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xx路xx道污水管网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资源ID:1093945
资源大小:355.69KB
全文页数:7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9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xx县xx路xx道污水管网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1概述1.1 项目概况11.2 编制依据21.3 编制范围51.4 编制原则52城市概况72.1 城市历史沿革、地理位置、行政区划72.2 城市性质及规模122.3 自然条件132.4 城市水域污染概况143方案论证153.1 雨、污水排放体制153.2 排水系统布置论证153.3 污水量论证173.4 管材比选193.5 排水管道基础处理273.6 排水检查井的选择273.7 泵站工艺比选284工程方案314.1 设计原则314.2 管道布置方案324.3 管道埋深344.4 排水管道的基础处理344.5 排水管道的接口形式及检查井344.6 工程规模354.7 泵站设计355管理机构、劳动定员及实施计划405.1 管理机构405.2 劳动定员415.3 实施计划416环境保护436.1 环境保护设计标准436.2 环境现状评述436.3 环境影响描述436.4 环境保护措施457劳动保护467.1 编制依据467.2 主要危害因素分析467.3 安全卫生防范措施488节能528.1 概述528.2 本工程能源构成538.3 能耗分析538.4 耗能计算538.5 节能措施549消防559.1 编制依据559.2 防火及消防措施5510土地利用5710.1 建设用地评述5710.2 用地评述5711工程投资估算5811.1 概述5811.2 估算内容5811.3 编制依据5811.4 设备及材料价格依据5811.5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的组成5911.6 技术经济指标6011.7 项目投资估算6012经济评价6212.1 编制说明6212.2 基础数据6212.3 资金来源与使用计划6312.4 评价内容6412.5 成本预测6512.6 评价结论6513项目管理及招标计划6613.1 项目实施原则及步骤6613.2 项目建设管理6613.3 主要履行单位的选择6713.4 项目招标计划6713.5 过程的技术管理与质量控制6914结论及建议7214.1 结论7214.2 建议721概述1.1 项目概况1.1.1 项目名称、地点项目名称:XX县XX路、XX神华大道污水管网工程项目地点:XX神华省XX县1. 1.2项目编制内容根据XX县总体规划(20082030年)、XX县污水管网工程专项规划及建设单位设计委托,对XX县XX路、XX神华大道的污水管网工程进行工程可行性研究。1.1.3工程建设规模及投资1、本次建设范围包括县城东片区XX路、XX神华大道的污水管网,管线全长共计6.5km。2、工程投资概况序号工程费用名称估算金额(万元)备注1建筑工程费4534.12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013.373预备费277.384合计5824.87LL4工程建设的背景与目的1、建设背景污水管网工程设施,是现代化城市和工业区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公用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企业的大量增加,XX污水管网问题越来越突出,局部地区污水管网未配套,部分地方污水管网不能满足污水容量和接入要求,城东片区的XX路、XX神华大道沿线工业企业众多,排污量大。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贯彻经济建设、城市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方针,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统一,促进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在此背景下,迫切需要XX县的污水管完善成网,解决人民群众切实需求,建设和谐XX。2、建设目的该工程的建设能更好的保护XX县城东及周边地区的地表水环境及地下水资源,解决工业企业排污问题,有效地控制XX县城的污染物排放量。有利于促进XX县城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构建和谐、稳定、宜居的XX,树立XX清洁卫生的城市形象。1.1.5工程建设的必要性污水处理工程是现代化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也是公用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年来,水环境质量的下降是我国新世纪发展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完善城镇工业区排水管网,实现污水的集中处理,不仅能改善居民的工作、生活环境,减少城镇和工业区的污染,还有利于提升城镇形象、有效地利用城市空间。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1.2编制依据1.2.1 城市总体规划文件XX县总体规划(20082030年)XX县污水管网工程专项规划1.2.2 采用的规范和标准1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2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3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2On年版)GB50014-20064 .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5 .泵站设计规范GB50265-20106 .排水管道定向钻进敷设施工及验收规范(试行);7 .给水排水工程顶管技术规程CECS246:2008;8 .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9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610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1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1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13 .