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知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优知文库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优知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找准“联读”教学的“辐射点” 论文.docx

    • 资源ID:1274395       资源大小:13.39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如果您不填写信息,系统将为您自动创建临时账号,适用于临时下载。
    如果您填写信息,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系统自动生成),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找准“联读”教学的“辐射点” 论文.docx

    找准联读教学的辐射点摘要: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变聪明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是靠阅读、阅读、再阅读。阅读对学生来说是何等的重要,因为良好的读书习惯能让人终生受益。小学语文教材是非常好的阅读素材,但仅靠这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大量的课外阅读来充实阅读量。本文以课文为基点,寻找其与课外阅读的辐射点,内引外联,进行课前、课中、课后的“联读”教学。关键词:课外阅读;文本理解;联读;辐射点引言:语文新课标十分关注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对各学段的课外阅读总量有非常明确的要求。但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不难发现,要完成课标要求的课外阅读量完全依赖于课外是行不通的,一是小学阶段是阅读兴趣激发、阅读习惯养成、阅读方法习得的关键期,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手把手地引导;二是只依赖于课外来达成阅读量的话,受家庭因素的影响会更大,学生间的阅读差距会更悬殊。所以,一直以来,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就成了我们一线教师探讨的话题之一。近几年,我校语文组致力研究“1+X”联读小学语文课文新教学,在教研组组织进行了相关教学理论、典型案例的学习后,笔者结合自己所教班级的学情、教材的特点,积极进行课堂"联读教学的实践。以课文为基点,寻找其与课外阅读的辐射点,内引外联,进行课前、课中、课后的“联读教学。在这一教学模式中,笔者认为找准“联读教学的“辐射点尤为重要。现就笔者和组内老师的相关课堂教学实践,和大家做一个分享。教材中有不少课文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差较远,容易造成学生对文本理解的困难,在把握作者思想感情上也易产生偏差。教学这类课文时,笔者常常会在前置作业里布置前置性“联读”内容,或直接提供与课文作者、写作年代等有关的背景材料供学生阅读,或引导学生自行搜集、整理相关背景材料进行阅读。如难忘的一课记叙的是发生在20世纪40年代台湾“光复”初期的事件,这段历史对学生而言是极其陌生的。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台湾人民对祖国的深情和依恋,在前置作业中,笔者链接了关于“中日甲午战争“马关条约,日本侵占台湾后实施的奴化教育等资料,让学生们进行背景内容的联读,帮助他们了解故事的时代背景,让他们通过文字接近那个陌生的岁月,不仅为学习课文做好了储备,更是与作者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也让学生受到了爱国主义情感的感染与教育。二、以“主题为点辐射的“联读”不论是人教版的还是部编版的语文教材都是以“组”为单位进行编排的,每个“组”都有各自的主题,根据单元主题选择联读材料是我们常用的方法。如部编版语文五年级第五单元的主题是“作者笔下的人物”,其意图是想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们感受作者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绘人物的方法,但教材受篇幅限制,一单元只能容纳三一一四篇课文,想要达到预期的目标有点难,而通过联读教学能使本组目标的达成度大大提高。如学生们学完刷子李一课,趁他们还在津津乐道于刷子李的奇妙绝活时,笔者在课堂上又引导他们运用课上学到的方法一起读了泥人张风筝魏,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知道冯骥才笔下诸如此类的俗世奇人还有很多,并由此对俗世奇人这套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起了学生的阅读期待。这样的“联读”教学,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作家笔下人物形象的感知,又便于他们更全面地去了解、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我们的语文教材十分重视文学作品的选编,许多名家名篇选入成了课文。但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学习,这些被选入课文的名家名篇有的仅仅是有限的节选,有的编者进行了适当的修改,这样又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联读”的辐射点。如凡卡是俄国作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编入教材后删减的幅度大,原文的结尾也被删去了。教学这篇课文时,笔者把续写故事结尾作为课堂练笔。