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农村中小学生防溺水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docx
-
资源ID:1253259
资源大小:15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夏季农村中小学生防溺水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docx
夏季农村中小学生防溺水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近期气温迅速回升,汛期降雨强度加大,加之暑假即将来临,中小学生溺水事故进入了易发、高发期。当前,各地把防溺水作为校园安全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溺水事故仍然频发,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损失,让人既痛心又揪心,亟需引起高度重视并加以解决。一、存在问题一是安全防范机制不畅。一些地区认为防溺水宣传教育工作应由教育部门负责,宣传氛围不浓、群防群治合力不够、重点人员监管不到位等问题比较突出。一些河道内非法采砂、挖砂取石等问题时有发生,河道、水库等危险水域没有设置警示标志和防溺水标语,重点水域巡查监管责任落实不严,对学生戏水、野泳等危险行为劝阻不及时。防溺水联防联控机制和责任落实制度不健全,政府、学校、家庭、村社配合不紧密、责任不明确,一旦发生安全事故追责问责难度较大。二是学校安全教育缺失。一些农村中小学在防溺水教育方面只是简单地传达学习上级文件精神,完成学校安全教育管理的规定性动作,只重视前期宣传教育,后期跟踪督查不够,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只能被动开展事后整改。大部分农村学校尚未建成学校游泳池、正规场馆等基础设施,专业教师短缺,游泳、自救、救人、应急等方面的安全教育跟不上,很多学生直到大学才有机会接触游泳课程,导致孩子们在青少年时期对水性认识不够、游泳技能掌握不足,容易引发安全事故。三是学生安全意识淡薄。受长期应试教育影响,学生将更多精力花费在学业上,平时只注重文化课学习,对安全知识、安全技能的学习较少,自身安全意识不强,不能及时预见或避免潜在危险,缺乏应急处置经验,安全自救能力不强,一旦面临危险境遇,有的因害怕、紧张不能及时呼救,错失最佳救援时机,有的遇到同学溺水时,直接盲目地跳下水或“手拉手”式进行救援,容易造成连环溺水的悲剧。四是家庭教育监管不力。一些家长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不强,坚持“放养式”育儿,对孩子日常看护不紧,而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本身就比较活泼好动,对潜在危险认识不足,导致双休日、节假日等空窗期野泳溺亡事故频发。一些家长常年外出务工,留守儿童由祖父母负责监护,有的因身体原因难以较好履行监护职责,有的不能充分认识防溺水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对孩子的科学引导和适当约束,教育监管显得力不从心。二、对策建议一要完善体制机制,筑牢联防联控防线。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失职追责”原则,采取政府领导包片、干部包校的方式,组织人员赴各校开展预防未成年人溺水专项督查活动,对因工作不力发生青少年溺水事件的学校进行严肃问责。加强教育、水务、公安、新闻媒体等部门协作配合,定期巡逻危险水域,在河道、塘坝周边悬挂防溺水宣传横幅,设置安全护栏和警示牌,投放救生杆和救生圈,在水库、河道等重点部位安装高音喇叭发布预警信息和劝阻提醒,织密织牢防溺水安全网。