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区“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docx
房山区“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草案)2005年12月刖百一、形势与现状(一)“十五”科技发展回顾。1.农业科技进步明显,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优化2 .科技提升传统产业效果显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3 .科技投入逐步加大,科技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4 .科技普及不断加强,全区人民科技文化素质明显提高(二)新机遇与新挑战。1 .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迫切需要科技的有力支撑2 .建设创新型城市为科技发展开拓广阔空间3 .新的功能定位向科技发展提出全新课题4 .建设现代化新房山对科技工作提出更高要求(三)主要问题。二、指导思想与目标(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三)发展目标三、主要任务(一)提升科技服务“三农”能力,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1 .促进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2 .推进农村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3 .依靠科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4 .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科技支撑(二)增强重点产业技术竞争力,促进结构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1.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2,促进传统产业技术升级5 .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三)提高科技支撑社会全面发展能力,促进和谐社会发展1 .提高城市建设和管理的科技水平2 .依靠科技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3 .集成运用科技手段促进人民生活质量改善4 .大力推进科普事业发展(四)强化科技自身发展能力,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1.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5 .加强科技基础性工作6 .加强知识产权工作7 .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四、重点科技项目(一)关闭矿山后生态修复和可持续发展科技示范(二)北京石油化工和新材料产业基地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三)新型建材产业竞争力提升科技示范(四)“产业引领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五)区域特色农产品深加工系列技术开发和应用(六)科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工程(七)科技促进新农村建设示范工程(八)新城建设与管理科技示范工程五、保障措施与支撑条件(一)切实加强对科技工作领导(二)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三)优化科技发展的政策环境(四)积极开展科技交流与合作(五)努力营造良好社会文化氛围房山区“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是房山区“十一五”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十一五”时期全区科技发展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制定和组织实施房山区“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对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科教兴房”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升全区的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推进文明、和谐、现代化新房山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规划依据房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北京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以及区委、区政府关于促进科技发展的重要决策和要求等编制而成。本规划执行期为2006年2010年。一、形势与现状(一)“十五”科技发展回顾。“十五”期间,全区深入贯彻实施“科教兴房”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充分利用首都科技资源和优势,各项科技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科技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l三Jo1 .农业科技进步明显,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十五”期间,大量先进适用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较大幅度地提高了农业的整体科技水平,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培育和发展食用菌、红小豆等一批区域特色优势产业,涌现出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强了农村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示范,积极培育各类农民专业经济技术合作组织,充分发挥各类农业科技推广机构作用。农业信息化快速发展。在农业标准化、农产品安全体系建设、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科技作用日益显现。2 .科技提升传统产业效果显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十五”期间,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全区共投入资金7.4亿元进行企业挖潜技术改造。一批工业企业积极依靠高新技术改造生产技术、工艺,产品更新换代加快,企业的装备条件、检测手段等得到进一步提升。“十五”期间,全区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5家。截止2005年底,高新技术企业产值累计达到19亿元,利税达到15.8亿元。民营科技企业“十五”期间发展169家。截止2005年底,累计完成技工贸总收入21.9亿元,利税达到4.5亿元。3 .科技投入逐步加大,科技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十五”期间,科技三项费和科学事业费占区财政支出比例达到0.44%O充分利用国家、市的政策支持,五年共承担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23项,市级科技计划项目47项,实施区级科技计划项目226项。通过科技资金的引导作用,初步形成多元化投融资格局。科技对接渠道进一步疏通,科技对接机制初步形成。通过与首都经济创新体系和创业孵化体系的对接,提高了我区创新服务能力和创业孵化能力;通过与首都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的对接,增强了我区科技创新能力;通过与驻区的中央、市属科研、企事业单位对接,以项目合作为纽带,带动了全面科技协作。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科技管理能力不断提高,科技服务水平和效率不断改进。4 .科技普及不断加强,全区人民科技文化素质明显提高。“十五”期间,我区成为全国科普示范区,跨入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区行列。科普型社区创建工作取得实效。以实施科普项目为载体,不断提升旅游文化品位,促进了旅游产业发展。科技人才引进工作进展顺利,共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才6千多名。大力开展农民科技培训,通过远程教育网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3万人次;举办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班1900期,共培训7万人次;开展农民绿色证书培训,6300余人取得证书。全区劳动者科技素质进一步提升。(二)新机遇与新挑战。