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教学目标L学习本篇新闻的写作特点,进一步掌握新闻知识。2 .了解文中的新闻事实与背景材料,理解本篇新闻的写作特色。3 .品味意味深长的语言,感受文中表现出的国家尊严和民族自豪感。重点、难点:把握本文将历史与现实相融合的写作手法,品读意蕴丰富的语言。教学过程时间教学环节主要师生活动1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好。我们继续学习别了,不列颠尼亚首先回看一下我们的学习任务:为别了,不列颠尼亚寻找获奖理由。上节课,我们印证了别了,不列颠尼亚真实、及时、简明的新闻特征,也分析了这篇新闻报道的独特的角度,巧妙的标题。这节课继续赏析本文的写作特色,寻找别了,不列颠尼亚获得中国新闻一等奖的理由。回
2、想上节课的思考题:学习活动一:本篇新闻报道共写了哪几个场景?除了真实地记录新闻事件之外,还写了哪些内容?我们可以通过表格的方式梳理一下本篇的内容。从表格来看,新闻事件的现实场景主要有四个,涉及到三个重要意象。段落现实场景(新闻事件)历史材料(新闻背景)24段4时30分,港督府告别仪式(第一次降旗),表明港督将永远成为历史港督府建成时间,其后的扩建、发57段晚6时15分至7时45分,添马舰东面广场告别仪式(第二次降旗),象征英国长达150多年的管治结束156年前,英国士兵占领港岛,升i旗,英国管治开始8-9段子夜时分,最庄严的政权交接仪式,米字旗落下,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英国对香港殖民统治长达一个半
3、世10-11段。时40分,查尔斯王子及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不列颠尼亚”号离港米字旗插上港岛的时间,英国管:精确时间,大英帝国从海上来楼一港督府;旗一广场交接仪式;船离港的不列颠尼亚号。细心的同学在整理表格过程中就发现了,这篇消息除了新闻事实以外,还有很多新闻事实之外的历史材料。这些历史资料,不属于这次新闻报道的事件,但都是香港的有关历史。这部分内容叫做新闻背景,整篇报道中,新闻事件现场报道始终与历史背景资料交织在一起。这样写对表达主题和情感有什么作用?我们一起进行几个场景分析。场景一:港督府降旗(第3段)4时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4时40分,代表
4、英国女王统治了香港5年的彭定康登上带有皇家标记的黑色“劳斯莱斯”,最后一次离开了港督府。根据传统,每一位港督离任时,都举行降旗仪式。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有另一面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作者写末任港督离任,插叙每位港督离任的传统有什么作用?这段文字前一句补充说明了在港督府举行降旗仪式的原因,后一句笔锋一转,作者抓住只降不升的特点,用末任与前任离港仪式的不同进行对比,揭示了这次港督离任降旗与传统降旗的本质区别,强调这次降旗不再是以往港督换任的重复,它是有着标志性意义的最后一次。请同学们思考:这种对比,是怎样一种怎样的对比?这是现实与历史的对比,是一种纵深的对比。继续往后看港督府相关的补充资料。(第
5、4段)掩映掩映:彼此遮掩而互相衬托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以后的一个多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过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港督府是是英国殖民主义统治的主要标志,也是中华民族耻辱的象征。它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决定了它一切变迁的耐人寻味。一个多世纪,说明时间的漫长,港督府是“这个曾居住过二十五任港督的庭院”,许多港督,“对其进行过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会对一座建筑一次又一次进行“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主人!只有主人!意味着:1、英国人在香港以主人自居;2、殖民主义者妄图长期地、永远地“
6、港督”下去,永远地占领香港。但是“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这句话表面上说的是港督的建筑,实际上是在告诉人们,香港已经回归祖,末代港督已经离去,中国人民一段屈辱的历史已经永远地成为过去。这里也有对比,港督府今昔变迂的对比。场景二:港岛降旗(第7段)7点45分,广场灯光渐暗,开始了当天港岛上的第二次降旗仪式。156年前,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作者把降旗仪式放在历史今昔的对比上。当年,殖民主义旗帜在这里升起,意味着中国人民屈辱受压;今天,殖民主义旗
7、帜在这里降落,意味着中国人民站立起来。一今一昔,一升一降。语言平实,对比鲜明,饱含了中国人民对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结束的欣喜之情。场景三:易帜交接我们再来“易帜交接”的场景。当然,最为世人瞩目瞩目:注目,仔细认真地看的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易帜:更换旗帜,这是政权更换的象征。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终结。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是“最为世人瞩目”的环节,这是整个交接仪式的高潮。两国国旗一降一升是最扣动人心的时刻。因
