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知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优知文库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优知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GB_T18883-202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docx

    • 资源ID:1168700       资源大小:324.58KB        全文页数:5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7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7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如果您不填写信息,系统将为您自动创建临时账号,适用于临时下载。
    如果您填写信息,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系统自动生成),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GB_T18883-202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docx

    ICS 13. 040. 01CCS C 51OB中华人民共和家标准GB/T188832022代替GB/T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Standardsforindoorairquality2022-07-11发布2023-02-01实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目次前言I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室内空气质量要求25 室内空气质量指标测定与评价3附录A(规范性)室内空气质量指标检测技术导则4附录B(规范性)甲醛的测定9附录C(规范性)苯、甲苯、二甲苯的测定12附录D(规范性)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的测定23附录E(规范性)可吸入颗粒物中苯并a花的测定30附录F(规范性)可吸入颗粒物和细颗粒物的测定34附录G(规范性)细菌总数的测定36附录H(规范性)氢的测定38参考文献44JU三-三刖百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代替GB/T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与GB/T188832002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a)增加了“细颗粒物”“1小时平均”“8小时平均”和“24小时平均”等4个术语和定义(见3.3、3.53.7);删除了“标准状态”术语和定义(见2002年版的3.4);更改了“室内空气质量指标”“可吸入颗粒物”和“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3个术语和定义(见3.1、3.2和3.4,2002年版的3. 13.3);b)增加了三氯乙烯、四氯乙烯和细颗粒物等3项指标及要求(见4.2);c)将“空气流速”更改为“风速”(见4.2,2002年版的4.2);d)将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备注中的“夏季空调”和“冬季采暖”,更改为“夏季”和“冬季”(见4.2,2002年版的4.2);e)将“菌落总数”更改为“细菌总数”(见4.2,2002年版的4.2);I)更改了二氧化氮、二氧化碳、甲醛、苯、可吸入颗粒物、细菌总数和氨等7项指标要求(见4.2,2002年版的4.2);g)更改了氨的控制要求,将“行动水平”修改为“参考水平”(见4.2,2002年版的4.2);h)增加了环境要求、样品运输和保存、平行样检验、结果表述、实验室安全等技术内容(见附录A的A21、A.7、A.9.4、A.10.2、A.11);i)更改了温度、相对湿度、风速、新风量、臭氧、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氨、甲醛(分光光度法)等11项指标的测定方法和方法来源,增加了三氯乙烯、四氯乙烯和细颗粒物的测定方法和方法来源,增加了推荐采样方法参数(见附录A,2002年版的附录A);j)增加了甲醛(高效液相色谱法)、苯并a花、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氨等5项指标的测定方法(见附录B、附录E、附录F、附录H),更改了苯、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细菌总数等3项指标的测定方法(见附录C、附录D、附录G,2002年版的附录B附录D)。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木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复旦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科技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大学、首都医科大学、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施小明、徐东群、李活活、朱英、阚海东、张寅平、孙全富、夏俊杰、段小丽、程义斌、王先良、王秦、唐宋、赵峰、杨艳伟、王宗爽、郭新彪、张海靖、武云云、陆一夫、余淑苑、孙志伟、黄进、白志鹏、张炫、刘园园、方建龙、孙波、刘宁、杜艳君、李成橙、孙庆华、常君瑞、李亚伟、阳晓燕、董4他陈晨、班婕、李韵歌陈J理、李峥、王狮、王琼、瞧、李霞、陶晶、题西、翎卜、刘括、徐春雨、周军、宋延超、张永、张锐。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2002年首次发布为GB/T188832002;本次为第一次修订。室内空气质量标准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室内空气质量的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和放射性指标及要求,描述了各指标的测定方法。