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14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15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16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1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18 .系统接地的型式及安全技术要求GB14050-200819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420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21 .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501919322 .防洪标准GB50201-9423 .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24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25 .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4年3月颁布)26 .相关的有关设计的规范,法律法规,规范。27 2.3工程地质与水文1、地质本区土壤分为三层,第一层为河湖相堆积层,第二层为冲积层,第三层为海陆过渡相沉积层。土质一般为亚砂土,地耐力为0.1-0.15MPao地震烈度为7度。2、水文地质根据含水层岩性、时代和空间分布,规划区内主要分布为基岩裂隙溶洞水与松散岩类孔隙水;孔隙含水层又可分为潜水含水岩组和第I、II、III、IV承压含水岩组。(1)潜水含水岩组潜水含水岩组为第四系全新世陆相沉积物,含水层的岩性为棕黄色亚砂土、粉细砂。含水层厚度0-20米,此部分水水质较差,矿化度、总硬度以及微生物指标常超过生活饮用水标准,不宜作为饮用水水源。(2)第I含水岩组该含水岩组由上更新统含钙核粉土或粉质粘土中含粉细砂夹层,含水层厚度015米,具有微孔承压性。该层水分布不均,有些地段缺失。(3)第H、In含水岩组该含水层由中更新统和下更新统地层所组成,含水层的岩性灰白,灰绿色泥质含砾中粗砂,部分地段夹粉细砂,砂层厚度一般1040米,顶板埋深3156米。(4)第IV承压含水岩组该含水层由上第三系河湖相松散沉积物,岩性为灰绿青灰色粉细砂,中粗砂组成,含水层厚度3550米,顶板埋深140180米,单井涌水量100O2000立方米/日。目前项目区的第IV承压水主要用于工业用水,第H、In承压水为郊区居民生活用水及部分工业用水。1.3 编制范围本次污水管网工程主要涵盖县城东片区XX路、XX神华大道的污水管网建设工程。1.4 编制原则1、雨水就近排入河道;城区工业污、废水先经企业自行处理,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排入县城污水管道;生活污水直接排入县城污水管道。2、在收集系统工程的研究中,考虑和已建管网的合理衔接、妥当布局,并遵循一次布局、逐步实施的原则。污水管道考虑为规划远期污水量规模的收集系统,污水管道系统的布局充分考虑与县城规划相协调。设计流量根据规划远期总污水量按不同功能分区的面积当量计算,以此确定污水管的管径、标高。3、根据县城规划,结合道路建设进度和区内用地划分,确定污水收集系统主、干管的走向和管网布局。4、管道布置时,力求符合道路的地形趋势,顺坡排水,管道最短,尽量避免穿越河流、等级公路等障碍物,减少管道迂回往返,确保良好的水利条件并降低工程造价。5、污水管起端覆土以所服务地块污水管能顺利接入为原则。6、结合地质条件和管网布置情况,当管内底埋深较深,不利于管线施工时,或管道埋深大于6.5m时设置中途提升泵站。7、工程设计及建设执行国家及XX神华省的相关规范、标准及规定。2城市概况2.1城市历史沿革、地理位置、行政区划2.1.1历史沿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XX地区分属三个县管辖。三河以北地区属淮宝县,上隶苏北行署淮阴专区;三河以南地区的东部、西部属宝应县;东南部属高邮县,宝应县与高邮县均上隶苏北行署扬州专区(3个月后改隶泰州专区)。1950年4月,淮宝县建制撤销,三河以北地区划属宝应县。1953年1月,XX神华省成立,宝应、高邮二县皆上属XX神华省扬州专区。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大力发展生产,医治战争创伤。XX地区因屡遭水患及兵燹匪害,经济十分落后。境内区乡干部们虽有尽快改变面貌的愿望,但又力不从心。宝应县委也有心加快湖西XX地区的建设,但由于这里离县城较远,又有大湖阻隔,交通极其困难,加之湖东湖西季节与农事也不一样,常常有“湖东忙春耕,湖西忙春播;湖东忙排涝,湖西忙抗旱”的现象,工作上常常是顾此失彼,鞭长莫及。XX地区区乡干部们加快发展湖西的心情迫切,多次向宝应县委提建议,表达单独建县的愿望。经过一年多的酝酿,1959年9月13日,扬州地委、扬州专署根据宝应县委、县人委的申请,代表19万XX人民的心愿,向XX神华省委、省人委呈上了一份历史性的文件一一关于将宝应湖西地区划为山河县的报告。报告同时提出,以时任宝应县委代理第一书记赵柏生同志为首,立即着手组织山河县委、县人委的机构,力争在秋播以前完成划县工作。仅仅过了半个月时间,1959年9月29日,XX神华省委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拍发加急电报,要求在宝应湖西地区设置山河县,或称黎城县。中共中央、国务院对XX地区建县十分重视,距发去电报只隔一天,中央即复电XX神华省委:新设的山河县或黎城县在全国均有同名,指示重新确定县名。XX神华省委随即通知扬州地委,扬州地委又转知宝应县委。又隔了一天,10月3日,扬州地委向XX神华省委拍发加急电报,将新县定名为XX县。1959年10月13日,这是一个具有历史性意义的日子。这一天,中共中央给XX神华省委发出加急电报,全文是:“9月29日电悉。同意在宝应县宝应湖西地区设立XX县。”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上又多了一颗金光闪闪的圆圈,XX人民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当时划属XX县县域的,东至宝应湖、汜光湖、大汕、界首湖心,东南至高邮湖心,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