建立代理人监护制度,鼓励教师、村组干部、高校学生等组成爱心志愿团队,扮演流动、留守儿童“爱心妈妈”“知心姐姐”等角色,定期开展交心谈心、安全教育、生活帮教等,帮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二要规范学校教育,提升安全管理质效。充分发挥学校安全教育主阵地作用,通过创新校本课程、召开主题班会、举行知识竞赛、布设防溺水宣传栏、观看溺水事件警示片、开展防溺水安全演练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掌握防溺水安全知识,增强自护自救能力。支持有条件的学校建设游泳场馆,配备专业教师,开设游泳课程,帮助青少年掌握游泳技术和救生方法,增强自我保护能力。深入摸排留守儿童、单亲儿童等特殊儿童,结合“结对帮扶爱心廿肃”工程建设,健全特殊学生“一对一”“多对一”结对关爱帮扶机制。定期对寄宿生进行心理疏导、安全培训、警示教育,加强寄宿生“空窗期”管理,及时消除各种安全隐患,预防校园安全事故发生,保障寄宿生生命安全。三要强化安全意识,增强应急自救本领。引导中小学生自觉遵守学校防溺水规章制度,充分调动学生自主能动性,在安全教育中学会自我思考、自我判断、自我保护,增强安全保护意识,选择正确、健康的娱乐方式,主动远离周边的河流、水库、池塘涝池、在建工地等危险水域。积极参加老师、家长提供的游泳技能培训班,培养良好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反应能力和意志力,锻炼过硬的游泳本领和溺水自救技能,确保危险时刻能够及时反应、冷静应对。警示教育中小学生遇到同伴溺水时避免盲目施救,引导其采取智慧施救方式。四要加强家校互动,凝聚安全教育合力。通过电话、微信、家长QQ群等方式,加强与学生家长沟通联系,引导家长增强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在放学后、双休日、节假日等离校时段认真履行监管职责,共建“家长学校”安全监管模式。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深入开展中小学高年级男生、家庭贫困生、留守儿童等重点对象家访工作,及时向学生和家长通报溺水事件,发放校园安全教育宣传资料,与家长签订防溺水安全责任书,把防溺水安全教育责任和压力传导给每一名学生监护人,督促家长特别是留守儿童监护人、单亲家长等自觉履行监护责任,为孩子成长成才提供保障。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鼓励行政村适度改造农村河湾、开辟安全河道、增设游泳池,健全完善农村公共服务设施,满足青少年休闲娱乐、健身锻炼需求。中小学生暑期溺水事件多发原因及防范对策每年夏季,尤其是暑假期间,都是溺水高发季。虽然预防溺水时时讲,但溺水事故还是年年有,预防溺水,我们要了解溺水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做好防溺水工作。Ol溺水原因(一)家长安全教育和监护责任不到位1、家长看护不力有些家长看护孩子时经常会注意力不集中,心不在焉、马虎大意、掉以轻心,只顾低头玩手机,不管孩子处境是否存在危险。【案例】深圳一小区游泳池内,一名3岁女孩发生溺水,而溺水发生时,原本应该看护女儿的妈妈却在一旁低头玩手机,并没有发现孩子溺水,幸好救生员及时发现救起了孩子。2、家长麻痹大意更有甚者,家长主动带孩子到水边玩耍时也不用心看护,导致孩子出现滑入水中或进入深水区等危险情况时不能被及时发现,造成溺水事故。【案例】泉州市,一名妈妈带着12岁的儿子在斜坡踩水玩,孩子妈妈在玩手机,一旁玩水的儿子脚下突然踩空,不慎滑入江水中,江水瞬间没过他的头顶。所幸,旁边志愿者及时出手相救,避免了一场悲剧的发生。(二)家长安全意识淡薄,心存侥幸有的家长觉得,坑塘、水库、沟渠等野外水域,没有人们说的那么危险,以前人们一直在水边玩,也没出啥事,家长就在孩子身边,更不会出啥事,于是就带孩子到野外水域玩耍盲目自信或任意而为导致孩子和自己溺水。【案例】四川一名50多岁的男子带孙子到长江边玩耍。