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知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优知文库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优知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关于“艺术教育”学科建设问题的思考-ReflectionsontheSubjectConstructionofArtEducation.docx

    • 资源ID:1010874       资源大小:22.42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如果您不填写信息,系统将为您自动创建临时账号,适用于临时下载。
    如果您填写信息,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系统自动生成),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关于“艺术教育”学科建设问题的思考-ReflectionsontheSubjectConstructionofArtEducation.docx

    关于“艺术教育”学科建设问题的思考ReflectionsontheSubjectConstructionof"ArtEducationz,作者:杜卫作者简介:杜卫,首届全国高校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杭州师范大学原校长,艺术教育研究院教授,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研究方向:美学、美育学、艺术学理论。原文出处:艺术教育(京)2020年第20209期第9-12页期刊名称:艺术学理论复印期号:2020年06期目前,我国讲“艺术教育”一般有三种类型:专业艺术教育、公共艺术教育和艺术教师教育。最需要建立新学科的是以美育为核心导向的艺术教育及其师资培养的美育学学科。美育学学科属于美学、艺术学和教育学多学科交叉形成的交叉型应用型学科,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突出,需要多学科协同交融来创建。当下,美育学学科的重要任务是抓紧培养爱美育、懂学生、会艺术、能教学、有涵养的各类艺术教育课程的合格师资,同时深入研究美育的特殊性质、规律和方法,把我国的美育事业推向前进。最近一个时期,关于“艺术教育"学科建设的议题开始进入学界视野,笔者对此曾做过较长时间的思考,现在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求教于同仁。分析一下我国“艺术教育"学科专业的现状。在当前汉语语境中,"艺术教育"包含多重含义,指向我国“艺术教育”的多种形态。有两种包含了艺术的教育形态。一个是专业的艺术教育,由各门艺术专业来实施。在2020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中,艺术类本科专业分为5大类,分别是艺术学理论类、音乐与舞蹈学类、戏剧与影视学类、美术学类、设计学类,有48种专业。专业艺术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从事艺术创作、表演、研究、管理等艺术活动的艺术专门人才。例如,音乐学院内设置的大多数专业都是培养音乐表演、创作和研究人才的,综合性大学的艺术学学科专业也主要是培养艺术专门人才的。有T艺术家由于培养艺术专业人才成绩突出,被称为教育家。例如,周小燕被称为歌唱家和音乐教育家,刘海粟被称为画家和美术教育家,戴爱莲则被称为舞蹈艺术家和舞蹈教育家。另一个则是属于普通学校教育的,指的是普通艺术教育,也就是在各级各类学校中,面向非艺术专业学生,以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的的艺术教育。例如,“百度百科"中的"艺术教育"条目是这么解释的:"艺术教育,以文学、音乐、美术等为艺术手段和内容的审美教育活动。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任务是培养审美观念、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这两种艺术教育有重合之处,但也有很大的差异性,教育的目标不同,教育的内容、方法等也就相应不同。例如,舞蹈专业要求学生每天都要做基本功训练,有的学校(如北京舞蹈学院)的某个专业周一到周五的上午是4节基本功训练课,这对舞蹈专业演员的培养是必需的,但是,由非舞蹈专业大学生参加的舞蹈课程是否需要这么训练呢?不仅课时不允许,而且也没必要,因为大学的艺术教育课程是以美育为导向的,应该是低艺术技能、高人文内涵。另一方面,以提高非艺术专业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的的艺术教育具有自己的特点和规律,不是掌握了艺术技能的专业人员就一定可以成为合格的艺术教育教师。艺术教育还有一层含义是指为基础教育培养艺术师资的专业,属于教师教育或者师范教育的范畴。