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质量的影响——来自电子商务发展的证据.docx
第40卷第3期2023年5月经济经纬ECOnOrniCSCIrVeyVol.40No.3May2023数字经济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质量的影响一来自电子商务发展的证据王修梅,易法敏(华南农业大学经济菅理学院,广东广州510642)摘要将中国电子商务发展指数与2015-2018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进行匹配,运用OLS方法和Probit模型系统考察电子商务发展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子商务发展能够显著提高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质量;机制检验表明,电子商务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质量提升的作用主要源于电子商务发展的深化效应、人力资本提升效应和社会资本拓展效应;电子商务发展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质量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与个体异质性,与东部地区、未婚、老年、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农村劳动力相比,电子商务发展对中西部地区、已婚、青壮年、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质量的提升效应更大;针对特定群体农村妇女的分析结果显示,电子商务发展显著提高了农村妇女的非农就业质量。以上研究结论为数字经济背景下稳就业和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经验证据.关键词:电子商务;非农就业质量;农村劳动力;农村妇女;共同富裕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9BGL256)作者简介:王修梅(1994一),女,安徽阜阳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数字经济和农村电商研究;易法敏(1968),男,湖南澧县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数字经济和农村电商研究易法敏为本文通信作者.中图分类号:F3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096(2023)03-0055-11收稿日期:2022-06-1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引言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支撑(武可栋等,2022)。改善农村劳动力就业环境,提高农村居民就业保障,实现农村居民高质量就业,是实现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和共同富裕目标的关键0当前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提高就业质量,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是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近年来,随着数字乡村战略的实施,以互联网、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数字经济不仅推动了农村产业的有效融合,而且催生了大量新业态、新就业模式,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大量非农就业机会,也为农村妇女的求职发展增添了新机会(程欣炜等,2021;宋月萍,2021)。因此,运用互联网、电子商务等数字经济改善中国农村劳动力就业状况、提高就业质量,对释放农村就业潜力、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近年来,随着农业农村数字化由提供基础设施和信息服务为主的"接入"阶段转入以农村电商为代表的数字技术的"应用"阶段,农村数字红利逐步显现(邱泽奇等,2016),具体表现为电子商务的非农就业促进效应(秦芳等,2022),这对提高农民收入和农民自身发展能力具有积极影响0值得注意的是,当前中国处于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的关键阶段,高质量就业的意义愈加凸显。只有实现更高质量就业,才能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基础,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然而,目前探讨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质量影响的研究尚显不足,多数文献较为关注电子商务对农民增收、脱贫攻坚、城乡收入差距、乡村振兴等的影响,而忽视了其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质量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将中国电子商务发展指数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5年、2017年和2018年数据进行匹配,系统考察电子商务发展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质量的影响,并对中国农村妇女的就业质量展开研究.本文可能的边际贡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现有文献对就业质量的研究往往以宏观数据为基础,且只局限于某些指标(戚聿东等,2020)。区别于此,本文基于农村劳动力视角探究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质量的影响,拓宽了非农就业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范围。第二,相较于从工作满意度单一维度衡量就业质量,本文从工作收入、工作时长、社会保障参与(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以及工作自主性等视角研究电子商务发展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质量的影响显得更加全面0第三,本文从电子商务发展的深化效应、人力资本提升效应及社会资本拓展效应三个方面对数字经济影响就业质量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丰富了这一领域的研究。第四,对农村妇女群体的就业质量进行深入分析,为有序引导农村妇女非农就业、释放农村经济增长潜力提供了经验证据。一、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说(一)文献综述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电子商务和互联网等数字技术在农村蓬勃发展0数字经济不仅对资本、土地等传统要素的流动和配置具有变革性作用,而且对中国农村劳动力市场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具体表现为数字技术的就业促进效应和就业质量提升效应(Atasoy,2013;郭晴等,2022)。关于电子商务发展对就业数量的影响,王金杰等(2017)认为电子商务发展破除了传统社会资本对农村居民创业的限制,提高了农村居民的创业意愿;孙薇等(2021)、倪建春(2020)等研究发现,电子商务等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推动了区域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而且也催生了大量的新业态、新就业模式,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大量数字化就业机会。在就业质量方面,已有研究主要从以下方面展开:第一,构建测度就业质量的多维指标体系。当前对就业质量测算的研究涵盖宏观、中观和微观等层面。