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院专业毕业论文5篇汇编.docx
音乐学院专业毕业论文5篇汇编音乐学院专业毕业论文(一)题目:简析舒曼钢琴套曲蝴蝶的音乐特征及其演奏院(系、部):音乐学院专业:音乐学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摘要】舒曼的蝴蝶是他早期钢琴创作的精品,乐曲中充斥着明艳的色彩和独特的个性,其艺术修养和演奏难度都比较高,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以作品为研究对象,就其音乐特征和演奏技巧方面进行具体的分析,希望能更好地诠释出音乐内容。【关键词】舒曼;蝴蝶:音乐特征;演奏技巧;AbstractSchumann,s"butterfly"ishisearlypianoworks,musicisfilledwithvividcolorsanduniquepersonality,hisartisticaccomplishmentandplayingdifficultyishigh,haveimportantresearchvalue.Astheresearchobject,basedontheworkswithrespecttoitscharacteristicsofmusicandperformanceskillsintheaspectsofconcreteanalysis,hopingtobetterinterpretthemusiccontent.Keywordsschuman;butterfly;musicalcharacteristics;playingskill目录中文摘要1ABSTRACT1绪论21 .舒曼与标题性音乐31.1 舒曼生平介绍及钢琴代表作31 .2标题性音乐32 .钢琴套曲蝴蝶的音乐分析32.1 钢琴套曲蝴蝶的创作背景32.2 钢琴套曲蝴蝶中的音乐形象43 .钢琴套曲蝴蝶的演奏技法分析44 .结语86 .谢词97 .参考文献(ReferenCe)9罗伯特.舒曼(18101856)是第一个把独立的钢琴小曲串联成一个钢琴艺术整体的德国作曲家,他创作了许多优秀钢琴作品,其中以蝴蝶最具有代表性。全曲由12首短曲组成,曲子与曲子之间存在着明艳色彩和独特个性之间的对比,作品的艺术修养和演奏难度都相当高,在许多钢琴作品中也有着独特的艺术价值。而标题性钢琴套曲的出现,也深刻地体现了舒曼在音乐创作上的最高成就。本课题集中地就蝴蝶这部作品中的音乐特色及其演奏方法进行深悉,努力解决弹奏中会出现的技术难点以及情绪情感的表达,希望给大家做一个参考。1 .舒曼与标题性音乐1.1 舒曼生平介绍及钢琴代表作舒曼是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代表人物,是德国著名的作曲家、音乐评论家,也是非常有个性的作曲家之一。他出生于德国小镇茨维考,从小就爱好文学和音乐。六岁学习钢琴,7岁开始作曲,16岁进入莱比锡大学学习法律,19岁又进修钢琴,帕格尼尼的一次钢琴演奏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使他放弃了学习法律,主攻音乐。后来因为残酷的训练方式损伤了他的手指,所以成为演奏家的理想破灭了。从此,他将全部精力转向了作曲和音乐评论。1834T844年,他创办了新音乐杂志,宣传自己的浪漫主义音乐观。他认为音乐的表现、感情的流露,能够传达艺术家对于世上一切事物的情感体验。这种浪漫主义倾向清晰地反映在他的一系列钢琴作品中,包括钢琴组曲蝴蝶、狂欢节、大卫同盟舞曲、童年情景、C大调幻想曲等。1. 2标题性音乐蝴蝶是一首典型的标题性钢琴套曲。作品里的十二首钢琴小曲都有相应的标题,由此形成了标题性音乐。"标题性音乐”是指浪漫主义时期的作曲家用诗歌、文学或者图画来表现他们的音乐,而这些音乐内容就是通过标题来说明的,因此叫做“标题性音乐”。舒曼用“蝴蝶”这个与乐曲本身没太大联系的词语作为大标题,也恰好体现出它对于“自由”的追求。