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中,“艺术教育"属于“教育学"门类下,并注明"可授教育学或艺术学学士学位"。这个专业实际上是专门为基础教育阶段"综合艺术”课程培养师资而设置的,目前来看,主干课程还是音乐和美术类居多。我国目前更多的艺术教育师资培养专业(俗称师范类专业)以部门艺术教育为主,例如在音乐学专业中设置音乐教育方向,有的还标明是"师范类"。近年来,一些专业艺术院校开始开设“音乐教育"(如上海音乐学院)、“美术教育"(如中央美术学院)等目录外的艺术教师教育专业,"舞蹈教育”则于2017年作为增补专业进入了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开设这些部门艺术教育专业的院校还都设置了相应的"XX教育系",如音乐教育系、舞蹈教育系等。所以,属于培养艺术教育师资的“艺术教育"实际上就是艺术的U币范教育含义,而且以具体的各类艺术教育为主。随着艺术学门类的独立设置,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之下出现了“艺术教育”方向,相当于二级学科,杭州师范大学已经在艺术学理论专业培养了多届“美育与艺术教育”方向的硕士研究生,中央美术学院也于2020年在艺术学理论专业招收了两名“美育与艺术教育”方向的博士研究生。这些研究生教育主要还是学术型的。而为基层培养艺术教育师资的硕士研究生教育主要是在教育硕士的艺术教育方向之中,还有一些在教育学一级学科下的"课程与教学论"当中,按照中小学艺术课程的安排设定方向,如"课程与教学论(音乐)”等。“艺术教育"的上述三种含义还可以拓展到社会方面,社会上的教育机构(如老年大学、青少年宫等)、艺术培训机构等也开展各种形式的艺术教育,目标各有不同,但基本上是上述三种艺术教育类型的延伸或者扩展,还未形成相对独立的艺术教育形态。从上述三种艺术教育形态来看,要给艺术教育学科划定一个适当的范围似乎存在一些困难。专业艺术教育都已经有自己的学科了,艺术学门类独立后,国家设置了五个艺术学一级学科,它们是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设计学。对这样的设置可能会存有异议,但是基本上覆盖了我国目前专业艺术教育的知识领域和人才培养实践活动。目前,我国的艺术本科专业有5大类、48种,也基本上体现了我国专业艺术教育的现状。即使将来有设置新专业或新学科的需求,也完全可以在艺术学门类之中实现。这就是说,专业艺术教育目前并不需要也没必要另外再创设一个独立学科。如前所述,作为教师教育的艺术教育部分有了学科归属,例如“艺术教育""舞蹈教育"已经进入国家本科专业目录,有些大学在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之下设置了美育与艺术教育方向,培养研究生。但是,由于教师教育属于复合型学科专业,把各种艺术教育方向归到艺术学门类之中也不尽合理。也有的高校在教育学学科中设置了美育方向,培养研究生,但是,如果这些研究生缺乏艺术技能,那么毕业后要想进行中小学的艺术课程教育也是勉强的。目前,以提高非艺术专业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的的普通艺术教育是没有学科归属的。这类艺术教育实质上是美育,而且是实施美育的主要渠道。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美育没有明确的学科归属,这一类艺术教育也就没有学科归属。目前,国家大力推进美育工作,但是美育师资十分缺乏,对美育的研究也很薄弱,从人才培养体系和学术建制的角度看,关键是缺乏必要的美育学科建设。只有大学里有了相对独立的美育学科,才可能培养出从事美育教学和研究的合格人才,对美育的深入持续研究也才有可能得到保障。目前的情况是,基础教育阶段的美育教师严重缺乏,而各类大学培养的从事音乐、美术教育的新师资对美育的特点和规律了解不深,对艺术课程的教材教法也不够熟悉,有的甚至做艺术教师的专业思想也不稳固。大学公共艺术教育也需要大量师资,但是,高校一般只引进博士,而专门学习研究美育的博士少之又少,所引进的一般是文学或其他艺术专业毕业的博士,他们入职之后对公共艺术教育的教学和科研普遍感到迷茫。目前,我国艺术界和教育界提到艺术教育常常忽略文学教育,而文学教育实际上是美育的重要实施途径。首先,文学是艺术的一个门类,这是古今中外学界公认的。其次,文学又与诸多艺术门类有着深刻联系,甚至是其他艺术门类众多优秀作品的基础。再次,优秀文学作品不仅具有审美性,而且思想性比较突出,是育人的理想教材。最后,文学教育比较容易普及,在目前其他艺术教育师资紧缺的情况下,文学教育可以成为学校美育的重要途径。最重要的一点是,中国是“诗的国度",自古以来,诗一直是国人的启蒙读物。孔子讲:“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王国维指出:孔子教育人”始于美育,终于美育"。这里说的“始于美育”就是指孔子以诗启发、感动、激励青年学子的美育活动。中国的许多艺术门类与文学联系紧密,特别是中国特有的国画、书法、篆刻、戏曲等艺术门类中,文学占有重要地位。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历史悠久,且历久弥新。