孙子不慎落入长江,男子马上跳江营救,男子将孙子救上来后,自己却被冲向下游。【案例】爷爷带12岁的孙子到河边玩耍,孙子不小心掉入了河中,爷爷赶紧去救孙子,结果也陷入危险,另外一名男子看到后赶紧施救,然而最终三人都不幸被河水吞噬。(三)孩子自身因素导致溺水1、年龄、身体因素影响儿童喜欢玩水,但年龄小,对危险的认知能力弱,也无自救能力或自救能力较弱。【案例】9岁女孩小苏在住宅小区的游泳池玩耍时,不小心穿过游泳池深浅水区分隔带,进入了深水区,发生溺水事故。幸亏游泳池的值班巡视救生员及时发现并施救,女孩最终脱离危险。2、私自到野外水域游泳的高危行为孩子私自或者酒后去野外水域游泳,极易发生溺水事故。【案例】泰州5个高中生酒后来到江边,其中一个人下河游泳,不久出现危险,另一个学生看情况不对就下水施救,但两人都沉没水中,不幸身亡。【案例】荷泽小学一名六年级学生,周末独自一人到黄河李村段游泳,不慎溺亡。3、结伴相约、心存侥幸去野外游泳有的孩子本没想去野外游泳,但碍于同伴的邀请,抱着人多不会有事的侥幸心理,一同去水玩耍,因行为不慎导致溺水。【案例】西安市临潼区一名13岁男孩与同学游泳时溺水失踪。当时5人手拉手一起下水,其中一人提出往中间走走,过程中有人滑倒,因水流太急一名男孩被冲走。【案例】一名18岁男孩与同学相约水库边拍照,结果不慎从水库堤坝的斜坡滑落水库,尽管同行的同学一度试图营救,但两人不幸双双溺亡。4、水边玩耍、捡拾打捞物品孩子在水边玩耍,开始没想下水,但被水中游动的小鱼虾、螃蟹吸引,前去抓拾而落水;也有孩子是为了打捞落入水中的物品,不小心落入水中。【案例】海口4名初中生在海边抓螃蟹时遇险,1人被海浪卷入深水区,不幸溺亡。【案例】一少年不慎将足球踢进水中,他看水好似不深,便准备下河打捞,结果脚下一滑栽进了水里。幸亏市民和及时赶到的民警将他拉上了岸。5、盲目施救,导致多人溺水同伴落入水中,直接跳入水中或手拉手错误施救造成更多孩子溺水。【案例】海南6名男生和3名女生9人结伴到海域游玩。其中2名男生下水游泳,1人不慎溺水。见同伴溺水,岸上的4名男生赶紧下水施救,结果6名男生里有4人不幸溺亡,其中3人为学生。(四)环境因素导致的溺水1、水域隐患和施救物品的配置问题野外水域无明显警示标志和隔离屏障,工程施工形成的开放性水域、家中蓄水池、娱乐场所公共水域都存在安全隐患。野外水域没有配置竹竿和救生圈等救生物品,导致落水者不能及时得到有效救助。2、管理失责、管理者行为不当现实中,有的孩子在游泳池遇难,原因一是游泳教练或救生员管理失职,在孩子发生意外时没有及时发现及时施救。二是游泳池自身设施问题。【案例】罗女士将自己7岁的儿子送到了一家游泳健身会所学游泳,由于会所监管不力,孩子发生了溺水事件。【案例】浙江嘉兴一家游泳馆内,一名10岁左右的男孩在游泳馆游泳后准备上岸,因泳池岸边湿滑,不小心滑了一下,导致右腿被卡进了扶手里,整个身体趴在岸边动弹不得。消防救援人员立即出动,经过紧张救援,小男孩成功脱险。(五)社会因素导致的溺水孩子溺水,施救者缺乏水中救人和岸上急救技能,导致落水者不能得到及时救治。【案例】一男孩在家门口玩耍时,不小心掉在家门口的河里。奶奶把孙子救上来后,倒背着孩子跑,幸运的是路过的人紧急把孩子放在地上并做了急救,最终孩子成功得救。02有针对性防范溺水痛定思痛,通过对发生溺水事故原因的深入分析,我们要针对性地找出预防孩子溺水的措施。(一)家长要尽到监护职责家长根据自己孩子的年龄、家庭居住地周围的水域特点以及孩子的性格、平时的行为等,有针对性地对孩子做好防溺水的教育和管理。假期里,工作无论再忙,也要记得看好孩子,千万别让孩子处在无监管状态,及时叮嘱孩子远离危险水域。另外,家长尽量不要带孩子到水边玩耍,尤其是水深水急处,一旦落水,溺亡的可能性很大。孩子年龄小、顽皮,大人的教育监管是很重要的。(二)孩子的安全意识要增强一是不要私自或结伴野游,想游泳告诉大人,在大人陪同下到正规的、有救生员的场所游泳。二是不要到野外水域去玩耍或打捞东西。三是发现同伴落水,要大声呼喊,寻找施救物品(绳子、长杆等),切记不要直接下水施救或手拉手施救。一定要意识到溺水的危险性,懂得自我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