宏观层面,戚聿东等(2020)、丛屹等(2022)选取工作环境、工作报酬、工作权益、社会保障和就业能力等指标,利用主客观组合赋权法求出就业质量指数;中观层面,李宁等(2016)认为就业质量能够反映劳动力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及运行状况,包括劳动力供求状况、公共就业服务质量等;微观层面,邓睿(2020)、郭晴等(2022)认为就业质量能够反映一切与个体劳动者相关的工作状况,包括工资水平、工作强度、劳动合同、社会保障等客观维度及工作满意度、幸福感等主观维度,他们还运用等权平均法计算出就业质量指数。第二,探究影响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质量的因素。首先,基于人力资本视角,主要考察了受教育程度、工作经验和健康状况等变量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质量的影响。程名望等(2014)认为健康和教育均能增加劳动性收入;刘涛等(2021)研究发现,工作经验也可以显著促进就业质量的提升.其次,从家庭经济学视角来看,现有研究主要关注家庭成员和子女随迁对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影响(王春超等,2017;邓睿等,2018).邓容等(2018)认为子女随迁可以显著提高农民工的就业质量,且对雇主身份农民工和中高分位点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影响更明显.关于数字经济对就业质量的影响问题,现有研究主要探讨了数字技术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产业智能化)及数字经济发展对就业质量的影响首先,在数字技术应用方面,已有研究从产业智能化和人工智能技术等视角考察了数字技术应用对就业质量的影响,认为产业智能化主要通过推动行业就业结构高级化来促进劳动力实现高质量就业(王文,2020),而人工智能技术对就业质量的作用效果存在明显的阶段差异,在智能化政策提出之后,人工智能技术对就业质量影响更为明显(谭玉松等,2022)。其次,在数字经济发展方面,丛屹等(2022)、司小飞等(2022)基于宏观省级层面数据,得出数字经济发展有利于提升就业质量的结论。综上所述,虽然已有文献基于不同视角研究了数字经济对就业质量的景乡响,但从电子商务发展视角分析其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质量影响的研究尚不多见.因此,本文将补充电子商务发展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质量影响的微观现实证据和机制检验,以期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推进共同富裕提供政策启小O(二)研究假设1 .深化效应电子商务发展能提高农村劳动力工作收入、缩短其工作时长并提高其工作自主性。首先,电子商务发展能够促进农村居民创业(Georgeetal,2016),从而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工作自主性、工作效率并缩短其工作时长.其次,电子商务发展具有规模扩张效应,可以克服传统有形市场的地理限制,实现跨时空的信息匹配,拓展产品市场空间,从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推动农村就业,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O最后,劳动者与平台之间灵活的组织模式可以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工作自主性,劳动者可以运用互联网、电子商务平台进行远程工作,而更易于兼顾工作和生活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设:假设1:电子商务发展可以显著提升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质量。假设2:电子商务发展通过提高工作收入、缩短工作时长、提高工作自主性来提升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就业质量。2 .人力资本提升效应人力资本理论认为,学习可以提高人力资本水平,而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可以提升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力,进而促进就业转移与就业质量的提升。近年来,随着数字乡村战略的实施,数字经济在农村蓬勃发展,极大丰富了农村教育资源,农村居民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显著提升自身的人力资本水平,进而影响就业创业选择.一方面,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数字经济能够使广大农村劳动力以较低的成本获得教育、政策和技能等各种信息,加快其知识更新和技能提升的速度,促使其更广泛、有效地参与到数字经济相关的生产生活中,实现新的价值创造,进而提高其高质量就业的概率。另一方面,电子商务、互联网等数字技术的应用显著提高了农村劳动力与就业岗位之间的匹配效率及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效率,实现了劳动力市场的帕累托最优,从而有助于提高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质量o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设:假设3:电子商务发展通过提升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本水平来提高其非农就业质量。3 .社会资本拓展效应已有研究表明,社会资本是影响农村劳动力就业质量的重要因素(邓睿,2020)。本文将社会资本从社会网络角度划分为原始型社会资本和新型社会资本(Granovetter,1985)o首先,电子商务发展有利于维护原始型社会资本。近年来,以互联网、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数字经济被广泛应用于人际沟通,人们能够更有效地维系和增强已有的社会关系网络。中国作为一个传统的地缘社会、人情社会,“人情”能为人们带来信任、依托、互助等各种好处,有利于信息的传递和收入的提升,从而有助于就业质量的提高(王春超等,2017)。其次,电子商务发展有利于拓展新型社会资本.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ICT)满足了人们对于线上社交的需求,农村居民可以通过虚拟社交平台结识志趣相投者及有经验的人,尤其是通过电商虚拟社区,农村居民可以获得更多的社会网络资源,从而提高创业机会识别能力并拓展信息获取渠道。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设:假设4:电子商务发展通过维护和拓展农村劳动力的社会资本来提高其非农就业质量。以上分析表明,电子商务发展不仅能直接提高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质量,还能通过深化效应、人力资本提升效应和社会资本拓展效应间接提高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质量。具体作用机制如图1所示。图1电子商务发展影响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质量的机制二、模型设定与数据来源(一)计量模型设定1.c)LS眦本文分别采用OLS回归模型和Probit回归模型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质量及其分项指标进行回归分析。由于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质量、工作收入和工作时长均为连续变量,因此采用如下OLS回归模型:Yipt=b+1pt+Xpt+4+t+(1)工作稳定性及社会保障参与为二元离散变量,故采用以下二元Probit模型进行回归分析:Y;t=Pb÷1ECIpt+2Xipt+4+5+%(2)工作自主性为多元有序离散变量,故采用以下有序Probit模型进行回归分析:Z*t=b+w1ECIpt+w2Xpt+t+t(3)公式中i代表农村劳动力个体,p代表省份,t代表年份(t=2015,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