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让家更美好》.docx
-
资源ID:1331259
资源大小:34.04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让家更美好》.docx
学教设计与反思课题:让家更美好科目:道德与法治教学对象:七年级课时安排:1课时提供者:单位:一、课程标准依据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交往与沟通”。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二、教学内容分析本课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亲情之爱第三目的内容。学会交往,处理交友中的问题既是学生道德和心理发展在本阶段的核心任务,也是初中生活逐步展开后学生实际的需要,在学生生命成长中具在重要的意义。本课承接前两课学会正确处理师生关系、亲子关系之后,引导学会正确处理家庭关系,是人际交往的继续与延伸。到了青春期以后,随着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凸显,他们要求摆脱依赖、走向独立的愿望和行动增强,有时会和家庭成员产生冲突。本课通过对传统家庭与现代家庭的比较,引导学生认识现代家庭的特点,即家庭规模变得越来越小,家庭氛围越来越民主,进而引导学生学会与家人之间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习得解决冲突或矛盾的方法。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认同“家和万事兴”的观念,树立共建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让家更美好成为一种发自内心的呼唤,与父母家人共创美好家庭。三、学情依据七年级学生逐渐进入青春期,由于特殊的生理、心理变化,既需要得到父母的呵护、关注和关爱,享受家庭的亲情,又容易与父母产生矛盾,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据前期调查显示,708班的同学大多是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家长文化层次较低,大多是租住房子,没有固定的属于自己的“居所”,对现代家庭的感知能力较弱,大部分学生能体谅父母的辛劳和苦衷,但因平时父母大多在工厂上班,学生周一至周五住校,导致与家人沟通、交流的机会比较少,因此他们家庭责任意识比较淡漠,较少关心家人,对与家人共同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共建共享家庭美德缺乏责任意识。引导学生与家人共同寻找家庭的美德,提高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共建共享家庭美德能力是初中生健康成长的必修课。协调与家人之间的矛盾,是帮助学生感受亲情之爱、营造和谐家庭环境、健康成长的必经之路。另外,这个阶段的青少年对一切事物充满着好奇心,探究欲望和学习热情比较高。因此在本课的学习中,考虑到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有一个观念认识、体验内化、践行反思相融合、循环的复杂过程,教师坚持以学为中心,设计了小组交流展示、小组合作讨论两个活动,鼓励学生体验与对话,合作与探究,最大限度地促进思维的活跃,在探究、体验、反思与分享中展开思维和情感过程,涵养品格,提升思维的质量,形成正确的价值认同。四、学教日标(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与家人一起制作“家庭美德卡”,挖掘家庭的美德故事,认识到家庭美德建设的重要性,自觉做一个传承家庭美德的好少年;2 .通过六人小组合作讨论,围绕家庭中常见的冲突,思考解决冲突的方法,从而认识到建立和谐家庭关系、营造良好家庭氛围的重要性,认同家和万事兴的家庭文化观念;3 .通过书写“我为家庭做2至3件事”,增强构建和谐家庭的责任意识,培养家庭主人翁的意识,树立共建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二)能力目标1.通过与家人一起制作“家庭美德卡”,六人小组分享美德故事,提高传承中华家庭文化传统美德的能力、动手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4 .通过六人小组合作讨论,掌握创建和谐家庭的方法和技能,促进代际之间的交流与互动;5 .通过“我为家庭做2至3件事”,提高与家人共建共享家庭美德的能力,增强孝亲敬长的行动力。(三)知识目标1 .通过图片的今昔对比、分析、归纳,了解现代家庭在结构、规模、沟通方式上的变化;2 .通过反映不同生活场景的图片与现代家庭生活的重要内容的对应连线,了解现代家庭在生活氛围、方式、内容上的变化。五、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到家庭美德建设的重要性,自觉做一个传承家庭美德的好少年,让家更美好成为一种发自内心的呼唤;3 .围绕家庭中常见的冲突,思考解决冲突的方法,从而认识到建立和谐家庭关系、营造良好家庭氛围的重要性,认同家和万事兴的家庭文化观念;教学难点:增强构建和谐家庭的责任意识,培养家庭主人翁意识,树立共建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晒晒你的全家福(照片)课前让学生与家人一起选择或课前收集学生的“全家福”,教师根据教拍摄全家福发送给教师制作成学需要选取若干。课件,让学生提前关注自己的“家”;导课时播放全家福,师:从小到大,我们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让学生聚焦欣赏。呵护,我们的点滴进步都会得到家人的赞许。课前,老师收集到r些特别温馨的“画将学生的个体生活经验作为学面”,我们一同来欣赏。习起点,情感上更加贴近于学播放全家福学生,更容易引起共鸣,营造师:每一张全家福都代表着一个家庭。随学生欣赏“全家福”了良好的课堂氛围。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变迁,我们的家庭正在不断地发展与变化,逐渐向现代家庭兴奋地认出同学的全家福,说出过渡。同学的名字。那么,与传统家庭相比,现代家庭有哪些特点呢?如何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才让家更美好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探寻让家更美好的密码。环节一、【对比今昔知变化】1.