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物画中的线描表现语言刍议.docx
《中国人物画中的线描表现语言刍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人物画中的线描表现语言刍议.docx(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中国人物画中的见语言刍议摘要:线条是中国绘画的独特语言,看似简单却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它能显现出画家所处时代的文化及其自身的精神境界。从唐代吴道子的“吴带当风”到宋代李公麟的白描画法,两位画家笔下的线条虽然均具运动感和美感,但在形式和气韵上却有着不同的风格:吴道子的线描更圆厚明润,而李公麟的线描则更严谨细腻。两种不同的风格造就了他们笔下的不同意境。关键词:线描;吴道子;李公麟;茄菜条;游丝描中国人物画作品的感染力是通过线描赋予人物生命张力来体现的,线描可以视为中国绘画的代表符号,其以洗练的表现形式向观者传达出微妙的生命意识。谈起中国人物画线条,必定想到吴道子和李公麟两位大师。李公麟继承了吴道
2、子“藤菜条”技法的特点。两位的线描均具运动感和美感,但不同之处在于吴道子的线描更圆厚明润,而李公麟的线描则更严谨细腻。两种不同的风格造就了他们笔下的不同意境。一、“百代画圣”一吴道子吴道子,又名“吴道玄”,其“凡画人物,佛像,鬼神,禽兽,山水,台殿,草木皆冠绝与世,国朝第一”(唐朝名画录)。他是唐代伟大的全能画家,盛唐时期活动于上层统治集团;同时他也是俗文化的代表,与初唐阎立本不同,他的受众不是少数贵族而是广大京城百姓。历代名画记记载:“圣唐至今二百三十年,奇艺者骈罗,耳目相接,开元天宝,其人最多。吴道子处于盛唐,这个阶段是大唐最为繁荣昌盛的时期,经济、文化以及艺术都处于鼎盛状态,也即所谓的“
3、大唐气象”。吴道子幼年失去双亲,生活的困苦促使他格外勤奋。同时代最出名的书法家张旭和贺知章皆为他学习的榜样。唐代张怀瓒画断说:“吴生之画,下笔有神,是张僧繇后身也。”2苏轼在王维吴道子画里说:“道子实雄放,浩如海波翻,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网吴道子在总结学习贺知章书法的基础上,又兼容了张旭书法“狂逸”的特点,作画不以精工见长,而是“众皆疏于盼际,我则离披点画,人皆谨于象似,我则脱落其凡俗”。线条的粗细变化,将狂草用笔融入其中。这些早年学习经历都为他中年时期创作人物画线描提供了坚实的笔法支持。随着唐代佛教的盛行,吴道子创作的作品以佛教题材为主,在长安、洛阳有几百幅佛教题材的作品,其高
4、超的线描技术赋予每一幅作品不同的生命意识。吴道子将线条从单一僵硬发展到有粗细变化,生动自然地突显出衣褶的飘动感与厚度,他的线描被称为“苑菜条描”。吴道子作品中的人物裙带飘扬在空中,线条极具韧劲,同时在画面中有着满屏风动的效果,因此又被赞誉为“吴带当风:北宋书画家米芾的画史是最早记录了吴道子使用“藤菜条描”手法的一本绘画鉴评作品。画史中记载行笔磊落,挥霍如熊菜条,圆润折算,方圆凹凸,装色如新。”吴道子绘画作品中的线条的形和煮熟后的苑菜外形相像,部菜叶子边缘是卷起来的,有一定厚度,故其线描被称为“无菜条”。该法在结合了自然万物各自所独有的艺术形态之后,对线条技艺进行不停的提炼,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技艺
5、。他通过粗狂而又轻细的线条,巧妙地将佛教绘画中虚无缥缈的翔云和各色各样的神仙鬼怪的内在气韵展现出来,悠长的衣物飘带和宽松的衣袍漫游在墙壁上。唐人以胖为美,与魏晋时期的“瘦骨清像”形成鲜明对比,人物服装变得宽阔松弛且大多是长袍飘带的样式,这就形成了“吴带当风”的线条,富有身体意象之美4。吴道子凭借所取得的巨大的艺术成就,便有了“画圣”之誉。他的“兔菜条”线描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使唐代绘画具有被后世难忘的视觉形象,也为后世留下了丰厚的遗产。二、“白描之祖”一李公麟李公麟,一直隐居在安徽舒城的“龙眠山庄”,他喜好书画并以此为乐趣,因此自称“龙眠居士”。李氏“为舒城大族,家世业儒:李公麟出身名门大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人物画 中的 表现 语言 刍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