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配套市政道路工程扶壁式挡土墙施工方案(附示意图、钢板桩围堰计算书).doc
-
资源ID:1290577
资源大小:2.71MB
全文页数:4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7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小区配套市政道路工程扶壁式挡土墙施工方案(附示意图、钢板桩围堰计算书).doc
某某片区配套市政道路扶壁式挡土墙施工方案编制: 审核: 审批: 某某片区配套市政道路项目部某某年七月目 录1编制依据12.工程概况12.1挡墙结构形式12.2挡土墙布设范围32.3主要工程数量33.总体施工方案44.资源配置44.1施工人员配置44.2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置55.工期计划56、主要施工方案56.1 管桩施工56.1.1施工工艺流程66.1.2桩位放样66.1.3桩机就位66.1.4管桩的验收、堆放、吊运及插桩76.1.5压桩86.1.6接桩及焊接86.1.7终止压桩96.1.8送桩或截桩96.2水泥搅拌桩施工96.2.1施工工艺流程106.2.2施工准备106.2.3就位116.2.4制备水泥浆116.2.5搅拌喷浆下沉116.2.6喷浆、搅拌提升116.2.7重复搅拌下沉和提升116.2.8清洗116.2.9移位116.2.10施工中质量重点控制要点116.3 钢板桩防护126.4基坑开挖136.5地基处理146.6凸榫、墙趾板、墙踵板施工146.6.1钢筋安装146.6.2模板安装166.6.3混凝土浇筑166.6.4模板拆除176.6.5沉降缝施工176.6.6基坑回填186.7立壁板和扶壁施工186.7.1施工缝凿毛186.7.2钢筋安装186.7.3模板安装196.7.4混凝土浇筑206.5.6支架、模板拆除226.8泄水孔安装226.9墙身沉降缝施工226.10反滤层及台背填筑施工237质量保证措施237. 1物资采购控制237. 2测量、试验设备配备保障措施247. 3支架、模板质量控制247. 4钢筋工程质量保证措施247. 5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257. 5.1混凝土搅拌质量控制257. 5.2混凝土运输条件257. 5.3混凝土浇筑质量257. 5.4混凝土振捣质量267. 5.5混凝土养护质量267.6其它措施268安全保证措施268.1安全管理制度268.1.1教育、学习制度268.1.2施工人员、安检人员持证上岗制度278.1.3安全检查制度278.1.4安全事故报告制度278.2安全保证措施278.2.1高空作业278.2.2安全用电288.2.3支架、模板工程安全措施299.环水保、文明施工措施299.1管理目标309.2管理制度309.3环水保、文明施工措施309.3.1环境保护措施309.3.2水土保持措施309.3.3文明施工措施3110、附件32附件1:扶壁式挡土墙模板计算书32附件2:钢板桩围堰计算书35扶壁式挡土墙施工方案1编制依据施工图设计及相关设计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颁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 - 200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第一册 土建工程(JTG F80/1-2004);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 076-95);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GB13476-2009);2.工程概况2.1挡墙结构形式扶壁式挡土墙采用C30钢筋砼现浇,顶宽0.35m,底板厚0.75m,扶肋净间距2.85m,扶肋厚度0.6m,墙高为67m。 挡土墙每2m设置一道泄水孔;每1015m设置一道伸缩缝,缝宽2cm,用沥青棉絮填塞。挡土墙基础地质基本为淤泥层,且部分位于水中,均需进行软基处理,使地基承载力150KPa,采用管桩和水泥搅拌桩进行软基处理。基础埋设不小于1m,基底下设60m厚砂垫层及10cm厚C15素砼硬化层。挡土墙后原地面线以下填土要求采用洁净的中粗砂填筑,原地面线以上路基填土要求用砂性土填筑。部分挡土墙墙面一侧需抛填片石以增强基础埋置深度,提高挡墙稳定性。挡土墙结构如下图:扶壁式挡土墙横断面图(水泥搅拌桩基础)扶壁式挡土墙横断面图(管桩基础)2.2挡土墙布设范围2.3主要工程数量 扶壁式挡土墙主要工程数量表工程项目单位数量C15素混凝土m3125.08C30混凝土m32050.24HRB400钢筋kg.21HPB300钢筋kg5012.745塑料管m53.77开挖m39234.33回填m35445.59砂垫层m3894.02抛填片石m3289.81管桩m12524.3水泥搅拌桩m1772.003.总体施工方案场地填筑:目前水位标高为1.0m,场地填筑标高按2.0m控制,迎水侧按1:2坡度放坡,必要时堆码砂袋护坡。软基处理:根据设计要求,进行管桩或水泥搅拌桩基础处理,处理后地基承载力不小于150KPa。钢板桩防护:迎水侧及两端插打钢板桩进行施工防护。基坑开挖:按照设计图纸要求,开挖至管桩、水泥搅拌桩顶面,并进行桩头处理及基础复合承载力检测。地基处理:换填60cm厚砂垫层,水密实,换填后地基承载力不小于150Kpa。模板及支架设计:基础采用拼装钢模。立壁板和扶壁板采用1.8cm厚高强竹胶板模板。模板外竖楞采用10×10cm方木,方木中心间距30cm;横楞为48×3.5mm双钢管,间距为60cm,采用M16对拉螺栓加固,拉杆间距为60cm。