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答题模板与反套路解析.docx
散文类文本阅读【考纲解读】1 .考查的能力层级为理解分析,侧重于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和理解分析和鉴赏评价能力的培养。2 .考查的内容涵盖了词语(句子)的含义理解、文章的线索、行文思路、主题归纳、叙事写人的技法及作用、写景状物的特点及其作用、标题或结尾等关键语段的分析、探究分析作者的意图,把握其高超的叙事技巧等等多种类型。3 .考查形式及体例:主要是写景状物散文或叙事写人的散文和一些托物言志、抒情议论的哲理小品等。4 .应对策略:知己知彼,进行思维训练,培养阅读习惯,掌握答题技巧,创造性地使用答题模板。【散文知识包】1 .概念:散文(prose;essay)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指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是最自由的文体,不讲究音韵,不讲究排比,没有任何的束缚及限制,也是中国最早出现的行文体例。广义的散文只与韵文相对;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包括政论、史论、传记、游记、书信、日记、奏疏、小品、表、序等各体论说、杂文,其表达方式主要有抒情、议论、描写、叙事等。2 .增分两大途径:战略上高度重视,对语文的各种题型都要认真对待,做出有针对性的战略部署,不可偏废,靠临场发挥是极端错误的。战术上要精讲精练,注重真题的研读,做一定量的高质量的仿真题。仿真题一定要有针对性,一定要体现“仿真”的味道,从材料的选择、命题的设置、答案的拟制,都要高标准严要求。而评分这一块,笔者必须要强调,现在很多高三老师阅卷过程是比较粗糙的,要么图完成任务,要么磨洋工。一定要认真批阅,找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在哪里,共性的问题有哪些,个别性的问题出现的原因是什么,进而形成阅卷共识,进一步在备课组会悉心研究,找到解决问题,提高分数的关键。提分是我们的目标,提分是我们的宗旨。增分技巧【增分意识】1 .得分意识。考生要有强烈的得分意识,每一个作答环节都必须臻善臻美,力求选择题满分,主观题得高分!2 .草稿意识。不是只有数理化学科才打草稿,语文的主观题作答一定要有草稿纸上书写作答的意识,甚至养成良好使用草稿纸的习惯。尤其是文言文的翻译,必须要在草稿本上简单梳理,再誉写,这样卷面美,得分高。3 .“弄懂”意识。不独是散文阅读,大凡语文的种种题型,都必须要有一个“读懂”文本的意识,必须要有不懂不罢休的感觉。不管你是带着问题阅读,还是在文本上圈点勾画,还是其他阅读方式,弄懂文本才是做题前提。4 .术语意识。实用类文本的主观题套路性特别强,到底是六分答六点,还是三点;是筛选整合,还是归纳提炼,还是联系实际探究,每种题型设问不同,答题的模板存在着差异,但唯一不变的就是要用术语作答,体现出考生语文素养的积淀和专业性。5 .揣摩命题意图的意识。必须要养成揣摩命题意图的意识,这个题考我哪一个知识点,命题者的导向是什么,他的答案拟制有什么内在的规律和特点。这些东西需要老师经常引领学生去思考,去实践,进而形成作答的硬核素养。答题模板【常见题型模板】一、特点:形散而神聚1、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2、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等3、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主,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4、主题集中二、分类及典型写作思路:1、记叙性散文(写入、记事)窗子以外林徽因赵一曼女士阿成那一排钻天杨肖复兴简叙写作缘由一一多角度多层次写人记事一中间穿插一些细节描写一一结尾抒发情感,总结感悟。2、抒情性散文(写景、状物)空瓶子沈俊峰作者往往将所要抒发的情感具象化,运用比兴、象征、拟人等手法,或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或托物咏志,有所寄托,以达到抒情的目的。引出写作对象一咏物状景,时空拓展一中间常穿插其他景、物对比反衬一再由自然之物作拟人化延伸议论一结尾抒情言志,升华主旨。