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知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优知文库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优知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教科书“居室建筑的演进”中四合院插图的商榷.docx

    • 资源ID:1111428       资源大小:18.71KB        全文页数: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如果您不填写信息,系统将为您自动创建临时账号,适用于临时下载。
    如果您填写信息,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系统自动生成),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教科书“居室建筑的演进”中四合院插图的商榷.docx

    蝌书居室建筑的演进中四合踊图的商榷摘要:本文是对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中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一文中四合院插图的商榷,提出不同的考释意见。关键词:北京四合院;大门方位:插图;商榷作为一位中学历史教师,有幸使用马世力先生主编的历史教科书,人民版必修二,细读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一文编者从服饰、饮食、建筑、习俗四个方面来讲述近现代生活和习俗的变迁。在"居室建筑的演进”目中,书本第65页“北京典型的四合院俯视图"(图1)插图的大门所在方位,让我心中产生疑惑,于此提出,与编者商榷,共促教材严谨。一、院落大门方位判定北京四合院是中国北方居民住宅中最典型的建筑形式,是合院建筑的种,由东、西、南、北四面房屋围合起来形成的院子。北京四合院的建筑形态的居民住宅在辽代开始出现,经过金、元、明、清的继承、发展,最终成了我们现今最常见的北京民居住宅形式。翁立先生言“四合院和胡同是老北京的总体代表,是老北京城中的中国历史中的文化奇观。现在的北京城是在700多年前的元代开始设计兴建的,四合院和胡同都是规划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尤其是自元代开始在北京建都,北京形成以皇城为中心的建筑格局。建筑受封建思想观念影响极深,突出表现为以中轴线为中心,左右对称,棋盘式布局。在北京城市布局中,街,南北走向,相对较宽,也叫马路。胡同,东西走向,相对较窄,以人走为主,四合院一般分布在胡同两边。细看本书,没有赞现书中有对插图方位做出明确说明,并且“北京典型的四合院俯视图"(图1)没有画指北针,用以表明建筑物的朝向。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一般建筑学上以“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定方向,由于考虑到中国房屋建筑在通常情况下为“坐北朝南”,而且北京街道布局棋盘式、四合院格式方正,所以本人认为此图大门位于整个院落的西南侧。但是翻阅各种史料、图册,没找到大门位于院落西南侧的四合院,绝大多数的四合院大门位于整个院落的东南侧。比较特殊的是北京南城的四合院,由于受到河流走向的限制,在这片区域院落的朝向为坐东朝西方向,南城四合院大门位于院落的西北侧。但图1中图例标明此为北京典型的四合院俯视图,南城四合院是特例,不具典型性,不能代表北京四合院的典型结构。而且北京南城的四合院大门位于院落的西北侧,与图1大门位于院落西南侧不符合。所以,本人认为图1大门应位于院落东南侧为宜。四合院的建筑布局中渗透着社会意识形态,同时也反映出地理环境因以及人为因素对北京四合院建筑格局的影响。本文将从儒家传统思想、自然地理条件、堪舆学三方面对"图1大门位于院落东南侧11进行佐证,不当之处还望编者见谅。二、儒家传统思想的影响北京四合院的形成、发展以及完善,都体现了中国的封建礼制、宗法观念、伦理秩序等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内涵。北京四合院“天圆地方”的封闭结构以及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家族群居形式,建筑布局上充分体现了尊卑有别、贵贱有别的等级观念,也体现男女有别、长幼有序儒家传统思想的“礼"、"孝”观念。北京四合院内各建筑的功能划分是非常严格的。图1是典型的三进四合院,房屋建筑按中心轴对称分布,主要建筑位于在中轴线上,其他建筑物对称地分布于中轴线两侧或中心院落以外的地方。房屋按照“北屋为尊,两厢次之,倒座为宾,杂屋为附”的排列次序,院中体积最大的房屋是正房位于大院北面,中轴线贯穿其中,坐北朝南,是家中长辈居住。家中男子居住在东西方向为厢房,以东为尊,长子住在东厢房,次子住在西厢房,小姐住后院,后罩房供未出阁的女子或女佣居住,宾客住在倒做房,通过这样来安排家族内部人员和外来宾客的居住。古有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说法,二门就是四合院中的垂花门。