本文件适用于住宅和办公建筑物,其他室内环境参照本文件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T12372居住区大气中二氧化氮检验标准方法改进的Saltzman法GB/T14669空气质量氨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GB/T15435环境空气二氧化氮的测定Saltzman法GB/T16128居住区大气中二氧化硫卫生检验标准方法甲醛溶液吸收-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GB/T16129居住区大气中甲醛卫生检验标准方法分光光度法GB/T18204.1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第1部分:物理因素GB/T18204.2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第2部分:化学污染物GB/T27476.5检测实验室安全第5部分:化学因素GB/T32465化学分析方法验证确认和内部质量控制要求HJ93环境空气颗粒物(PMlO和PM2s)采样器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HJ/T167室内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HJ533环境空气和废气氨的测定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HJ590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紫外光度法3术语和定义GB3095-2012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室内空气质量指标indoorairqualityindicator室内空气中与人体健康有关的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和放射性指标。3.2可吸入颗粒物inhalableparticulateInatter;PMio悬浮在空气中,粒径(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或等于IOUm的颗粒物。来源:GB30952012,3.3,有修改3.3细颗粒物fineparticulatematter;PM2S悬浮在空气中,粒径(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或等于2.5Hrn的颗粒物。来源:GB30952012,3.4,有修改3.4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otalvolatileorganicCompoundsjTVOC使用TenaXTA或等效填料吸附管采样,非极性或弱极性毛细管色谱柱(极性指数小于10)分析,保留时间在正己烷和正十六烷之间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3.51 小时平均1-houraverage任何1小时污染物浓度的算术平均值。来源:GB30952012,3.83.68小时平均8-houraverage连续8小时污染物浓度的算术平均值。来源:GB3095-2012,3.0,有修改3.724小时平均24houraverage一个自然白24小时污染物浓度的算术平均值。来源:GB30952012,3.10,有修改4室内空气质要求4.1 室内空气应无毒、无害、无异常嗅味。4.2 室内空气质量指标及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室内空气质量指标及要求序号指标分类指标计量单位要求备注01物理性温度,C2228夏季1624冬季02相对湿度%4080熨季3060冬季03风速m/s0.3熨季近0.2冬季04新风量m3(h人)230一05化学性臭氧(。3)mgm30.161小时平均06二氧化氮(NO2)mgm30.201小时平均07二氧化硫(SO2)mgm30.501小时平均08二氧化碳(CoJ%0.101小时平均09一氧化碳(CO)mgm3101小时平均10氨(NH3)mgm2W0.201小时平均11甲醛(HCHO)mgm3W0.081小时平均12茉(CgHe)mgm30.031小时平均表1室内空气质指标及要求(缥)序号指标分类指标计量单位要求备注13化学性甲苯(C,%)mgm30.201小时平均14二甲苯(CHJmgm30.201小时平均15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Omgmj0.608小时平均16三氟乙烯(CzHCb)mgm,0.0068小时平均17四氯乙烯(CzCh)mgm30.128小时平均18苯并a花(BaP)ngm31.024小时平均19可吸入颗粒物(PMlg)mgm30.1024小时平均20细颗粒物(PMas)mgm,0.0524小时平均21生物性细菌总数CFUm3150022放射性氨(2Rn)Bqm3300年平均(参考水平4)4体积分数。指可吸入颗粒物中的紫并a在。至少采样3个月(包括冬季表示室内可接受的最大年平均氨浓度,并非安全与危险的严格界限。当室内氨浓度超过该参考水平时,宜采取行动降低室内氨浓度。当室内氨浓度低于该参考水平时,也可以采取防护措施降低室内氢浓度,体现辐射防护最优化原则。5室内空气质指标测定与评价5.1 室内空气质量指标测定按照附录A附录H执行。5.2 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和放射性指标的全项测定结果均符合本文件的要求时,评价为室内空气质量符合本文件。任意一项指标的测定结果未达到本文件的要求时,评价为室内空气质量不符合本文件。单项指标的测定结果符合本文件的要求时,评价为室内空气中该指标符合本文件。附录A(规范性)室内空气质指标检测技术导则A.1概述本导则规定了室内空气质量指标检测的点位布设、采样时间和频次、采样仪器、采样方法、采样记录、样品运输和保存、检验方法、质量保证措施、结果计算及表述和实验室安全。各类室内空气质量指标测定方法中已有明确要求的,以测定方法为准;没有要求的,可参照本导则。A.2点位布设A.2.1环境要求采样前,应关闭门窗、空气净化设备及新风系统至少12ho采样时,门窗、空气净化设备及新风系统仍应保持关闭状态。使用空调的室内环境,应保持空调正常运转。物理性指标的测量和室内氮累积测量(固体核径迹测量方法),以及其他未能满足前述要求情况下的测量,应在房屋正常使用状态下进行。A.2.2采样点数采样点的数量应根据所监测的室内面积和现场情况而定,正确反映室内空气污染物水平。单间小于25m2的房间应设1个点;25m250m2(不含)应设2个3个点;50m2100m2(不含)应设3个5个点;100m2及以上应至少设5个点。A.2.3布点方式单点采样在房屋的中心位置布点,多点采样时应按对角线或梅花式均匀布点。采样点应避开通风口和热源,离墙壁距离应大于05m,离门窗距离应大于1m。A.2.4采样点高度原则上应与成

    注意事项

    本文(GB_T18883-202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docx)为本站会员(王**)主动上传,优知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优知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优知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优知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