3、议论性散文(文化、哲思)在母语的屋檐下说起梅花往往在文章的开头交代议论的由头,或事,或物,然后逐层递进式议论。主旨在物(事)与理相通处。对现实的事、物有触动(触发点)一类似事情相近或相反的联想议论(联系点)一点出道理(感悟点)一结合现实议论升华(升华点)。三、散文的写作表达技巧“四角度”: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行文思路、结构,布局谋篇。散文表现手法:1.象征、衬托、对比、抑扬;2.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融情于事3.以小见大、联想与想象鉴赏表达技巧题三注意注意紧扣主题,联系语境。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因为任何表达技巧的运用,都是为了突出文章主题;注意使用术语,准确表达。熟记一些使用频率较高的表现手法的名称。表达时要善于利用文中的重要词、句。解题要领:1、如果题目未指定赏析的具体技巧,就要从修辞、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篇章结构四个角度逐一筛选,结合其常规效果,做到点面结合;考虑对表现主旨和情感的作用。2、答案要点包括:揭示手法、结合作品分析、指出效果(对表达主旨、情感所起作用)等三部分构成。四、答题步骤:建议先快速浏览题目(利用选择题了解文章大概),再有针对性地细读正文。在阅读正文时,把重点句、难点句,你觉得印象深刻的语句,起过渡作用的词句,段落中心句,段首、段尾句做适当标注,以便快速查找。五、散文的线索、思路1、散文的常用线索有:感情线索、事物线索、人物线索、思绪线索、景物线索、行程见闻线索、时空线索等。 以物脸的散文一般以作者对“物”的理解或情感为线索; 与量散文一般以游踪或某一景物为线索; 叙事记人散文一般以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或与人物交往的过程为线索; 我情散文往往以感情为线索。2、“四看”找线索:看标题;看时空词语;看物、看议论抒情句3、线索的作用:令结构方面:组织材料,贯穿全文;使结构清晰,情节集中紧凑;使行文富有变化。令内容方面:不断深化突出情感、主旨。令物象:呼应、象征4、剖析思路类题解题方法:紧紧抓住文本标题和文中标志性语句;分析情感脉络;把握语段衔接特点:总分、并列(对比)和层进。从分析文章的段落层次入手,看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构思全文的。从文章的写作目的、中心主旨入手,看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选择材料,运用哪些技巧来突出中心或吸引读者的。从表现文章主旨的效果入手,分析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文章的结构,为什么要运用这些艺术构思。六、散文语段作用:1.开头段的作用。(参看小说部分)2 .中间段的作用。(1)比较短的段落,作用:承上启下(过渡)(具体化)前后呼应;照应开头;呼应结尾;是全文内容、思路的转折点;引领、引起下文的作用。(物一人,景一情,事一理,叙一议、正一反等)(2)比较长的段落,描写的往往是主要物象,作用:拓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或照应前文。3 .插入段的作用:与上下文构成虚实相映、正反对照、层进烘托、总分关系;对全文中心起强化、突出作用;在结构上宕开一笔,形成波澜。4 .结尾段的作用。(见小说部分)5 .反复出现的句子的作用在内容上,有突出主旨,强化感情等作用;在结构上,有交代线索、前后呼应等作用。在表达效果上,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有强化或一唱三叹之效。七、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句子的含意有基本含意和深层含意之分。句子的深层含意,如哲理意义、隐喻意义等,这样的句子须在总览全篇、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去理解。1 .注意确认句子的基本意义。2 .注意结合具体语境,探明句子的特定意义。3 .注意审美鉴赏,体会句子的表达作用。4 .注意句中的修饰、限制成分,分析本句结构,理解结构复杂的句子的表达效果。5 .注意着眼整体,联系主旨领悟句子的含意。