料性)典型场景固定装置设计示例IO参考文献17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国地震局提出。本文件由地震监测预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重庆市地震局、安徽省地宸局、福建省地震局、辽宁省地震局、河北省地震局、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赵刚、肖武军、陈敏、凌学书、刘芳彤、贾鸿飞、蒋宏毅、孟庆筱、邓卫平、曹志磊、赖加成、赵楠、李江、杨陈、吕品姬、韦进、张素琴、范晔、张彬、郭丽爽。Hl本文件是地震台站建设规范系列标准中的一项。该系列标准结构预计如下:地震台站建设规范一地宸台站建设规范一地宸台站建设规范一地震台站建设规范地震台站建设规范一地宸台站建设规范一地震台站建设规范一地宸台站建设规范地震台站建设规范地震台站建设规范一地震台站建设规范地震台站建设规范地震台站建设规范一地震台站建设规范测震台站(DB/T162006);强宸动台站(DB/T172018);重力台站(DB/T72003);地形变台站地形变台站地形变台站第1部分:第2部分:第3部分:洞室地倾斜和地应变台站(DB/T8.12003);钻孔地倾斜和地应变台站(DB/T8.22020);断层形变台站(DB/T8.32003);地磁台站(DB/T92004);地电台站第1部分:地电阻率台站(DB/T18.12006);地电台站第2部分:地电场台站(DB/T18.22006);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基准站(DB/T192020);地下流体台站第1部分:水位和水温台站(DB/T20.12006);地下流体台站第2部分:气氨和气汞台站(DB/T20.2-2006)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台站(DB/T602015);识别与固定(DB/T992024)。地震台站建设规范识别与固定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地震监测站及其地震观测仪器、地震观测设施与场地、布线设施等识别标志的设计,地震监测站固定的对象范围、固定的原则和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地震监测站的建设、改造和运行维护。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DB/T3地震测项分类与代码DB/T4地震台站代码DB/T26地震观测仪器分类与代码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地震观测仪器earthquakeobservationinstrument在地震观测中,获取特定地球物理量(或化学量)及其随时间变化的专用测量仪器。来源:DB/T262008,3.23.2地震监测站earthquakemonitoringstation地震观测或地震观测管理的基层单元,包括中心站和一般监测站。3.3识别identify通过符号、文字、颜色等组合形成的视觉形象系统,对地震监测站及其地震观测仪器、地震观测设施与场地、通用设备、布线设施等进行描述、辨认和分类的过程。3.4固定fix为防止地震观测仪器、通用设备、仪器机柜和仪器桌、资料柜以及布线设施等由于各种原因可能导致倾倒、滑落,保持其位置及状态不变而设计、制作、安装相关装置的过程。4符号和缩略语4.1符号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a:设计模板基准尺寸,单位为亳米(mm).b:地震监测站名称文字区和辅助信息文字区的宽度,单位为亳米(mm)。d:分隔区A的宽度,单位为亳米(mm)。e:徽标区与识别标志边界间距离,单位为毫米(mm)。f:文字区与识别标志上边界间距离,单位为亳米(mm)。g:文字区与识别标志下边界间距离,单位为亳米(mm)。h:辅助信息文字区的宽度,单位为毫米(mm)。m:辅助信息文字区到分隔区A的距离,单位为毫米(mm)。11:地震监测站名称文字到辅助信息文字的距离,单位为亳米(mm)。R:圆弧半径的符号。r:圆弧半径的数值,单位为亳米(mm)。r1:圆弧半径的数值,单位为亳米(mm)。r2:圆弧B半径的数值,单位为室米(mm)。a:组成分隔区A和分隔区B的2条交叉圆弧的角度,单位为度(°)。B:组成分隔区A和分隔区B的1条独立圆弧的角度,单位为度(°)。4.2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CMYK:印刷四色模式,其中四个字母分别指Cyan(青色,简写为C)、Magenta(品红色,简写为M)、YeHOW(黄色,简写为Y)、Blaek(黑色,简写为K),在印刷中代表四种颜色的油墨。PANTONE:一种色卡配色系统。5识别5.1 识别对象识别对象包括地震监测站、地震观测仪器(包括保障地震观测仪器可靠运行的独立配套装置,如集气装置、脱气装置、井口装置、泉口装置等)、地震观测设施与场地(如山洞、井、泉、观测墩、地电观测场地、电极位置等)、布线设施(如走线架、桥架等)。