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国小国史——陈国.docx
《东国小国史——陈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国小国史——陈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东国小国史陈国原创2023-08-1220:04历史长河边的磨坊#文化历史解析#陈国,是西周至春秋时期的一个妫姓诸侯国,是帝舜后裔。陈国或者说“陈部落”历史很长,在夏商时代均是重要的“古国”。夏商时期的“陈国”史记陈杞世家中记载:“舜已崩,传禹天下,而舜子商均为封国。”大禹之子夏启开启夏朝后,也分封过众多诸侯国,其中“商均所封虞,在梁国,今虞城县是也。”陈国在夏朝被封在虞地,称有虞国。商均之后,文献可见的帝舜后裔是虞思。商均虞思时期,东夷族有穷氏首领后羿叛乱,夺取夏朝君位,史称“太康失国”。之后,太康弟弟中康被后羿扶上位,病死,而中康的儿子相被杀,少康就是相的遗腹子。少康避难跑到有虞国,有虞国
2、君主虞思将其女二姚许配于少康,并给少康众多土地。少康在有虞国的帮助后,联合其它诸侯国,夺回王位,史称“少康复国”。到了商代,”陈国“也被商汤封为诸侯国一一“虞思之后,箕伯、直柄中衰,殷汤封虞遂于陈,以为舜后。”且受封地由夏代的虞城变为淮阳陈地。“陈国”能在夏商二朝,均受封为诸侯国。可见其站队实力相当强,在夏朝亲近夏朝,在商朝而又不被商朝反感。Iqrt的总国西周分封诸侯图西周封“陈”周武王克商后,也进行的分封,虽说周朝的分封是以同姓为主,但势力比较大的异姓部族也进行了分封。史记周本纪称:“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而陈国的分封比
3、较特殊,因为陈国善于制陶,在商末与周方国关系友好,曾担任周方国的陶正,管理陶器的制作等。周武王分封陈国后,将陈国国君虞阕父留下,任周朝陶正,让其儿子胡公满就任陈国,并把自己的大女儿嫁与胡公满,封地仍是“淮阳”。陈国名称当然,虞阕父的这支“陈国”与商朝的“陈国”应当不是一支,但均是帝舜的后裔。商朝的陈国是支持商朝,以至于武王灭商后,又顺道攻打其他亲商的方国,陈国就在其中,灭陈后,改封胡公满于此。而国名取“陈”,其意是“陈旧”,因为“陈地”除了商朝的陈国外,再远之前,还有传说太嗥、炎帝先后建都于此。陈国在西周的地位陈国是“三恪”之一,所谓“三恪”,晋人杜预注日:“周得天下,封夏殷二王后,又封舜后,
4、谓之恪。并二王后为三国,其礼转降,示敬而已,故日三恪。”晋人杜预的解释是“王者之后”,所以“三恪”在西周具体指的是;商朝之后宋国、夏朝之后杞国、帝舜之后陈国。其实这种说法大有问题,因为与舜并称的还有尧,但尧却不在“三恪”中。但如果只算真实建国的王朝,其实只有夏与商,舜是进不了的。当然,如果“三”是虚指,如“三人行,必有我师”一样,指的是“多数”,那么“三恪”就可能解释得通了,其具体指的是“圣王”之后,包括神农、黄帝,尧舜禹一一“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陈国世系陈国的世系,依史记左传等文献,共记录了陈国共二十世二十四位君王,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小 国史 陈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