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知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优知文库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优知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24防控肥胖流行和促进健康生活方式.docx

    • 资源ID:1146766       资源大小:18.57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如果您不填写信息,系统将为您自动创建临时账号,适用于临时下载。
    如果您填写信息,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系统自动生成),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4防控肥胖流行和促进健康生活方式.docx

    2024防控肥胖流行和促进健康生活方式近年来,世界各国超重和肥胖率持续增长,严重威胁公众健康,并将会带来严重的社会和经济后果。超重和肥胖增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部分癌症等多种慢性病的风险。1990至2017年,全球因高体重指数导致的死亡人数和残疾调整寿命损失翻了一番。过去30年,我国超重肥胖及相关慢性病的患病率迅速攀升,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2018年全国调查数据显示,我国50%以上的成年人和19%的学龄儿童超重或肥胖。我们的预测研究显示,如果我国不能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到2030年,65%的成年人将患有超重或肥胖,与超重和肥胖相关的医疗费用将占全部医疗费用的约22%o肥胖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导致的慢性疾病,且难以治愈。过去30年,尽管采取了多种干预措施,但没有国家能够成功逆转肥胖增长的趋势。2022年,在第75届世界卫生大会上,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Organization,WHO)成员国一致通过了预防和管理肥胖的新建议,并核准了WHO的新报告控制肥胖加速计划:制定一套综合政策。该报告呼吁优先考虑采用WHO现有的政策建议指导各国以最佳方式推进行动。肥胖是个体生物学因素与致胖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强调全社会变革的基础上,应优先开展的工作包括禁止针对儿童的有害食品营销、调整食品价格、推广营养标签、实施学校食品营养政策、儿童早期营养环境改善(如母乳喂养公众健康教育、制定并实行学校身体活动标准、将肥胖控制融入基本卫生服务等。2022年我国发布的中国居民肥胖防治专家共识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和措施。为促进未来我国肥胖及相关慢性病防控工作,我们提出以下新思路和建议。1 .不断完善和落实国家和地方政策,全社会共同行动。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肥胖防控,采取行动,推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关于肥胖目标的实现。研究表明,制定并实施有益于肥胖防控的国家政策,如健康食品价格倾斜政策、食品标签制度、城市步道建设等,有利于肥胖防控。各级政府应充分认识到超重和肥胖对人民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影响,做好顶层设计,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政策、规划时,充分考虑肥胖防控。这也是将以疾病治疗为中心转变为以健康为中心指导思想和预防为主卫生健康工作方针的具体体现。2 .采取综合策略系统应对肥胖问题及其危险因素。肥胖的成因非常复杂,任何单一的措施都不能奏效。应转变观念,不仅要强调饮食和运动等行为与生活方式因素的控制,也要从教育、经济、商业、农业、城市建设等多角度消除或减少致胖因素。肥胖问题不只是卫生健康部门的事,而是全社会共同面临的问题,每个社会成员都应从自身做起,保持健康体重。3 .以肥胖防控为健康中国建设工作的重要抓手及评估指标。未来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可以把肥胖率作为评价合理膳食行动和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等多项行动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要把肥胖防控、健康生活方式促进工作与健康中国建设常规工作紧密结合,落地实施。聚焦改善增加肥胖风险的不健康行为,如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缺乏身体活动、不健康的娱乐方式等,特别是要大力促进健康膳食。4 .创造健康的环境,促进健康行为。环境与肥胖关系密切,如城市规划、交通设施、运动设施、校园设计、农作物生产、食品加工和销售等物质环境因素,以及教育、文化、习俗等社会环境因素。应建立有利于健康和肥胖防控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和维持,保持健康体重。不断改进食品环境,包括生产和流通,商店、食品店、外卖等,促进健康饮食;改善社区环境,如人行道、绿地、公园、运动设施等,促进日常体育运动。把体重管理指标纳入我国卫生城镇和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的评估体系。5 .弘扬传统饮食文化,倡导低碳生活方式,构建新的健康饮食文化。我国传统医学经典文献黄帝内经素问提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等健康饮食理念。论语中有不时不食等规律饮食的说法。不断挖掘、弘扬我国健康饮食文化,既做到守正,也做到创新。同时也要发掘我国不同地区健康饮食模式,如江南饮食,通过开展健康教育,进行推广和普及。6 .强化医疗卫生机构体重管理服务。改善现有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强化对健康生活方式和体重管理的重视,开展医疗卫生人员体重管理技能培训I,为居民和患者提供相应的服务。加强医防融合,充分发挥医疗卫生人员在肥胖防控中的关键作用,与其日常工作紧密结合,提高患者健康生活方式意识和体重的自我管理能力。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建立专门的生活方式指导和肥胖门诊。7 .关注儿童肥胖防控,尤其是学龄儿童。WHO提出应在6个方面优先采取行动,包括促进健康食品消费、促进身体活动、孕前和怀孕护理、幼儿饮食和身体活动、学龄儿童健康营养和身体活动以及基于社区的体重管理。未来,我国应利用好学校的环境和相应设施,加强健康教育,促进儿童形成良好的健康观、健康生活方式和习惯。同时,把相关的理念和行为带到家庭,影响成年人,促进健康文化和健康生活方式养成。在学校肥胖防控中,教育和卫生部门的密切合作至关重要。要确保学生每年的健康体检工作质量,并确保把相关的结果通知学生、家长和负责教师,帮助其采取相应行动。未来,中小学和幼儿园不仅是知识传播的基地,也应成为健康理念、技能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基地。8 .加强新技术应用,尤其是智慧医疗、远程医疗、可穿戴设备及社交媒体。如通过微信群及其他新媒体技术手段和方式,提高居民的健康素养,改善行为习惯与生活方式,保持健康体重。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联结卫生服务人员和居民,提供实时的、个性化的体重管理服务。通过政府相关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促进健康相关的可穿戴设备和智慧医疗服务平台的使用和普及。9 .充分参考国际组织建议,积极探索有效肥胖干预策略。要基于系统思维,全面分析相关国际指南和建议,使其逐步在我国落地。应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有效的肥胖防控策略,如建立健康支持性环境,研究出台针对性食品销售政策法规,发挥税收在引导食品消费中的杠杆作用等。10 .大力开展肥胖防控创新研究,尤其是要重点支持跨学科研究、政策实施及评估研究、卫生经济学研究等。帮助深刻理解影响肥胖和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建立有效的、可推广、可持续的干预措施。另外,研究开辟肥胖防控新领域,推广减肥新思路、新方法。研究以减少精神紧张压力为主要内容的正念疗法、针灸疗法、瑜伽和气功等方法对健康体重管理的有效性。11 .当肥胖特别是重度肥胖合并三高"(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改变生活方式无效时,可以考虑进行药物或手术治疗。针对肥胖流行问题,需要双管齐下,一方面是要做好预防,让更多的人通过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健康体重;另一方面是通过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帮助肥胖患者有效减重,恢复健康体重。对于重度肥胖合并三高(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减重仍然无效者,应考虑进行药物或手术治疗。总之,我国肥胖及相关慢性病问题日益严重,与肥胖相关的危险因素形势严峻,影响健康中国行动目标的实现。未来,需要从政策、环境、社会、服务、技术等方面形成新思维、新观念、新举措,全社会共同努力,遏制肥胖流行。

    注意事项

    本文(2024防控肥胖流行和促进健康生活方式.docx)为本站会员(王**)主动上传,优知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优知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优知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优知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