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的认识和加减法.docx
第三单元:15的相识和加减法单元教学内容:第1433页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数,并留意书写工整。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依次,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2 .使学生驾驭5以内数的依次和各数的组成。3 .使学生相识符号“>"、"V”、“一”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小于、大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4 .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5 .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沟通。第一课时:15的相识教学内容:第1416页教学目标:1 .学生会用广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5的数序,能认读15各数,建立初步的数感。2 .培育学生初步的视察实力和动手操作实力。教具、学具打算:老师打算r,5的数字卡片、点子图;学生打算15的数字卡片、5个小圆片、5根小棒教学过程:一、从现实中抽象出数1 .谈话:视察第14、15页主题图,你看到了什么?数一数有几个?2 .跟四周的同桌沟通,同时老师到各组指导。3 .学生汇报。4 .老师依据汇报状况出示15进行认读,同时让学生找出自己的数字卡片,并摆在桌子上。二、反馈实践1 .谈话:老师说一个数字,你能用小棒表示出来吗?你还能用其他方式表示吗?2 .谈话:老师拿出3个苹果,你能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示出和老师同样多的苹果数吗?3 .同桌之间考一考。三、感知数的依次1 .逐次感知15的依次。学生先摆1个圆片,再摆1个是几?这个2是怎么得来的?依次感知3、4、5的来源。2 .整体感知。出示点子图,请学生给它们5个排排队。四、开放性活动1 .找生活中的数。谈话: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事物能用15表示?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2 .猜数嬉戏。提问:这个数比2大,可能是几?这个数比4小,可能是几?这个数比3大而且比5小,可能是几?只有这一种可能吗?3 .用你们桌子上的圆片、小棒、卡片等摆出你喜爱的图形,并跟你的同伴说说分别用了几个学具。小组活动。五、指导书写书本16页,先指导视察书写依次和在日字格中的位置,再描红。课后录:通过情境创设以及在生活中找出15各数,学生经验了数字的抽象提取过程,体现了“数学化”的过程。练习中按数序排大小学生搞不懂题意。其次课时:比大小教学内容:第17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相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2 .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3 .培育学生初步推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实力。教具打算:小猴吃水果的课件投影仪4个梨、5个苹果,9朵花的磁性软件学具打算:每人打算:3只猴,4个梨、3个桃、2根香蕉、5个苹果、9朵花的图片;”3张符号卡片和“1”“1”“2”“3”“4”“5”“6”共7张数字卡片;小棒3根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一)认读15各数(二)排序:1.老师报数请学生拿:2、5、3、1、4。2.4、2、5、1、3,请学生把以上几个数字按从小到大的依次排列。同桌相互检查、订正。二、探究新知(一)视察主题图,回答问题师播放配音故事“小猴吃水果”(同时出示主题图)。有一天,猴兄弟在花果山上玩耍。他们又是玩水又是捉迷藏,玩得可兴奋了!到了中午,他们又累又渴,于是他们跑到花果山上采了很多水果,来到草坪上吃。可是,在分水果时出现了小小的问题,同学们,你们能帮小猴们分水果吗?提问:1.图上有哪些水果?分别是多少?2.图上有几只猴子?假如每只猴子吃1个梨、1个桃、1根香蕉,够不够?(二)引导学生操作学具,学习“>,“<”和“=”1 .教学“=”(猴和桃比)。(1)指导学生操作学具,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竖排出来,说出谁多谁少。老师出示相应图片及数字。(2)老师说明:当桃和猴谁也不多,谁也不少时,我们就说3只猴和3个桃相等。(板书:“=”),等于号是两条一样长的线,请学生跟读“3等于3”。2 .教学“>”(猴和香蕉比)。(1)学生操作学具,得出猴比香蕉多,也就是3>2(板书3>2)。(2)请学生视察“>”,引导记忆:大嘴在前读大于。3 .教学“V”(猴和梨比)方法同2。4 .请学生视察三道算式,小组探讨,看有什么发觉。学生回答后,老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大大嘴巴朝大数,尖尖嘴巴朝小数。5 .发散思维。(1)看看还有谁和谁能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2)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猴在分水果时出了什么问题吗?你们说说怎样分才公允。小组探讨后让学生各抒己见。三、学问运用(一)书上第18页“做一做”第1题。老师读题,请学生听清题意。(二)书上第21页练习二第5、6题。课后录:不管“>”“V”尖头对着的总是小的数,开口朝着大的数,学生驾驭较好,但不知是教的好,还是幼儿班已驾驭。练习本中第一题须指导,学生不但要数出数,还要利用这几个数填括号,学生无法领悟题意,自己随意填数,订正非常麻烦。第三课时:几和第几教学内容:第18页教学目标:1 .详细的情境图中,让学生学会区分基数和序数的,理解几个和第几的不同,并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充分感知无论第几都只有一个,它表示事物的次序,而几个则表示事物的多少。2 .初步培育学生的视察、比较、推理、推断的实力,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实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育创新意识。