家庭结构的变化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部分同学的全家福,其实老师这里还有一张“特别”的全家福。PpT出示:第一张反映主干家庭结构的学生全家福(蓝夏雨霜的双胞胎家庭)师:猜猜看?哪个是蓝夏雨霜?掌声请出主人公来介绍一下你的家庭成员。像蓝夏雨霜的家庭这样由父母与未婚子女两代人构成的就是现代家庭中典型的核心家庭。现在,让时光倒流,把目光聚焦在20世纪认出同学的全家福,说出名字兴奋地猜生: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通过选取不同时期典型的家庭结构即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和过去的大家庭,逐一辨识家庭成员,让学生直观感受家庭结构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演化。第一张“全家福”取材于学生自己的家庭,即双胞胎家庭,引发兴趣,更容易使学生聚焦,取材贴近于学生生活。90年代的一张全家福。PPT出示,第二张反映核心家庭结构的全家福。观察全家福师:这张跟刚才那张有怎样的不同?生:人数更多多了谁?生:多了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我们把这种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及第三代组成的家庭称为主干家庭。目光再一次聚焦到过去,20世纪60年问题设计细化,先认出每张全代。家福中的成员,再判断家庭结PPT出示,第三张反映过去的大家庭的全观察全家福构类型,最后通过三张照片的家福对比得出结论,由具体到抽师:这张全家福又有什么不同?生:人数更多、多了兄弟姐们的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种由三代或三代以上直系、旁系亲属构家庭成的家庭就是过去的大家庭。小结:通过刚才三张全家福的对比,你能学生根据刚才三张照片的对比,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归纳小结现代家庭规模越来越小,趋向小型化,结构越来越单一;现在一般是核心家庭和主干家庭。2.生活方式的变化PPT出示:第二组照片仔细观察这三幅照片师:家庭的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呢?生: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沟通随着现代沟通手段的丰富,家庭成员的交手段不断丰富流、沟通方式更便捷多元,也就是生活方通过课前收集部分学生家庭中式发生了变化3.生活内容的变化课前布置学生拍摄反映现代家庭生活内容变化的生活场景,制作成课件中的场景师:除了在家庭结构、规模上发生变化。现代家庭在生活的内容上又有什么变化?结合图片场景,连一连:现代家庭在生活方式或生活内容上的特征。A.关注时政,经常收看新闻B.更注重健康的生活方式C.氛围更民主和谐,长辈受到尊敬爱戴,子女能自由发表意见D.主动参与社会生活E.学习型家庭F.注重子女的教育小结过渡:尽管现代家庭在结构、规模、生活方式以及生活的内容上不断地变化和发展,但有一点是始终不变的!那就是“家和万事兴”、“尊老爱幼”等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家风不变。学生观察图片场景,说明图片反映的内容并进行对应连线的反映现代家庭生活内的场景,制作成课前中的场景图片,直观感受现代家庭生活的重要内容。基于本班大部分学生对现代家庭生活的内容感知较弱,本环节采用连线的方式,降低难度。另外通过本环节的学习感知,让学生初步感受家庭成员有共同的成长动机和行动是现代家庭的共同特征。以此为下一环节做好铺垫。环节二、【分享故事品美德】课前布置下发“家庭美德传递卡”,让学通过课前布置与家人一同制作“家庭美德卡”,寻找家庭的美德,并通过家庭美德小故事生与家人共同探讨、寻找家庭美德,记录一个关于该美德的小故事,填写好后全体成员签名带回学校。分享时刻:我来传承好家风1 .六人小组内分享家庭美德故事以及制作“家庭美德传递卡”的收获和感受。2 .推荐一位同学上台展示“家庭美德传递卡”,讲述家庭美德小故事,传递家风美德。分享完毕的小组举手示意!师:引导提升,结合学生分享的家庭美德的内容,引导学生为共建共创和谐家庭出力。小结提升: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家风美德更是中国人家庭的财富,一代一代传承下来,成为家庭和谐幸福的“密码”和基石。六人小组内,每个成员依次分享每组成员推荐代表上台分享师生、生生之间进行点评或分享感悟谈启示,培养家庭主人翁意识,提高传承家庭美德的自觉意识,同时促进代际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共同思考怎样为和谐家庭出力。学生组内分享,代表展示,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无形之间传递了家庭的美德,也激发了学生学生让家更美好的的家庭责任感和自豪感。环节三、【化解冲突显智慧】师:虽然,家庭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但有时也会不可避免得出现“爱的碰撞”。情境:周末,婷婷的爷爷奶奶过来小住,为了“孝顺”爷爷奶奶,妈妈特地从超市买了一大堆“食材”,准备款待爷爷奶奶。奶奶看见了说:“千万别浪费,省着点。”晚饭后,妈妈刚想把剩菜倒进垃圾桶。奶奶又说:“这菜还能吃的,倒掉太浪费了!”妈妈试图劝解奶奶:“妈,剩菜过夜了不健康,为了身体着想不能吃。”情境创设取材于日常家庭生活奶奶接着说:“我都吃了一辈子,不没事中的常见的婆媳矛盾。通过思嘛!”考案例中奶奶与妈妈之间产生为了让奶奶高兴,妈妈只好放弃了,但心冲突的原因:即不同的价值观里有说不出的滋味。念和生活方式,理解家庭成员1.案例中的奶奶和妈妈先后发生几次冲突之间存在冲突或矛盾会影响家呢?他们为什么会产生意见分歧呢?生1:第一次:买菜的多与少第庭和睦。但是通过有效交流和实际上是生活环境、价值观念的不同、代二次:剩菜要不要倒掉沟通,可以增进理解,化解矛际之间的差异生2:生活方式不同,奶奶提倡盾和冲突。2.你更赞成谁的做法呢?为什么?节俭,妈妈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赞成妈妈:现代家庭应该要讲究健康的生活,同时妈妈最终迁就了奶奶,也体现了学生思考回答尊老、敬孝老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可能赞成妈妈,也有可能赞成奶第二、三个问题的设计,具有赞成奶奶: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奶,回答并说明理由。较强的思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