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居住区小区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福建#沥青砼路面.doc
-
资源ID:1286174
资源大小:182.84KB
全文页数:4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7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城市居住区小区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福建#沥青砼路面.doc
目 录第一章 工程概况1第一节 编制依据、参考资料和执行规范1第二节 工程位置、施工现场条件及气象条件1第三节 设计概况2第四节 工程范围6第五节 工程特(难)点分析6第二章 施工组织保证体系8第一节 施工组织机构8第二节 组织机构框架图8第三章 施工总体方案及施工准备9第一节 施工指导思想9第二节 施工展开顺序9第三节 工程进度安排10第四节 施工任务的划分10第五节 临时设施工程11第六节 主要施工机械12第七节 主要材料用量13第四章 目标与管理手段14第一节 管理手段14第二节 目标16第五章 施工方法18第一节 施工测量18第二节 地下排水管道施工18第三节 路道工程施工21第四节 人行道及绿化带工程施工24第五节 小三线工程施工25第六节 与有关单位的配合25第六章 质量保证措施26第一节 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管理26第二节 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27第七章 工期保证措施28第一节 工期控制措施28第二节 赶工控制措施28第八章 排水、防雨措施31第九章 环境保护与文明施工措施32第一节 管理目标32第二节 组织保证32第三节 工作制度32第四节 文明施工措施管理制度33第五节 防止对大气污染33第六节 防止对水污染34第七节 防止施工噪音污染34第八节 限制光污染措施35第九节 废弃物管理35第十节 材料设备的管理35第十一节 环保节能材料设备的选择36第十二节 其他措施36第十章 保证工程安全措施37第一节 管理目标37第二节 组织管理37第三节 安全管理制度37第四节 行为控制38第五节 劳务用工管理39第六节 施工安全注意事项39第一章 工程概况第一节 编制依据、参考资料和执行规范1、某某国际城(一期)建筑工程方案设计(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2、某某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2。3、某某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20034、某某山旅游人居整体规划20075、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22006)6、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7、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1999)8、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9、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 502001 J1122001)10、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 D502006)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072002)12、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修订版) (GB/ 50180-93)13、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57682009)1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 ;15、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16、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17、给水排水管道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2008;18、埋地用聚乙烯(PE)结构壁管道系统第2部分:聚乙烯缠绕结构壁管材GB/T19472.2-2004;19、相关标准图集及设计(施工)规范(程)第二节 工程位置、施工现场条件及气象条件1、工程位置某某国际城,位于某某南“金三角”的核心腹地,是某某市长泰县马洋溪生态旅游区的核心项目之一。某某国际城地处马洋溪边、天颐桃园、发现之旅,西连长泰兴泰工业开发区,南临角泰路(角美长泰),与福建连氏大酒店一路之隔,北望某某山国家森林公园。本次设计的道路为贯穿某某国际城的对外交通和景观道路,道路南起角泰路,北至兴马路。道路红线宽度为20米,结合道路两侧建筑及景观设计,将本道路打造成为整个社区的一个旅游景观大道。这条主要景观干道连接各个交通支路和游览步道,形成快速便捷,安全的生态化交通骨架。本条道路为城市居住区小区路,设计车速为30Km/h。道路红线宽度为20米,长度为2619.852米。本工程在桩号K0+125.389K0+151.389设置一座景观拱桥,详见桥梁分册。2、施工现场条件施工现场在开工前达到场地平整。施工用电搭接由甲方协助解决。施工用水由施工现场附近解决。3、气象条件本工程位于长泰县,气候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海洋性气候特点较为明显, 降水充沛,夏少酷暑,冬少严寒,自然景观四季常绿。长泰县多年平均气温21.0,最冷月1月份平均气温为12.7,最热7月份平均气温为28.5,气温年较差15.8。历年极端最高气温一般为3638,极值为38.0,极端最低气温大部在0以上,极值为-1.7。