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直路热力顶管的施工组织方案设计.docx
《东直路热力顶管的施工组织方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直路热力顶管的施工组织方案设计.docx(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热力管道顶管施工方案1、 工程概况:本工程是哈尔滨市东直路热力管道工程,位于东直路(家乐福侧门),横穿东直路。长度为45米,工程采用双管并排铺设,管材为水泥管,管径1200,标高一5M左右,土质为砂土。2、 施工工艺:根据地质情况及工程特点,拟采用泥水平衡式机械顶管施工工艺,使用TPN1200泥水平衡顶管机,水平顶用1200的混凝土管。2.1、 工艺特点:泥水平衡法是采用机械切削泥土、水力输送弃土(砂),同时利用泥水压力来平衡机器前仓地下水压力和正面土压力。这种工艺能有效地保持挖掘面的稳定,减少管道周围的土体扰动,施工不会引起管体周围地面沉降。由于采用水力运输弃土,因此作业安全,而且作业连续进
2、展,施工速度快。2.2、 施工部署:在需作业管道的两端,分别设置工作井和接收井。水源、泥浆池、水箱、沉淀池、主顶设备均于工作井周围布置。接收井在道路的另一侧。根据混凝土管的尺寸预做环型顶铁。221、工作井的要求:工作井采用钢板桩护壁,受力面(顶壁)混凝土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厚度不少于500mm,进入底面深度不少于500mm,其他壁面以保证工作井不受土体挤压坍塌即可。工作井支撑宜形成封闭式框架。如果地下水位高应在管道入洞口处预设止水圈。后背土体壁面应平整,并与管道顶进方向垂直。土体与后背墙应贴紧,有空隙时应采用砂石料填塞密实。工作井尺寸:长X宽X深)6米X5米X5.5米接收井应设钢板桩护壁,进
3、洞墙为砖墙,防止机器出洞时带动土壁坍塌。井底面采用素混凝土,厚度不小于200mm。如果地下水位高还应在管道出洞口预设止水圈。柱标号不宜小于C25。钢筋不小于14,间距200mm,在受力面(顶壁)处应设双排钢筋。2.2.2、 沉淀池的要求:在现场采用砖砌筑一个或两个长方形的沉淀池(或采用钢制水箱),由于本工程出土都是泥浆,所以砖砌墙内外必须用水泥抹实,防止水从空隙流出,造成环境污染。223、弃土输送方法及处理方法:本工程采用泥水平衡法,泥浆经过沉淀池的沉淀,泥水别离,利用挖掘机将沉淀后的士运到泵车上,再由泵车运到指定位置。224、设备安装:导轨应选用钢质材料制作,两侧导轨应平行、顺直、等高,其坡
4、度与管道设计坡度一致。安装后的导轨应平稳结实,不得在使用过程中产生位移或变形。导轨安装的精度偏差:轴线3mm高程+5mm、导轨内距:2-3Inmo机头应缓慢平稳地安放在导轨上,其中心线与管道中心线重合。主顶设备与管道中心的垂线对称,油路应并联,行程同步。顶铁规格应该一致,并具有锁定装置,顶铁和管口间用缓冲材料衬垫。管道应采用顶管专用的高标号钢筋混凝土管,其强度应满足顶进所需的压力要求,考虑到本地区的特点,如果没有可以用当地的加强型水泥管代替,但是强度必须满足顶进压力要求。管口宜采用F型接口(如果只有平口管,需要有连接钢环),管与管之间要有缓冲材料衬垫。管道应预留润滑泥浆注浆孔,管壁均涂石蜡以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直路 热力 施工 组织 方案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