“十一五”期间,将是我区加速工业化、城市化的重要时期,这为科技发展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也提出严峻的挑战。1 .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迫切需要科技的有力支撑。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成为统领今后各项工作的纲领。这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化落实“科教兴房”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将科技工作摆在全区工作的重要位置,创新发展模式,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和节约型社会建设。2 .建设创新型城市为科技发展开拓广阔空间。按照实施首都创新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要求,北京科技工作将按照“一个转变、两个加强、三大行动”的总体工作思路,着力实施八大主题计划,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引领和支撑作用,这为我区科技发展指出了方向,也带来了新机遇。要求全区科技工作必须紧紧围绕我区总体发展战略统筹部署,依据“整合科技资源,服务社会发展”的定位,实现科技发展的新突破。3 .新的功能定位向科技发展提出全新课题。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明确我区是“首都城市发展新区和面向区域发展的重要节点”,承担“引导发展现代制造业、新材料产业(石油化工、新型建材),以及物流、旅游服务、教育等功能”。新的区域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重点,向科技工作提出一系列全新课题,科技发展任务重大而艰巨。4 .建设现代化新房山对科技工作提出更高要求。我区已经进入调整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时期,煤矿和部分非煤矿山的逐步关停,新型替代产业的培育和发展;两城八镇和现代化新农村建设,以及和谐社区、和谐村镇建设等任务异常艰巨,这对科技工作提出更高要求。(三)主要问题。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我区科技发展仍存在许多矛盾与不足,科技发展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产生的巨大需求:一是区域创新体系尚待完善,科技发展环境仍需优化。区域创业孵化体系和创新服务体系建设亟待加强,科技发展基础条件和政策环境仍需完善。科技工作发展不平衡,部分乡镇科技工作比较薄弱。二是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企业尚未真正成为科技创新、科技投入的主体,新型产学研合作机制亟待建立。三是科技投入不足,资源整合力度不够。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重大科技项目的组织实施,导致科技项目规模偏小,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不够。“十一五”时期,是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我区经济社会实现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新的功能定位把房山历史地推向新的发展阶段,依靠科技进步推动我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技工作肩负的重要使命。二、指导思想与目标(一)指导思想:“十一五”期间,房山区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深入贯彻落实“科教兴房”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的需求,以新城和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重点,以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为抓手,加强资源集成,积极利用首都科技资源优势,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为建设文明、和谐、现代化新房山做出积极贡献。(二)基本原则:根据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部署以及科技工作特点,“十一五”期间房山区科技工作遵循以下原则:1 .立足区情,体现特色。从我区的实际出发,依据新的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方向,围绕房山区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的迫切需求,确定我区科技工作的战略重点,形成科技工作的特色。2 .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根据我区科技资源特点和科技发展基础,明确工作思路,统筹部署科技工作。强化科技自身发展能力的同时,注重提高科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加强科技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提高科技对社会全面发展的支撑作用。从而实现科技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3 .整合资源,创新集成。按照“整合资源,促进发展”的理念,集成和整合区内外科技资源。加强与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衔接,与区内相关部门和行业发展规划的衔接,形成全区上下普遍重视科技工作的局面;加强与北京市科技发展规划的衔接,与科技工作八大主题计划的对接,充分利用首都科技创新资源优势,服务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4 .突出重点,提升能力。围绕我区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科技需求,遴选和组织实施一批具有较强牵动作用的科技项目,切实解决科技项目分散、低水平重复的问题。着力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提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三)发展目标:“十一五”期间,房山区科技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建立和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显著提高重点产业技术竞争力、科技服务“三农”能力、科技支撑社会全面发展能力,以及科技自身发展能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高全区人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为完成全区经济社会总体战略目标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到2010年,科技发展的具体目标是:1 .产业技术水平明显提高。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数量超过100家,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年均增速超过15%;民营科技企业数量超过400家。石油化工、新型建材等制造业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农业和服务业部分领域的技术水平处于全市先进行列。2 .科技对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显著提升。科技发展为新城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以及人口、资源、环境等领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3 .全区人民素质明显提高。每万人拥有科技人员达到500人;建立比较完备的劳动力培训体系,累计培训人员超过10万人次。科技普及工作取得新进展。4,全社会科技投入稳步增加。区财政科技支出年均递增15%以上,占全部财政支出比例力争达到L3%。区域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3%,高新技术企业超过5%o三、主要任务(一)提升科技服务“三农”能力,促进新农村建设。“十一五”期间,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应用能力为重点,逐步建立科技服务“三农”的长效机制,为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促进农民增收、推进现代化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保障。1.促进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围绕食用菌、豆类、磨盘柿、干果等区域特色或唯一性农产品,加强生产、深加工等系列关键技术研发,加强相关技术标准研究、制定与推广,培育和提高农业产业化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