6、关键词语突破法;7、句子位置突破法。答题模板:这个句子的意思是,采用了的修辞手法(或表达方式),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的特点(表层含意),突出了(深层含意),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八、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体现作者情感态度或主旨的词语;运用了一定修辞手法的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非常出色的动词、形容词、叠词等;有特殊含义的动态性词语。理解词语含义“5法”:联系上下文句;借助固有含义;紧扣关键词句;分析修辞特点;明确指代内容。九、散文表现手法总结:象征:使抽象的思想、概念形象化,使思想感情含蓄、耐人寻味。渲染:对环境或次要形象进行浓墨重彩的描写,突出主要表达对象。为下文主要形象出场制造“烘云托月”的效果。抑扬:使文章曲折有波澜,突出喜欢赞美或批评讽刺之情对比:突出事物特点,使形象鲜明(无主次之分)衬托: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特点,强化思想感情(有主次之分)联想和想象:使文章内容深刻丰满,形式上变化多姿,生动活泼。以小见大:通过小人物、小事件来表现社会整体或社会现象,起到升华文章主旨的作用。虚实结合:既描写眼前之景(实)又引发相关联想(历史典故、相关事例、自身回忆)丰富文章内容,增添文章内涵,突出事物本质特征,鲜明刻画人物性格特点,集中揭示文章主旨。点面结合:通过面上的大环境、大背景和点上的具体描写,粗放与特写的结合,更好地表现主题。九、物象解读“由表及里3步骤'1、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形态、色泽、特征)和环境特点。2 .挖掘物象的内在品格(内涵、本质、精神)抓物与志的“契合点”。3 .点明体现的作者的某种情感或表达的作者的某种向往、追求。4、精准概括物象的多重意蕴:有实指义、指代义、双关义、象征义、主题义,要结合散文的情节、人物环境和主题来思考。5、精准分析物象的作用:令艺术构思方面:主要物象多为全文的线索内容主旨方面:充实内容、深化升华主旨、营造氛围、创造意境、衬托暗示环境。令主要物象方面:对比、衬托、类比、虚实相生,使主要物象更加鲜明突出。令布局谋篇方面:开头结尾的策划,详略主次的安排,行文线索的贯穿,过渡照应的勾连,伏笔悬念的设置。令联系文章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作品内容,作相关、相似甚至相反的联系、想象,快捷把握作者情感。【反套路新题型】题型方法指导【提问方式】1 .一位学者认为,人类“与其看风景,不如看灵魂”。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结合本文或其他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2 .这篇散文朴实际厚,语淡情浓。有人说,作品的风格就是作品中人物的性格。请结合文中代办员这个人物,谈谈你对这一说法的理解。(6分)3 .贺兰山岩画创作时代距今十分遥远,作者在欣赏时却嗅到一股熟悉的气息,这源于他独特的审美方法:作者从贺兰山岩画鲜明的艺术特点中,思考和感悟华夏民族文化的性格与特质,从而深化了对民族文化的理解与认同。试借助这种审美方式,谈谈你对生活中某种美的事物的认识与思考。(6分)4 .文章以“叩神农”为题,意味深长,蕴含着作者深沉的情感与深刻的思考,请谈谈文章带给你的感悟。(6分)通过以上的提问方式,我们可以发现这类题目的题干通常有三部分构成,即导引语、指令语和限定语。导引语,即题目中引导性的语言,有文学评论,有文中的关键句,有相关的阐释与说明,给学生的思考起到指引的作用,如“这篇散文朴实醇厚,语淡情浓”等。指令语,由动词和对象构成,它们共同对学生发出做题的指令,如“谈谈”、“结合”等,对象有“某一种美的事物”、“这一说法”等。限定语,限定文本的范围和动词的角度,如“结合本文”、“借助审美方式”、“结合文中代办员这个人物”等。【考题回放】(北京朝阳一模)贺兰山岩画创作时代距今十分遥远,作者在砍赏时却嗅到一股熟悉的气息,这源于他独特的审美方法:作者从贺兰山岩画鲜明的艺术特点中,思考和感悟华夏民族文化的性格与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