每侧拉杆端配一块10×10cm的1cm厚加强钢板和双螺母。混凝土浇筑:挡墙混凝土现场分二次浇注:第一次先浇注凸榫、墙趾板和墙踵板混凝土;第二次浇筑挡墙墙身高(67m)。 墙背回填、墙前抛填片石:立壁板及扶臂板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要求后方可进行墙背填筑。拆除钢板桩防护后,在墙前抛填片石。4.资源配置4.1施工人员配置参加施工人员见下表。表4.1 施工人员表项目经理项目总工安全员质量员技术员测量员试验员工班长领工员普工26人4.2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置本着各种设备之间能力协调、经济合理的原则进行配置,主要施工机械配置见下表。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序号名称规格及型号单位数量1挖掘机台12装载机台13吊车25台14自卸汽车台55静力压桩机台16搅拌桩机台17插入式捣固器ZD50型个108钢筋弯曲机台210钢筋切断机台111电焊机台25.工期计划扶壁式挡土墙计划2014年7月2日开工,2014年12月30日完工。6、主要施工方案6.1 管桩施工管桩型号为PHC-A400(95),外径为40cm,壁厚9.5cm,管桩离心砼为C80,桩顶托板采用C25钢筋砼。管桩间距1.5m,桩长为9.520m,桩长及桩距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采用静压施工,施工工艺如下:6.1.1施工工艺流程填筑整平后,压实形成工作面桩机就位静压第一节桩起吊第二节桩电焊接桩检查焊接质量和垂直度静压第二节桩检查整桩质量开挖桩帽土体形成土模绑扎桩帽钢筋,现浇砼、养护铺筑第一层碎石垫层、整平压实铺筑钢塑格栅铺筑第二层碎石垫层、整平压实报检。6.1.2桩位放样根据现场整平后测量结果,按设计要求绘制布桩图。根据布桩图进行准确放样,用全站仪、钢尺定出每排桩位轴线和路基边桩然后放样逐桩中心,用消石灰作出桩位的圆形标记,圆心位置用小木桩作醒目标记,并注意保护,测量人员填写放样记录,经验收合格后施工。为防止挤土效应及移动桩机时的碾压破坏,针对单桩、独立承台以及群桩制定不同的放线方案。当桩数比较少时,采用坐标随时复测;针对大面积群桩,在场地平整度较高的情况下,采用网格进行控制,并在端头桩位延长线上埋设控制桩,以便复核。6.1.3桩机就位在对施工场地内的表层土质试压后,确保承载力满足静压机械施工及移动过程中不至于出现沉陷,对局部软土层可采用事先换填处理或采用整块钢板铺垫作业。桩机进场后,检查各部件及仪表是否灵敏有效,确保设备运转安全、正常后,按照打桩顺序,移动调整桩机对位、调平、调直。6.1.4管桩的验收、堆放、吊运及插桩管桩的进场验收管桩进场后,按照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GB13476-2009)的国家标准或广东地区的地方标准对管桩的外观、桩径、长度、壁厚、桩身弯曲度、桩端头板的平整度、桩身强度以及桩身上的材料标识等按规范进行验收,填写验收记录,并审查产品合格证明文件,把好材料进场验收关。根据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等级将不符合要求的管桩清退出场。管桩的堆放现场管桩堆放场地应平整,采用软垫(木垫) 按二点法做相应支垫,且支撑点大致在同一水平面上。当管桩在场地内堆放时,不超过4层;当在桩位附近准备施工时单层放置,且必须设支垫。管桩堆放要按照不同型号、规格分类堆放,以免调运施工过程中发生差错。管桩在现场堆放后,需要二次倒运时,采用吊机及平板车配合操作。如场地条件不具备时,采用拖拽的方式,需要采用滚木或者对桩头端头板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以免在硬化地面上滑动时磨损套箍及端头板。管桩吊运及插桩单根管桩吊运时可采用两头勾吊法,竖起时可采用单点法。管桩起吊运输过程中平稳轻放,以免受振动、冲撞。管桩吊起后,缓缓将桩一端送入桩帽中,待管桩放入桩机夹桩箱内扶正就位后,将桩插入土中30cm50cm的深度后,用两台经纬仪(在接近90度的夹角方向)双向控制桩的垂直度,条件不具备也可采用两个线锤进行垂直度控制。通过桩机导架的旋转、滑动进行调整,确保管桩位置和垂直度符合要求后压桩。6.1.5压桩用钢丝绳绑住桩身单点起吊,小心移入桩机,然后调平桩机,开动纵横向油缸移动桩机调整对中,同时利用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的经纬仪检查垂直度(在距桩机约20m处,成90°设置经纬仪各一台),垂直度偏差控制在0.5%以内,条件不具备也可采用两个线锤进行垂直度控制。通过桩机导架的旋转、滑动进行调整,确保管桩位置和垂直度符合要求后压桩。如超差必须及时调整,须保证桩身不裂,必要时拔出重插,不得采用强拔的方法快速纠偏而将桩身拉裂拉断。第一节桩入土3050cm后检查和校整垂直度,垂直度控制在0.5%以内,开动压桩装置,严格记录压桩时间和各压力表读数,保持连续压桩并控制压桩速度在1min/m2min/m。压桩顺序按“从内侧向外侧、每根桩先长桩后短桩”的顺序施工,在压后一排桩之前必须检查前一排桩的偏位情况。压桩结束后通过锤球法检查桩的打入深度,并记录每根桩的实测深度。6.1.6接桩及焊接静压桩至原地面0.51.0m时,停止静压进行接桩,接桩前下节桩的桩头加上定位板,然后将上节吊放在下节桩端板上,依靠定位板将上下桩接直,其错位偏差控制在2mm以内;上下桩之间如有空隙,用楔形铁片全部垫实焊接牢固;管桩焊接之前,上下端表面用铁刷清理干净,直至其坡口处刷出金属光泽;焊接时分层焊接,在坡口四周先对称电焊6点,焊接由两个焊工对称施焊,焊接层数不得少于2层,层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