年10积温7415.4,年日照时数1937.3小时。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502.5mm,39月份为多雨季节,七个月的降水量为1254.6mm,占年降水总量的83.5,102月份为相对的干季,五个月的总降水量为248.0mm,占年降水总量的16.5。年平均风速1.7m/s。主要气候灾害是夏季台风雨季的暴雨洪涝。第三节 设计概况1、设计标准本工程采用的技术指标具体如下:1)、道路等级:城市居住区小区路;2)、设计行车速度:30Km/h;3)、道路红线宽度:20米;4)、路面类型:沥青砼路面;5)、设计年限:15年;6)、设计荷载:路面轴载标准BZZ-100KN,地下结构物采用公路级汽车荷载;7)、抗震设防烈度:7度。2、道路平面线性设计道路红线宽度20米,设计道路长2689.852米,线形由直线与圆曲线构成,圆曲线最小半径为150米,全线不设超高和加宽,本道路的交叉口均采用平交形式,本工程与相交的规划道路或未施工道路预留开口,方便日后设计与施工。本道路平面线形顺畅,技术标准符合规范要求,具体坐标定位详见道路平面设计图。3、道路标准纵断面设计本段道路竖向设计在参考建筑总平标高的基础上,根据现有地形条件及排水规划,协调考虑片区近远期的结合,保证行车安全、舒适,根据以上原则,确定本工程道路的纵断面设计高程。竖向设计高程详见道路纵断面设计图。4、道路标准横断面设计道路标准横断面与建筑总平相同,具体组成:K0+000-K0+900、K2+140-K2+619.852:(断面一)4.75米(绿化带)+9.0m(机动车道路)+1.5m(人行道、非机动车道)+4.75米(绿化带)=20mK0+920-K2+120:(断面二)2.75米(景观小溪)+2.0米(绿化带)+9.0m(机动车道路)+1.5m(人行道、非机动车道)+4.75米(绿化带)=20mK0+900-K0+920、K2+120-K2+140段断面为断面一和断面二的过渡段,过渡的内容为机动车道和西侧绿化带坡度的过渡。过渡方式为绕中线旋转,中线高程不变,边线标高渐变。景观小溪和绿化不在本次设计范围,含在景观设计里面。5、路基、路面(1)机动车道l 采用沥青砼路面结构,由上至下分别为:l 4厘米厚AC-13-C(AH-70)细粒式沥青砼上面层l 7厘米厚AC-25-C粗粒式沥青砼下面层l 18厘米厚C25基层l 20厘米厚碎石基层l 路基压实度不小于93%(重型标准)路面各结构层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如下(轴载100KN):l AC-13C沥青层: 38.8 (0.01mm)l AC-25C沥青层: 45(0.01mm)l 路基:310.5(0.01mm)路面技术指标(交工验收值):l 横向力系数SFC60:50l 动态摩擦系数DF60:0.59l 构造深度TC(mm):0.35l 动稳定度指标:2000(次/mm)l 路面平整度指标: IRI<2.0(m/km),<1.0(mm)l 石料磨光值:石料磨光值PSV不得低于40。路缘石采用花岗岩,露明面机械切割,密缝砌筑。直线段路缘石长度0.81.0米;曲线段采用异形条石,长度0.30.5米(2)人行道l 路基压实度不小于90%(重型标准)。l 人行道结构,由上至下分别为:l 3.5厘米厚彩色预制步砖;l 3厘米厚M7.5水泥砂浆整平层;l 15厘米厚厚C25素砼基层;l 素土压实,压实度90%。根据业主要求,先实施机动车道的C25砼基层,人行道的C25砼基层待日后实施。具体实施顺序可由业主根据实际情况调整。6、道路排水路面下配套有相应的雨,污水管线。路面上雨水可通过进水蓖子进入雨水管道。本工程道路 A、 雨水工程雨水管道布置在道路中心线下,主要收集道路本身及周边地块的雨水。本次设计中冶大道桩号K1+232.664与K1+700处,设置D1000雨水管,将现状边沟接入本次设计雨水系统,以解决上游地块在本设计道路施工过程中临时排水问题。现状排水边沟接入雨水系统前,应设置沉砂池。道路东侧布置两排雨水口,收集路面雨水,雨水口采用偏沟式单箅雨水口。交叉口范围内采用单箅或双箅雨水口。暴雨强度公式根据福建省建设厅关于批准发布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福建省城市及部分县城暴雨强度公式的通知 (文号:闽建科200327号)厦门为: (升/秒·公顷)雨水干管设计标准:取重现期P1年。(1)、检查井:下游管径D<600,采用1000毫米砖砌圆形雨水检查井,做法详见国标06MS201-3-10;下游管径D=600,采用1250毫米砖砌圆形雨水检查井,做法详见国标06MS201-3-14;下游管径D=800,采用1500毫米砖砌圆形雨水检查井,做法详见国标06MS201-3-16;下游管径D>800时,采用矩形砖砌雨水检查井,若仅一侧接入支管,采用矩形90°三通砖砌雨水检查井;若两侧接入支管,采用矩形90°四通砖砌雨水检查井;其它情况采用矩形直线砖砌雨水检查井;矩形直线砖砌雨水检查井、矩形90°三通或四通砖砌雨水检查井分别详见国标06MS201-3-31、33、35。检查井采用钢筋砼预制底板,做法详见05检查井预制钢筋砼底板配筋图。(2)、预留井:预留井采用圆形砖砌沉泥井,详国标06MS201-3-125。B、 污水工程(1)、检查井下游污水管径污水管D500时检查井采用1000砖砌圆形污水检查井,具体详见国标06MS201-3/20;下游污水管径污水管为D600时检查井采用1250砖砌圆形污水检查井,具体详见详见国标06MS201-3/24。污水检查井W30、W31选用检查井采用1000砖砌圆形污水检查井,具体详见国标06MS201-3/20,在国标06MS201-3/20的基础上井壁240改为370,其余不变。污水检查井W53采用竖槽式跌水井,具体详见详见国标06MS201-3/103,在国标06MS201-3/103的基础上井壁240改为370,其余不变。污水检查井W52选用检查井采用1250砖砌圆形污水检查井,具体详见国标06MS201-3/24,在国标06MS201-3/24的基础上井壁240改为370,其余不变。机动车道上的检查井周围40cm范围回填中粗砂,深度为1.5米,压实系数同道路要求。检查井均选用有地下水型式。(2)、预留管1、路段上预留横穿管均施工至道路红线外2米,端头设置检查井。2、道路交叉口处预留干管均施工至相应方向的道路施工范围线外2米,未设检查井的管道端头均采用白水泥砌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