例如中国诗词大会节目,虽然也不断受人诟病,但是在娱乐文化盛行的今天,电视上以古典文学艺术为主要内容的节目能有如此高的收视率,甚至屡获收视率冠军,可见诗词在中国的群众基础之深广,中国作为“诗的国度"真是名不虚传。目前,我国中小学的语文课本当中,文学作品占比很高,据不完全统计,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至2019年出版的小学和初中的语文教材中,属于各类文学类型的作品分别占到87.6%和87.5%;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4至2019年出版的五册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文学作品占比为793%o如果这些语文课在语言文字教学和文章阅读、写作教学的同时,能够按照美育的特点和规律,让学生真正去体验文学作品,获得审美和人文的熏陶,那将是非常有效的美育途径。可惜目前各方面对潜藏于大、中、小学语文课程中量大面广的文学教育重视不够,语文教师教育中也基本上没有美育理论和方法的课程,这是应该引起注意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师,加强学校美育工作就需要高校尽快培养出从事美育教学和研究的合格艺术教师,这一类艺术教育的学科建设迫在眉睫!这一类量大面广的、以提高非艺术专业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的的艺术教育实质上属于美育,而且美育已经明确列入国家教育方针,所以,笔者呼吁尽快建立美育学学科。学科建设不仅是科研平台建设,高校的首要任务是根据社会需要培养人才,学科的首要任务也是如此。我国德育、智育、体育都有一级学科,所以教师来源和科研平台有可能得到保障,而美育还没有一级学科,这就很不合理。建设“美育学"学科是并不意味着排除艺术教育,而是要把普通艺术教育纳入其中,因为美育和艺术教育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前者是后者的魂,后者是前者的落实途径。没有美育定位,普通艺术教育就会走偏;没有艺术教育,美育就无法落地。把二者有机联系起来,才能使我国的美育事业健康持续地发展。中国学界一般都承认,美育学是美学和教育学等多学科交叉形成的应用型学科,其主要支撑学科是美学和教育学。这大致是可以成立的。但是,由于美育的具体实施过程主要是普通艺术教育,所以,支撑美育学的美学,不仅是一般的艺术哲学,而且应该包括文学、音乐、舞蹈、绘画、书法等部门美学,甚至可能包含了整个艺术学。目前,我国已经将艺术学单独设置为一个学科门类,把艺术学纳入美育学的主要支撑学科或许更合理。这就意味着,美育学的主要新学科是美学、艺术学和教育学(含心理学)。作为多学科交叉形成的应用型学科,美育学学科包含着教育哲学和艺术哲学的一般性理论,也包含着美育心理学、各类艺术课程和教学的应用性理论,还涉及自然景观的美育问题,其多学科交叉性质十分突出。中国美育学学科的知识体系可以由两大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美育原理,包括美育性质和特征、中国美育传统、个体审美发展理论(美育心理学)、美育方法论等几大范畴;另一部分是各艺术门类的美育理论和方法,包括文学教育理论和方法、音乐教育理论和方法、舞蹈教育理论和方法、美术教育理论和方法、设计美育理论和方法、书法美育理论和方法、戏剧教育理论和方法等。从中国美育学的知识体系来看,美育学学科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分别授予哲学学位、教育学学位、文学学位、艺术学学位。这里说的“应用型”也有多重含义。首先,美育是教育教学活动,蔡元培曾说过:"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特别是在现代教育体系中,美育主要是依靠课程来实施的。美育不是简单地讲理论,而是要把美学、艺术学、教育学的理论应用于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其次,虽然美育教学不限于艺术课程,自然景观的欣赏属于美育活动,但是,美育的教育教学活动主要依靠艺术课程来开展,这是毫无疑问的。艺术课程教学需要有实操,也就是教师都需要具备艺术技能,学生也需要学习艺术技能。美育教师要承担艺术课程就必须具备一定水平的艺术技能,否则空讲"什么是美""什么是山水画的意境"是没办法很好地完成美育教学任务的。再次,美育通过具体的艺术课程来实施,那就有必要研究各级各类学校的艺术课程,包括课程设

    注意事项

    本文(关于“艺术教育”学科建设问题的思考-ReflectionsontheSubjectConstructionofArtEducation.docx)为本站会员(王**)主动上传,优知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优知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优知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优知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