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参加“大学习、大培训、大落实”处科级干部培训班有感心得体会.docx
-
资源ID:1231396
资源大小:12.84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4年参加“大学习、大培训、大落实”处科级干部培训班有感心得体会.docx
参加“大学习、大培训、大落实”处科级干部培训班有感3月26日至29日,我有幸参加了局贯彻落实国家局“大学习、大培训、大落实”处科级干部培训班学习。培训课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精准对焦落实局2024年各项工作重点,深入解读党的自我革命深刻内涵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提升干部能力素养为目标,详细讲解了干部领导力认知与提升;立足基层工作实际,围绕加强法制建设、规范合同管理、筑牢安全基础、提升X本质安全及X监管等方面开展培训。这次培训是我人生的又一个加油站,不仅仅是学习了业务知识,更多的是深入思考应如何立足本职岗位,扛起时代重任,把个人奋斗融入党的事业中去。越听课越感到理论无穷无尽,越学习越感到自己本领不足。只有加强学习,才能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才能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感谢每一位授课老师精彩的授课,使自己增强了做好新形势下本职工作的能力和信心。有以下几点体会。用“恒心”婵去“懈怠灰尘”,常葆“赶考状态”强担当。万事践于行,基层工作往往艰辛复杂,作为年轻干部,不能简单为了谋求更优越的工作环境和发展空间错失锻炼本领的机会。作为党的干部,干事担事,是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要坚持把学习内化为工作要求、精神追求、工作职责和生活态度。要增强主动性,注重学习积累,用心主动向领导、向同事、向书本、向网络、向实践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和学习潜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即使是一颗小小的螺丝钉,也要发挥好功能,想干事、多干事、能干事,在经风雨见世面中提高自己的本领。培养树立辩证思维、战略思维、历史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系统思维和底线思维,先苦后甜,用科学思维方式指导工作实践。用“虚心”惮去“自满灰尘”,常怀“求学心态”提能力。学习是要提高履职能力,作为X系统基层职工,我们来自于不同专业背景,在不同岗位工作,日常工作中面对一些新问题和新困难,都有打不开思路、想不到办法的时候。要树立“空杯”心态,放下身姿、敢于“清零”、主动学习。主动学好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提升政治能力;主动学好各个领域新的知识,提高科学决策能力;主动学好工作中新的方法,提升抓落实能力。同时还要主动向群众学、向实践学。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唯有不断学习,才能克服本领恐慌。用“初心”惮去“躺平灰尘”,常以“奋进姿态”争先进。初心易得,始终难守。当计较付出与回报、个人得失时,就容易沦为“躺平式”干部,甚至会丧失作为共产党人的信仰追求,这样工作就会处处打折扣。要加强沟通与协调,熟练工作方法。要善于与领导、同事、相关服务单位进行沟通,要学会尊重别人,要经常反思工作、学习和生活,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要学以致用,融会贯通,明白工作方向是什么,工作重心在哪里,集中资源和精力,不断提升履职能力。我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不断提升思维能力,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立足工作需求,大胆解放思想,摆脱长期路径依赖,思想破冰引领实践突破,以改革创新精神攻坚克难。党课:切实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不断加强与改进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网络阵地建设同志们: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从社会发展史看,人类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当前正在经历信息革命。互联网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最具发展活力的领域,也是当前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主阵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网络宣传工作,科学把握互联网发展趋势、传播特征和面临的机遇挑战,提出互联网是意识形态斗争的最前沿、主阵地和主战场的判断,在此基础上作出将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中之重的重要论断,为加强网络阵地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系统分析网络阵地建设的战略意义、技术发展带来的深刻变革和加强改进的实践路径,对于树立互联网思维,积极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成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具有重要意义。一、深刻认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网络阵地建设的战略意义习近平指出:“阵地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依托”,人在哪里,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阵地就应该在哪里。当前,信息技术创新日新月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深入发展,网络环境的复杂性使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面临新挑战。“在互联网这个战场上,我们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一)汲取中国共产党不断创新宣传阵地历史经验的实践要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意识形态的产生发展是一个历史性过程,随着重大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而变化,并对社会的和谐稳定、繁荣发展产生深刻影响。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高度重视阵地的争夺和建设工作,将阵地这一军事术语借用到意识形态斗争、新闻舆论、理论宣传等领域。在革命实践中,马克思、恩格斯十分重视通过报纸这一阵地来进行理论宣传,他们认为,“报纸最大的好处,就是它每日都能干预运动,能够成为运动的喉舌,能够反映丰富多彩的每日事件,能够使人民和人民的日刊发生不断的、生动活泼的联系。”宣传舆论阵地工作既是伟大事业的开篇和先声,也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不同历史时期,我们党十分强调根据社会形势的变化、传播技术的发展,采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不同载体阵地,推进党的科学理论学习传播。围绕宣传阵地建设,党的一大决议就明确规定:一切书籍、日报、标语和传单的出版工作,均应受中央执行委员会或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的监督。1922年9月1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份政治机关报向导周报在上海创刊,开启了党的理论宣传的报纸时代。1940年12月30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正式播音,开启了党的理论宣传的广播时代。1958年3月17日,我国第一台电视机试制成功,为开启党的理论宣传的电视时代创造了技术条件。1994年4月20日,我国成功实现了与国际互联网的全功能链接,网络从“边缘媒体”变身为新闻传播主阵地,开启了党的理论宣传的互联网时代。百余年间,中国共产党先后基于报刊、通讯社、广播、出版、电视、互联网等各类媒介构建宣传舆论阵地,使社会舆论格局先后经历由线下舆论阵地转变为以线下为主、线上为辅,继而转变为线下、线上舆论阵地并重的发展历程,也在实践中形成了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基本经验。(二)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内在要求。习近平强调:“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事关党的长期执政,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福祉,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三个事关”的重要论述凸显了网络阵地建设对于党的执政、国家安全以及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互联网是当前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主阵地和舆论斗争的主战场。西方国家一直将互联网作为对中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策源地,他们声称“社会主义国家投入西方怀抱,将从互联网开始: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在互联网这个主战场上是否顶得住、是否打得赢,直接决定了能否确保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需要将网络阵地建设放在关乎国家主权和政权的全局中加以考量。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网络阵地建设,体现了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域新问题的回应,是顺应网络时代信息传播趋势,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的内在要求,也是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题中应有之义。(三)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强基固本的基本要求。习近平指出:“当今世界,谁掌握了互联网,谁就把握住了时代主动权;谁轻视互联网,谁就会被时代所抛弃。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得网络者得天下。“当下,互联网已经成为信息传播、文化交流、思想交锋和舆论斗争的主阵地,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网络舆论具有极强的渗透性和极广的覆盖面,其包含内容能直接抵达公众的心灵深处,成为影响民心的重要精神力量。作为世界网络大国,我国网民数量位居全球首位。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须把网上阵地建设作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巩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根基,须高度重视网络阵地建设,拓展网络平台、丰富网络内容、净化网络空间,打造信息发布、工作交流和数据分析平台,加强网络共建与资源互享,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互联网意识和网络文明素养,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网络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文化风尚、道德追求、行为规范、法治环境、创建机制,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立精神支柱、树价值标杆、育时代新人,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释放“最大正能量”,形成构筑网上网下“同心圆”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