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知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优知文库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优知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1312.论我国犯罪被害人救助体系本科毕业论文.doc

    • 资源ID:1193488       资源大小:64.50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如果您不填写信息,系统将为您自动创建临时账号,适用于临时下载。
    如果您填写信息,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系统自动生成),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1312.论我国犯罪被害人救助体系本科毕业论文.doc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论我国犯罪被害人救助体系学 院:法学院 专 业:法 学 班 级: 学 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目录摘要关键词AbstractThe key words引言1一、犯罪被害人2(一)犯罪被害人的概念2(二)犯罪被害人遭受的侵害与损伤2二、我国犯罪被害人权利保护与救助现状2(一)我国犯罪被害人社会保护与救助现状2(二)我国犯罪被害人法律保护与救助现状3三、我国犯罪被害人救助体系建立的依据4(一)犯罪被害人救助体系建立的理论依据41社会契约论42恢复性司法理念4(二)犯罪被害人救助体系建立的现实依据41以和为贵的文化传统42人权保障与法治国家建设的进一步推进53国际范围内犯罪被害人权利保护运动的发展5四、我国犯罪被害人救助体系的构想5(一)犯罪人赔偿51物质赔偿62精神抚慰6(二)社会救助71社会救济由政府税收提供资金的全民福利计划72犯罪被害人救助机构73心理救助8(三)国家救助91物质补偿建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92法律援助10结语12参考文献13致 谢14论我国犯罪被害人救助体系摘 要通过借鉴国际犯罪被害人救助的实践经验并结合我国犯罪被害人救助的实际状况,强调以物质补偿和精神抚慰为主要内容和基本方式,从犯罪人赔偿、社会救助、国家救助三方面构建我国犯罪被害人救助体系。关键词 犯罪被害人 犯罪人赔偿 社会救助 国家救助On the System of Crime Victim Assistance in China AbstractAccording to draw lessons from the experiences which the crime victim assistance has been taken in international and the actual state of the crime victim assistance in China. The crime victim assistance in China comforts take the material compensation and the spirit as the primary coverage and the basic mode.We should construct the system of crime victim assistance in our country from the offender restitation ,the social assistance and the national assistance three aspects.Key words: Victims of crime Offender restitation Social assistance State assistance引 言在我国刑事司法领域,由于国家本位刑事政策理念的影响,犯罪被害人始终被置于权利救济与保护的“边缘地带”,马加爵故意杀人案、陕西安康邱兴华特大杀人案等重大致人重伤或死亡的刑事案件的被害人及其家属几乎都未能得到任何赔偿,进一步加剧了被害人的痛楚,犯罪被害人处于权利保护的边缘。因此,为实现对被害人权利的保护和救济、恢复受损的社会关系,建立完善、系统的犯罪被害人救助体系势在必行。一、 犯罪被害人(一)犯罪被害人的概念联合国为犯罪和滥用权力行为的被害人取得公理的基本原则宣言(联大第4034号决议)对犯罪被害人所下的定义是:个人或整体受到伤害包括身心损伤、感情痛苦、经济损失或基本权利的重大损害的人1。一个人可被视为被害人而不论加害于他的犯罪者是否被指认、逮捕、起诉或定罪,亦不论犯罪人与被害人的家庭关系如何,因此“被害人”一词视情况也包括直接被害人的直系亲属或其他扶养人以及出面干涉以援助遭难的被害人或防止受害而蒙受损害的人。本文所说的犯罪被害人,主要是指刑事犯罪中的自然人受害者,具体来说就是受害者及其近亲属,还包括其他因直接参与案件而受到损伤的人。需要强调的是,实践中,犯罪被害人救助指向的核心对象应该是那些遭受侵害后凭借自身资源不能恢复的被害人。(二)犯罪被害人遭受的侵害与损伤犯罪被害人救助源于被害人因犯罪行为而受到的侵害与损失。