5.2 识别标志构成5.2.1 识别标志应包括徽标区和文字区,徽标区应包含中国地震局徽标,文字区应包含地震监测站名称文字和辅助信息文字。5.2.2辅助信息文字中地震监测站代码应采用DB/T4规定的代码,地震观测测项名称应采用DB/T3规定的测项名称,地震观测仪器名称应采用DB/T26规定的仪器名称。5.2.3 文字区中文文字应使用简体汉字;辅助信息文字中需要使用数字表示序号或编号时,宜使用阿拉伯数字。文字的字体应容易识别并能清晰分辨。中文字体宜使用黑体,阿拉伯数字宜使用无衬线字体(如Arial字体)。5.2.4 地震监测站名称文字应在其区域中居中对齐:辅助信息文字应在其区域中两端对齐,可视情况一行或多行排列,行间距离不小于Imm。5.3识别标志设计模板5.3.1徽标区和文字区大小应以基准尺寸a为基数进行设计,a应不小于4mm。5.3.2徽标尺寸应按图1所示确定。图中角标仅作为徽标定位的依据,最终不出现在识别标志中。图1徽标尺寸图2带有地震监测站名称文字和辅助信息文字的竖式识别标志设计模板5.3.4带有地宸监测站名称文字和辅助信息文字的横式识别标志应使用图3设计模板。图3带有地震监测站名称文字和辅助信息文字的横式识别标志设计模板5.3.5识别标志颜色采用CMYK颜色模式和PANTONE色卡配色系统表示;微标区、分隔区A、分隔区B、文字区的颜色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a)徽标区颜色使用CMYK:C100,M90,Y5,K0,PANTONE:286U;b)分隔区A颜色使用CMYK:C95,M55,Y0,K0,PANTONE:300U;c)分隔区B颜色使用CMYK:C80,M40,Y0,K0,PANTONE:299U;d)文字区颜色使用CMYK:CO,MO,YO,KO,PANTONEwhite;e)徽标颜色使用CMYK:CO,MO,YO,KO,PANTONE:White;f)文字颜色使用CMYK:ClOO,M90,Y5,K0,PANTONE:286U。5.4识别标志设计5.4.1 地震监测站识别标志5.4.2 4.1.1竖式地震监测站识别标志展式地震监测站识别标志宜采用图2的设计模板,并采用表1规定的规格参数进行设计。辅助信息应包含地震监测站代码,宜包含联系电话、地震监测站二维码等内容。附录A中的A.1给出了竖式地震监测站识别标志的一个设计示例。表1竖式地震监测站识别标志规格参数参数符号a/mmh/mmn/mm(o)(o)ri/mmr2mm最大取值最小507575303803605050335.4.3 4.1.2横式地震监测站识别标志横式地段监测站识别标志宜采用图3的设计模板,并采用表2规定的规格参数进行设计。辅助信息应包含地震监测站代码,宜包含联系电话、地震监测站二维码等内容。A.2给出了横式地宸监测站识别标志的一个设计示例。表2横式地震监测站识别标志规格参数参数符号a/mmb/1111r/innd/CWe/Mlg/mmf/1111h/1111m/mmn/ma/(°)B/()门mmr211fl取值最大2022020030206050508020403033380360最小030200205.4.4 地震观测仪器设备识别标志地震观测仪器设备识别标志宜采用图3的设计模板,并采用表3规定的规格参数进行设计。辅助信息应包含仪器设备名称、仪器设备编号、厂家信息、启用日期、仪器设备二维码等内容。A3给出了地震观测仪器设备识别标志的一个设计示例.表3地震观测仪器设备识别标志规格参数参数符号a/11nb/mr/nd/tute/mmg/Ulf/flh/tlftm/fUln/outa/(o)B/(0)IlEr2m取值最大0.514.222.515450.50.51.51130308.56.5最小13.200.25100.55.4.5 地震观测设施与场地识别标志地震观测设施与场地识别标志宜采用图3的设计模板,并采用表4规定的规格参数进行设计。辅助信息应包含观测设施或场地名称、观测测项、启用日期、观测设施或场地二维码等内容。A.4给出了地震观测设施识别标志的一个设计示例。表4地震观测设施与场地识别标志规格参数参数符号a/mb/mmdme/mg/f/h/OXlm/mn/a/(°)/(°)IVMrznn取值最大1516522.5154537.537.53015303033285270最小150022.5600155.4.6 布线设施识别标志布线设施识别标志宜采用图3的设计模板,并采用表5规定的规格参数进行设计。辅助信息应包含布设在线槽、桥架、走线架等设施内的线路线缆名称、起止位置等内容。A.5给出了布线设施识别标志的一个设计示例。

    注意事项

    本文(DB-T99-2024地震台站建设规范 识别与固定.docx)为本站会员(王**)主动上传,优知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优知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优知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优知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