教具、学具打算主题课件、学具卡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出示书中第18页图。师:小挚友,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有哪些人?他在干什么?二、探求新知1、初步感知基数与序数(1)请大家猜一猜谁最先上车?你是怎么知道的?(2)那小挚友排在第几?排在他前面的阿姨呢?后面的两位叔叔呢?(3)你是怎么知道阿姨排在第2的?(4)请你说一说:两位叔叔排在第4和第5的理由。(5)教化学生在公共场合应当自学排队,遵守公共秩序。3 .进一步感知(1)请大家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人在排队买票?有谁能指一指排在第5地是谁?(2)动画展示:穿红衣服的阿姨已经走了,后面的人次上前。问:有几个人在排队?这时谁排4?小挚友排第几?解放军叔叔呢?4 .操作感知:请几位同学上讲台。先请大家数一数共几人?再问一问从左数第3人是谁?XX同学是从右数的第几?他还可以排第几?三、反馈练习1 .书第18页“做一做”的第2题。看图片可以说一说:照片上共有几个人?从右数,爷爷排第几?奶奶和爸爸排第几等?2 .书上第22页,第9题。给小鸟涂颜色,区分基数序数。课后小结:这节课以故事引入,没有看书,没看课件,学生留意力集中,当出示主题图时学生很快乐,处理较好。动手操作较烦,在引导学生视察、摆放时,重点指导说清晰从()到(),在操作时发觉横着放,还有竖着放。第四课时:几和几教学内容:第1920页教学目标:1 .通过动手操作驾驭5以内数的组成。2 .能娴熟地说出5以内数的组成。3 .培育学生的视察、操作、表达实力,初步的自学实力,初步的迁移类推实力。教学过程:一、教学4的组成。1 .主题图出示。(1)大家看,草地上老师和两位小挚友想把4朵红花分成两堆,可以怎样分?(2)学生动手分一分。(3)同桌间相互说一说是怎样分的?把4分成了几和几?(4)指定一名学生回答。(5)师演示。(6)引导学生思索:组成4的两个数有什么规律?(着重说明3和1组成4,1和3也可以组成4,实际是把两堆红花换了位置。依据这个规律,以后我们知道3和1组成4,就能想到1和3组成4。)2 .练习4的组成。(1)齐说4的组成。(2)手指嬉戏:凑4。师生玩,生生玩。3 .嬉戏练习。(1)师和生一起猜纽扣。(2)同桌两人玩猜纽扣嬉戏。(3)在书上第19页上填数。二、教学5的组成。1 .分一分。5根小棒,把它们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1)小组合作,将5根小棒分成2堆。师巡察,留意小组协作及分法的有序性。(2)依据学生的回答,师演示。2 .读一读5的组成。3 .出示书上第20页做一做。集体视察,理解题意。4 .书上第22页第8题。课后录:在事实上课时我没有用学具,就用手指,便利简洁。第五课时:加法教学内容:第23页教学目标:1 .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加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很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2 .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育学生动手操作实力、语言表达实力;培育学生初步的数学沟通意识。教学过程:一、复习1 .引导学生从1数到5,再从5数到1。2 .出示数字,读数。3 .按依次填数:()、3、()、5;5、()、3、2、1.二、探究新知1 .引导视察,感知加法的含义(1)过电脑反复演示,让学生感知到:1名同学与2名同学走到一起,把1只红纸鹤与2只蓝纸鹤放到一块儿。(2)学生之间沟通感受与体会。老师引导学生同桌相互沟通,然后全班沟通。(3)老师说明:1名同学与2名同学走到一起,把1只红纸鹤和2只蓝纸鹤放到一块儿就是合起来的意思。(老师边说边用手势表示合起来)2 .学习加法算式(1)由人或纸鹤的数量抽象出数字1和2。(2)师说明:把1和2合起来,在数学上我们用符号“+”来表示,老师板书“+”。(3)引导学生数一数合在一起是多少?用数字几表示?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板书“二”,并在等号后面写上3。(4)老师进一步说明:把1和2合起来,用加法计算。(板书:加法)(5)读加法算式。老师范读,同桌互读,学生自己读。3 .发散联想(1)老师引导、启发,使学生说诞生活中其它能用1+2=3来表示的加法事例。(2)(再指纸鹤图)问:这幅图还以用怎样的加法算式表示?老师启发学生说出:有2只蓝纸鹤,有1只红纸鹤,合起来是3只纸鹤,2+l=3有2个小挚友,又来了1个小挚友,合起来是3个小挚友,2+1=3。coo三、巩固发展,学会学习1 .书上23页。视察气球图,启发学生说明图意,并用加法算式表示。2 .独立操作,边摆边说师说明要求:用桌子上的5个圆片摆出不同的加法算式。学生操作,汇报:4+1、1+4、3+2、2+3、1+3、3+13 .联系生活,丰富联想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并用加法算式表示。课后录:这节课是让学生初步相识加法,学生对5以内的加法都会,我把重点放在为什么用加法计算这个问题上,引导学生理解加法的含义。第六课时:5以内的加法教学内容:第24页教学目标:1 .进一步相识加法的意义,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2 .通过学生操作、表达使学生经验加法的计算过程。3 .初步培育学生的数学沟通意识。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 .出示小鸟图2 .师:图上有几只小鸟?你是怎么知道的?3 .课件出示:又飞来一只小鸟(学生视察)师:这时你又看到了什么?你能依据小鸟图,提一个数学问题吗?4 .“一共有几只小鸟?”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依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4÷1=二、沟通探究1 .同桌合作,探究多种算法师:4+1等于几?你是怎样算出来的?请把你的方法告知你的同桌。2 .全班沟通算法。(对得出不同算法的小挚友赐予激励,并板书5)师:刚才有一位小挚友是用我们学过的4和1组成5这句口诀来计算的,这个方法很好!你能用这种方法也来试着算一算吗?同桌互说。三、练习巩固1 .“做一做”第1题(1)先请学生看图说图意,再请小挚友在全班沟通。(2)学生汇报算式;3+2=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