总之,四合院建筑布局中处处渗透着儒家等级、宗法伦理观念。大门作为四合院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家族人员进出以及宾客往来的必经之处。北京四合院通过建筑布局将人的尊卑等级明显区分开来,四合院建筑布局中体现等级观念不难看出,古人视"右"为上、"左”为下,“南尊北卑",东为尊的观念。所以,从儒家封建伦理观念及等级秩序不难看出,四合院大门应位于院落东南侧为宜,不仅能充分体检尊卑伦理等级观念,同时迎宾而东也是对客人的种尊重,而且大门是家族人群生活必经之处,门开东南侧是对自己的尊重,是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的体现。三、自然地理条件的影响北京四合院受地理条件影响建筑风格独特。自然地理条件来看,北京位于北纬40。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年中阳光大多从偏南方向照来,所以朝南建筑的日照有效时间最长,日照条件最好。而且冬天北方日照高度角小,采光的时间缩短,要想在冬季多纳阳光,所以四合院呈方形院落布局,并且“坐北朝南北京的气候是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夏秋季节是由海洋吹向陆地的湿润的东南风,冬春季节是由陆地吹向海洋干燥的西北分。大门位于院落东南侧,有利于湿润的暖湿气流进入院中,有利于增加室内的湿度,增加居住的舒适度。四、堪舆学的决定作用堪舆学,又称风水学。中国古代上至帝王下至百姓,在房屋的选址及营建等方面都特别注重风水。清代统治阶级注重风水,凡遇大的工程营建,钦天监(负责测定阴阳风水)都要派专人,相阴阳,定方向,源吉兴工,仪式十分隆重。北京四合院的营建极讲究风水,因此,堪舆学在营建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翻阅众多史料,可以看出北京四合院建筑布局是吸取了易经、八卦、风水、阴阳等一些思想,例如正房须在坎位,大门须开在巽位的位置,即“坎宅巽门”。1坎宅巽门1具体来说,“坎”为正北,在“五行1中主水,正房建在水位上,可以避开火灾。"巽"即东南,风水理论认为门开在“巽”的位置可以通风纳气、吉祥昌盛。说卦传和序卦传都说“巽者入也序卦传说:“旅而无所容,故受之以巽,巽者入也。”3巽的意思是入,巽之入是阳入,不是阴入。从入的程度看,巽之人不是皮毛的入,形式的入,而是入于其内,察其细微的入,是深入内里的入。孔颖达的周易正义上说:“说卦云:巽入也,盖以巽是象风之卦,风行无所不入,故以入为训然巽之为义以卑顺为体,以容入为用,故受巽名矣。”大门的方位既有容纳之意,又讨个出入平安的彩头,图个吉利。按八宅派的风水理论,四合院的大门一般开在东南方,这个部位属“生气”方位,主生气勃勃、蒸蒸日上,象征1天圆”:大门为方形,象征“地方.中国古代讲究“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符合伦理,注重“天圆地方”。阳宅撮要是清吴鼐撰的本风水书,此书参考许多古代风水典籍,书中写到“大门者,合舍之外大门也,最为紧要,宜开本宅之吉方"。所以院落朝南时,大门有意稍稍偏向东方,通常开在东南角。总之,堪舆学在四合院建筑布局中起决定作用,它渗透在中国古代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堪舆学角度来看,结合古代中国的风水传统,四合院大门应位于院落东南侧为宜。五、结语北京的四合院是占都北京市民文化的载体,是中国北方地区的建筑典型,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八百年传承保留至今,四合院虽小,其中却汇集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华。北京四合院不仅仅从文献中考究其建筑布局,而且可以对保留至今大量的院落建筑进行考究。综合以上内容,本人认为图1大门应位于院落东南侧为宜,不当之处还望批评指正。参考文献1马世力.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二册Z.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芦鑫.抢救中国建筑的活细胞保护四合院了解四合院EBOL.新华网.http:/3金景芳,科绍纲.周易全解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14孔颗达凋易正义作者Z.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2009-01-01.

    注意事项

    本文(教科书“居室建筑的演进”中四合院插图的商榷.docx)为本站会员(王**)主动上传,优知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优知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优知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优知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