学生们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主旨的把握,对主人公的命运做出了各种揣测。顺势问学生:想不想知道凡卡在大作家契诃夫笔下的结局又是如何的吗?随即笔者把原文的结尾当作“联读”材料分发给学生,读着原文的结尾,他们脸上的惊讶、愤怒、同情之色无一不在向我传递着一个信息:这一次的“联读”,让学生们对课文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对作家所要通过作品反映的社会现实一一沙皇专制统治的黑暗与残暴,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当时还有一个男生忍不住愤愤地说:“我们续写的结尾已经够惨了,没想到契诃夫笔下凡卡的命运更惨。可恶的邮差不仅把凡卡撞死了,还把他的梦给撕碎了,那个社会太可怕,太残酷了!看来,原著语言对学生的感染力是改编作品和节选作品很难达到的。四、以“作家为点辐射的“联读”还是以名家名作为例,这些著名的作家文采斐然,写作风格迥异,优秀作品多。他们的作品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表达的范例,多多益善。教学中,笔者常常在教完某位作家的文章后,和学生们“联读同一个作家不同的作品,或“联读不同作家相同题材的作品。如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季羡林的作品,学完课文后,笔者选择了季羡林重返哥廷根和我的人生感悟中的几个片段组织"联读"活动。通过“联读”,学生们发现德国人不仅在养花上展现出了为他人着想的品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亦是如此。于是乎对课文中“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领悟。又如学习了老舍的猫之后,课上笔者让学生把课文与周而复和夏丐尊的猫进行了对比联读,课后引导他们去阅读各类作家笔下的动物,并召开了一次“作家笔下的动物”读书交流会。这样的“联读,不仅使学生们感受到了作家笔下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还学习到了不同作家在表达上的不同特色,以博采众长。五、以训练为点辐射的联读”小学语文新课标要求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依托文本,确定恰当的语言训练点,进行指导、迁移、运用,让学生习得方法。如笔者带着学生学完毕淑敏的学会看病后,便和学生们一起“联读了毕淑敏写的另两篇文章一一剥豆和孩子,我为什么打你O通过“联读,学生们不仅感受到了一位母亲的良苦用心,那份浓浓的母爱,更折服于作家真实、细腻的心理描写。于是,笔者趁热打铁,引导学生们以小练笔的形式学以致用:出了家门,摸了摸滚烫的前额,一种莫名的滋味涌上心头,这可是我第一次独自上医院来到医院,看到别人的父母为孩子东奔西跑,我走出医院,望着熙熙攘攘的人群,我感到前所未有的自豪选择其中一个场景,模仿课文的写法接着写一写我的心理活动。这样以“训练为点”辐射的“联读”,能更有针对性地服务于学生们课堂内的语言文字训练。有了大量类似的阅读与积累,学生们会在平时的练笔和习作中有意识地去模仿、借鉴,对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的提升是很有帮助的。六、以补白为点辐射的联读只要我们有心,就会发现教材文本中的“留白点”比比皆是,而“补白”是阅读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它可以丰富并拓宽文本的内容,是文本的补充、发展、深化和延伸,能帮助学生更实在地感悟到文本所包含的真实情感和深刻旨意。如教学七律长征时,为了突破本课的教学重点,笔者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为补白点,课内为学生们准备了巧渡金沙江和飞夺泸定桥两篇“联读”文章,不仅让学生弄懂了“暖”和“寒”的真正含义,还让他们感受到了诗中红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课外,笔者又推荐学生们联读了四渡赤水翻雪山等红军长征路上的故事,让这首诗中56个字所承载的长征路上的千难万险和中国共产党人的万般壮志豪情,在学生眼前形象地展开,让他们对这一人类历史上空前的壮举,了解得更加全面、深入。就如“1+X”联读小学语文课文新教学的发起人曹鸿飞老师所说,“联读”能够促进有意义的深度学习:开阔认知视野,丰富语文积累,实践联结策略,建立表达模型,促进深度思考,培养阅读能力,实现文化熏陶。在今后的日常教学中,我们要找准“联读教学的辐射点,在课内搭建课外阅读的指导平台,在课外实现课内阅读方法的迁移和阅读目标的实现,以最大程度地发挥“联读教学的价值。参考文献:董晓翠.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的策略分析J教育观察,2019(42):117-118.2曹鸿飞.联读:促进深度学习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19(04):29-33.3曹鸿飞."1+X+Y"联读:形成单篇、多篇与整本书的阅读链J.小学语文,2019(11):21-25.4许艳.操千曲而后晓声一一基于统编教材"1+X”式联读教学实践研究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0(20):50-51.5费浩芳章丹青.基于阅读素养提升的“1+X群书联读模式探究J.教学与管理,202108):48-50.

    注意事项

    本文(找准“联读”教学的“辐射点” 论文.docx)为本站会员(王**)主动上传,优知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优知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优知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优知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