这里的“自由”,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整首套曲的结构形式显得自由而“松散”。(这里的“松散”不是真正结构上的松散,而是形散,神不散)二、套曲小标题的选择较“自由”,舒曼选择了一个脱离乐曲内涵的小标题,但他的初衷却是为了让听众在欣赏的过程中随着旋律的进行而充分地发挥出想象力,去幻想作品中的意境。2 .钢琴套曲蝴蝶的音乐分析2.1 钢琴套曲蝴蝶的创作背景蝴蝶这部作品充分显示出舒曼独特和浪漫的人格魅力。它源于作家让我尔的小说轻率的年代中的最后一章幼虫之舞,写的是一个假面舞会的故事,描写了一对性格完全不同的季生兄弟巴尔特和布尔特同时爱上一位漂亮姑娘维娜的浪漫爱情故事。小说中,这个委婉的爱情故事为舒曼创作蝴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于是他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部套曲。全曲共包括十二首小曲,分别是化妆舞会、巴尔特、布尔特、假面舞会、维娜、布尔特之舞、交换假面、招供、愤怒、卸装、急忙、终场。2.2 钢琴套曲蝴蝶中的音乐形象蝴蝶这个名字是由小说改编而来。小说中的爱情故事讲述的是,在一个化妆舞会上,布尔特看见了正在跳舞的巴尔特和维娜,于是就换了巴尔特的衣服打扮成他的样子,来到维娜的身边,维娜误以为他就是巴尔特,于是两人同时向对方表达了爱慕之情,后来事情水落石出,布尔特最终离开了,成全了巴尔特和维娜。作品中的音乐形象:第一首化妆舞会,展现的是舞会完美的开场。第二首巴尔特,形象地给我们展现出瓦尔特活泼、快乐的人物特征。第三首布尔特,可以体现出“布尔特”这个人物稳重、踏实的性格特征。第四首假面舞会,生动地表现出少女轻盈的舞步与迷人的姿态。第五首维娜,主要描写的是维娜出场时华美,高雅的形象以及与布尔特一见钟情的场景。第六首布尔特之舞,主要描绘的是巴尔特得知布尔特和维娜一见钟情之后表现出的焦急、紧张的心情。第七首交换假面,主要描写巴尔特和布尔特交换面具的场景。等等。第八首招供,描写的是维娜表明了自己的态度,选择了巴尔特的情景。第九首愤怒,小标题叫“愤怒”,其实是维娜撒娇的表现,充分向我们展现出这个人物的性格特色。第十首卸妆,描绘的是一个非常热闹的舞蹈场面。第十一首急忙,讲述了布尔特知道维娜喜欢巴尔特之后,匆忙地离开了舞会的情景。第十二首终场,以巴尔特和维娜的圆满爱情收场。3 .蝴蝶的演奏分析1 .引子引子是D大调的旋律,3/4拍节奏,由六小节构成,中速演奏。1-4小节都是呈上升趋势并作渐强处理。弹奏5-6小节时,努力控制好手指力度,弱奏,缓慢结束。引子的内容就预示着舞会即将开始。2 .第一首“化妆舞会”承接引子中的D大调调性,采取舞曲的3/4拍节奏。1-8小节,运用上行横向八度音阶来展现舞会完美的开场。9T2小节,注重切分节奏的运用,在力度上面,要迅速地弱下来,并突出里面的切分音,带点诙谐和幽默的色彩,然后再进入到主题旋律,充分地呈现出舞会的热闹气氛。这里需要重点提出的是八度音阶的指法问题,用3、4、5指的连接要将旋律连贯完整地弹奏出来,并且演奏者在弹奏时要求贴键,大臂放松,这本身就是个技术难点。(见谱例D(谱例1)3 .第二首“巴尔特”这首小曲的速度是急板,整体调性由降E大调转为降A大调。1-4小节以一连串的琶音做铺垫,然后转入降A大调的旋律部分。这一段集中采用了落滚这一技巧,用力但不死板,轻巧而不松垮,形象地给我们展现出瓦尔特活泼、快乐的人物特征。(见谱例2)(谱例2)4 .第三首“布尔特”这首小曲与第一首有相似之处,它们都是运用八度音阶旋律作为整首小曲的线索,但是表达出的音乐情感却相差甚多。第一首表达的多是热闹、喜悦之感,而这一段的音乐却略显厚重,严肃。小曲调性由升f小调转到A大调再转至升f小调。1-8小节的左手部音乐是本曲的主题旋律。在弹奏时,左手的八度音要扎实,稳固。这八个小节的旋律是一气呵成的,所以要连贯地演奏,因为是3/4拍节奏,所以还要稍微突出节拍重音。9-17小节时,弹奏右手的八度旋律时,要做到手臂、手腕和指尖的统一,声音有弹性,力度均匀。