由于被害人在心理、行为等主观性特性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社会阶层等客观性特性的不同,相同或不同的罪行给不同的犯罪被害人造成的损害与损伤必然不同,但无论这些损害与损伤的类型、程度有多大差别,犯罪被害人在受害后的损害与损伤都集中体现在物质损失与精神损害两方面。犯罪被害人的物质损失包括因犯罪行为而受到的财产损失、人身伤害(包括肢体受损及死亡)、医治损伤的费用、看护治疗的费用及其它可见的有形物质损失和因犯罪行为丧失劳动能力(部分或完全丧失)、财产恢复等预期损失及其他无形的物质损失。犯罪被害人受到的精神损害则包括侵害犯罪被害人健康权而使其受到的精神损害(包括生命质量下降、寿命相对缩短、性功能丧失等)、侵害妇女性自决权而使其遭受的精神伤害、侵害生命权而使犯罪被害人及其亲属受到的精神损害等。二、我国犯罪被害人权利保护与救助现状(一)我国犯罪被害人社会保护与救助的现状_1麻国安. 被害人援助论M. 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第156页. 联合国为犯罪和滥用权力行为的被害人取得公理的基本原则宣言(联大第4034号决议).犯罪被害人救助就是在被害人受到侵害与损伤后,在被害人不能自我恢复的情况下,采取多种措施帮助被害人实现被害恢复。在国际上,犯罪被害人的社会保护与救助通常可以认为是旨在减轻被害人痛苦和增强被害人康复能力的活动的总称,其内容应该大致包括支持社团、服务热线、被害人咨询和治疗、紧急医疗服务、社会服务、保护免遭二次被害,等等1。但在我国,犯罪被害人社会保护与救助的理论研究还没有真正展开,实践活动也很少,犯罪被害人社会保护的内容和形式也比较单调,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目前犯罪被害人的社会保护主要集中在对妇女、儿童、老人及残疾人这几种特殊类型的被害人保护上(譬如当被害的对象是妇女或是被害造成了残疾的后果时,妇女联合会或残疾人联合会可以对其予以支援),但这种保护也只是一种“弱者集团的交叉保护”,2对犯罪被害人的保护还没有上升到整体保护、全面保护的高度;同时在社会本位和同情犯罪人的刑事政策理论的影响下,除上述几类犯罪被害人外,其他被害人的弱者地位被剥夺,在社会中没有专门的犯罪被害人保护机构,也无法实现对犯罪被害人的系统保护。(二)我国犯罪被害人法律保护与救助的现状世界各国对犯罪被害人的法律保护与救助主要体现在被害人赔偿、被害人补偿、被害人的权利以及法律咨询与服务等方面,目前比较制度化的就是各国制订的被害人补偿法。就我国而言,被害人权利的法律保护与救助处于极端不利的境地。目前,在立法上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完整的犯罪被害人保护的法律,犯罪被害人补偿立法还处于学理讨论阶段;在司法运行中犯罪被害人保护的最大弊端就在于被害人不能有效的参与刑事司法程序、被害人的刑事司法知情权与参与权不能切实享有,被害人成为附属于刑事案件的第三人;在执法层面无法实现法律裁判中对犯罪被害人物质补偿的有效给予,更不能通过判决的执行给予被害人一定的精神抚慰,而这又让犯罪被害人再次陷入不利境遇之中。综上所述,根据犯罪被害人的特性及其因犯罪行为所受的侵害与损伤,针对我国被害人权利保护缺乏与救助缺失的现状,笔者将从国际国内的实际出发,为我国犯罪被害_1麻国安. 被害人援助论M. 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第34页.2田思源. 论犯罪被害人的社会支援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02,(4):第80页.人救助体系的设立寻求理论支撑和现实依据,并对我国犯罪被害人救助体系的建立进行初步的构想。三、 我国犯罪被害人救助体系建立的依据(一)犯罪被害人救助体系设立的理论依据1社会契约论“平等对待和惠及包括弱势群体在内的社会合作体系中的每一个立约者”1包含着公平正义的基本原则和道德要求,这构成了犯罪被害人权利保护的社会契约基础。根据社会契约论,正义分为分配正义和矫正正义两个层次,当体现分配正义的规范被违反,矫正正义就要使受到破坏的不平等境况回到最初的平等状态,犯罪被害人救助就是一种矫正正义,犯罪被害人救助体系就是要在罪行发生后,帮助被害者实现被害恢复,保护弱者权利和利益,实现契约平等。2恢复性司法理念恢复性司法是强调修复由犯罪行为造成和暴露出的危害结果的一种司法理论,具有包容和协商的特性。恢复性司法是一种与众不同的思考犯罪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途径,目的是要求犯罪人对他们的犯罪行为及其危害结果承担责任,寻求补偿受害人的方式,使双方都能顺利地重新融入社会2。对犯罪被害人救助而言,恢复性司法的核心就在于基于传统刑事司法的弊端,为使受损的社会关系恢复到原有状态,司法应考虑犯罪者、受害者、社区各方的意见,强调对犯罪被害人的救济与帮助。恢复性司法理念下的犯罪被害人救助就是要使受损的社会关系得到修复,从而维护社会和谐,促进社会发展。(二)犯罪被害人救助体

    注意事项

    本文(1312.论我国犯罪被害人救助体系本科毕业论文.doc)为本站会员(王**)主动上传,优知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优知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优知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优知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