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吏卒形象分析.docx
《《聊斋志异》吏卒形象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聊斋志异》吏卒形象分析.docx(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聊斋志异更朝缘分析【摘要】在清代社会治理体系下,胥吏作为各级政策的直接施行者,对清代百姓生活的影响直接而深刻。聊斋志异作为“刺贪刺虐入木三分”的经典文学作品,对当时社会生活中的胥吏进行了多方面刻画,塑造了一系列酷吏猾吏的形象,侧面揭露了当时社会政治的腐败黑暗。【关键词】聊斋志异;胥吏;文学形象“明与宰相、太监共天下,本朝则与胥吏共天下”,是晚清政治家郭嵩森评价有清一代社会政治状况时所下的评语,胥吏制度历朝历代有之,都造成一定程度的社会弊病,而到了清代则形成全面失控的局面,给社会民生带来极大危害。蒲松龄在创作聊斋志异时,在花妖狐怪的精魅形象之外,也塑造了一系列胥吏小卒的形象。他们社会地位低下,却
2、往往掌握生杀大权,搅得百姓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本文列举梅女促织梦狼席方平等文章中的胥吏描写及异史公语,通过分析其形象特点,揭示聊斋作品中吏役形象的文化意义。一、清代胥吏制度胥吏是封建社会管理体制下,对政府内除行政主管官员外的办事人员的统称。在清代的官吏制度中,胥吏种类按照职能不同大致分为差役和书吏两种。差役偏向于执行办案,按照皂、壮、快三班。书吏偏向于文案办公,称六房书吏,书吏有填制例行报表、填发传票等职能,而差役三班的办事权来自传票,有票才有差务,有差务才有利润的操作空间,因此差与吏的产生利益勾连,为腐败埋下根源。清代吏治腐败极严重,康熙、雍正朝都曾颁布谕旨对吏治进行整顿,但是到了乾隆时期,
3、又有所松动,复愈演愈烈。胥吏的地位位于官僚和百姓之间,是政策的直接执行者,他们虽无地位,却有实权,并且由于古代官员任职的回避制度,他们往往比上司更了解当地的民情风俗,娴于处理文书法令等杂务,使得官员上任往往倚赖手下胥吏。再加上吏役升迁变动极小,乃至父子相传,使他们成了“地头蛇”般的存在。二、胥吏形象分析(一)富有人情味的小吏聊斋志异中富有人情味的胥吏形象不多,在连城中帮助男主人公乔生返阳的顾生算作一例。顾生生前是乔生的好友,乔生恍惚间随女主人公连城的死魂来到阴间,值遇顾生,顾生十分惊诧乔生的到来,并且“即把手将送令归:待到乔生告白来意,立刻表示自己会不遗余力地帮助寻找。之后顾生帮助乔生、连城返
4、魂,再到后面因不忍放脱宾娘,一力承担所有后果(“脱有愆尤,小生拼身受之!”)无不显示一个热情、侠义、有担当的胥吏角色。席方平中虽述席氏父子在阴间所遇的不平之事,但是其中因感于席方平孝心而稍稍在施行时放水的鬼吏(“此人大孝无辜,锯令稍偏,勿损其心”),和同样感动于他的孝心而送他丝带帮他疗伤的小吏(“赠此以报汝孝”),仍闪烁着一点人性的光辉,显示了人性的复杂。(二)“就吏满堂”蒲松龄在梦狼中借“盍役满堂来形容清代吏治之腐败黑暗,蒲松龄譬吏如狼,总结出为官者如虎徒有凶势,而底下的胥吏们却如恶狼般凶残狡诈,即使官员无意作恶,也无法与群狼般的猾吏相抗,正如他在梦狼文后所附李匡九为官之事,恶吏在官员与百姓
5、之间百般周旋、网罗罪名,而官员被蒙蔽其中,无法察觉,与纵狼行凶无异。按照其形象不同,将聊斋志异中出现的胥吏形象分类如下:1.生事扰民的猾吏形象促织讲述了皇上因喜好促织,而使庶民受苦的故事,而里面的“里胥猾黠”,以此名目横征乡里,借征促织的名目搜刮税赋,使百姓背上沉重的负担。促织的主人公成名,为人迂腐木讷,本不适合做里正,但是被猾吏挑中,成为替罪羊,百般推脱不掉,几乎郁闷致死,更直接造成日后因促织几乎家破人亡的惨案。细柳中也有类似片段,细柳作为家中掌事的体面主妇,面对上门催赋的差役,最终只能请她在邻村吃酒的丈夫赶回来,亲自出面把这些差役送走,才平息事端。而看这些差役狂妄的态度(“打门而i卒”),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聊斋志异 形象 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