最后17-25小节,出现了主题旋律的先后开始,即右手旋律已经进行了两小节,左手相同的旋律紧接着出现,也就形成了“卡农”,然后渐入尾声。(见谱例3)(谱例3)5 .第四首“假面舞会”这部分是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1T6小节是第一部分,A大调,旋律轻松活泼。在演奏时,要注意放松大臂,掌关节撑住,手腕不能僵硬,富有弹性,贴键弹奏,这样发出来的琴声才会优美动听。17-32小节是第二部分,升f小调,听起来的感觉要比第一部分更浓烈,一方面,表现为情绪速度上的丰富变化,另一方面,是因为和弦为这部分的音乐增加了鲜艳的色彩,所以在听觉效果上就比第一部分要丰富的多。演奏中要求手腕做好落提的动作,落键要稳,离键要轻,并且要控制好音色,这样有利于表现音乐的情感变化。33-40小节为本段的第三部分,与第一部分相比较,气氛被渲染的更加热烈。最后41-48小节就是再现部,又一次回到了主部主题音乐中。6 .第五首“维娜”这是一首抒情性的降B大调小曲,三部曲式。1-9小节的旋律较舒缓,弱奏,不过要突出上方声部旋律,也就是要求小指要勾住旋律音。乐句的呼吸也极为重要,需要观察乐句之间的联系。左手声部要突出低音旋律,与上方声部相呼应。9-12小节,调性转为g小调,音乐表现性增强,在浓烈的和弦衬托下,突出左手旋律音,然后由sf-p。13T9小节的旋律再次展现其优雅、抒情性,与前面的和弦形成强烈的对比。这里要强调的是和弦的弹奏,手腕要特别快地将指尖推至键盘底,再快速地提起,注意手腕不能抬得过高,不然弹下一个和弦的时候时间不够。本曲19-26小节为再现部,主题旋律演变为八度进行着,明亮而宽阔,愈加渲染当时的情景。(见谱例4)(谱例4)7 .第六首“布尔特之舞”这首小曲中多用切分节奏且调性变化多,是经典的回旋曲式。调性的变化是由d小调-A大调-d小调-F大调-d小调。1-6小节,通过和弦的连接使音乐进行的紧凑、有力。我们可以想象出布尔特的那种男子气概和刚强、果断的性格。弹奏第一个和弦,把力量送至指尖推到键底,然后手指顺势滑至下一个音符,快速松掉。这部分的难点是踏板的运用,踏板应该踩在重音上,即第二个和弦上面,弹左手低音的同时松掉踏板,后面几个和弦亦如此。7T4小节,音乐转为A大调,充满了明亮的感情色彩,和弦弹奏时要柔美,弹奏速度可以稍慢。25-32小节,主要描绘的是巴尔特得知布尔特和维娜一见钟情之后表现出的焦急、紧张的心情。这个插段可以采取层层递进的方式进行演奏,一直到把音乐推向高潮。33-39小节再一次重复主题旋律,在高潮处结束掉音乐。(见谱例5)(谱例5)8 .第七首“交换假面”这是描写巴尔特和布尔特交换面具的场景。全曲共有两个乐句,音乐的整体感较强烈,意境优美,富于歌唱性。1-8小节,呈现出的是一种朦胧美,演奏时要极弱,有较强的手指控制力。9-24小节是第二个乐句,旋律连贯,要突出高声部的旋律,也就是要求将重心放在4、5指上,而低音部分,则要求手指要贴键弹奏。9 .第八首“招供”和弦音型在这段音乐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1-8小节中的和弦充满了爆发力,潜藏着一股驱动力,将音乐的表现力发挥的淋漓尽致。演奏中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和弦的弹奏方法,要定好手腕和指尖的支架,撑住,突出旋律中的高低音。9-16小节中,节奏略显舒缓,但不失活泼,旋律和调性前后呼应,构成了一个完美的整体。(见谱例7)(谱例7)10 .第九首“愤怒”这段的演奏技术要求很高,快速弹奏,颗粒性强,情绪饱满,音色要明亮。左右手的触键不同,左手要求声音集中,右手要求贴键弹奏,声音柔和。全曲需要注意一下强弱的变化,要抑扬顿挫。11 .第十首“卸妆”这是以C大调为主音调,描写了假面舞会结束前,大家摘下面具以真面目示人,维娜直到此刻才明白真相。1-16小节的旋律给人以欢乐庄重之感,在弹奏时,可以逐渐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