8、为国旗是一个国家主权的体现,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作者郑重地记录下五星红旗第一次在香港升起,含蓄地表达了庄严而喜悦的心情。“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这是最重要的历史时刻,郑重庄严的时刻;所以作者特意强调:“最后”,暗喻了英国殖民主义的没落和腐朽;“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再次突出“最后”,照应导语中的“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终结”,本文多了“长达”二字。“长达”二字,既写出了屈辱史之长,也表达了中国人民历经长期的屈辱和等待,终于扬眉吐气的自豪与胜利。“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作者特意点出这个时间,含意隽永而深刻。对比一下:“19
9、97年7月1日的第一分钟”表达效果有何不同?可以呼应“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呀。可是,没有了“新”字,也就没有了屈辱的历史已经翻过,就没有了新的希望,没有新事物的美好与生机。所以,升起的岂只是一面旗帜?“冉冉”多形容太阳升起,多指自然状态下地升起,在这里有了新意。蕴含无限生机与希望,也点明是历史规律,无可倒退。它象征着新中国朝气蓬勃,好比一轮光芒四射喷薄而出的朝阳,香港迎来了她美好的前程。“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庄严肃穆,又充满神圣和希望。特别提醒同学们关注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细致形象的场景描写,我们仿佛看到了易帜的过程,听到了国歌的声音,感受到了英国撤离的无可奈何和
10、中国恢复主权的自豪胜利之情。场景四:游艇离港(第11段)“从1841年1月26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港岛,至1997年7月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156年5个月零4天,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作者详细、精确地记录了香港被割让和卜刑的日期和时间,这充分表明:对中国人民来说,英国在香港进行殖民统治这段历史是刻骨铭心的,是不该被忘记的,也是不会被忘记的。中国人民经过了漫长的期待,终于迎来了香港回归祖国怀抱的一天。作者心中,人民心中,都是感情澎湃。语言非常含蓄,很有分寸感“从1841年1月26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港岛,至1997年7月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1
11、56年5个月零4天,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从海上来,当年不可一世的英国远征军抢占了中国的领土,开始了殖民统治;从海上去,明写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乘坐“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实指英国殖民统治的结束,标志着香港脱离英国统治,回归祖国。”从海上来”,诉说的是香港被殖民的历史,耀武扬威而来,“从海上去”,宣告的是香港殖民历史的结束,黯然神伤地离去。最后一段是全文的归总,作者把历史的今昔放在一起对比,耐人寻味。小结:综上可见,四个特定的现实场景构成这篇报道的主要内容,反复被提及的时间真实而细致地再现了香港回归祖国怀抱这一历史时刻;而现实场景中着重描述国旗的升与降,则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因为国旗是一
12、个国家的象征与标志。在记述的同时,作者又巧妙融人相关的历史背景材料,历史与现实像一个个特写镜头,既形成对比,又让人产生强烈的历史纵深感。3学习活动二:这篇新闻报道既有厚重的历史感,又有生动的现场感,在细节处理上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请从文中找几个例子细节描写的例子,简要赏析。细节一:“4点30分,面色凝重凝重:面色端庄沉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根据传统,每一位港督离任时,都举行降旗仪式。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有另一面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4时40分,代表英国女王统治了香港5年的彭定康登上带有皇家标记的黑色“劳斯莱斯”,最后一次离开了港督府(第3段)这段的新闻事实
13、是“4点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4时40分,代表英国女王统治了香港5年的彭定康登上带有皇家标记的黑色“劳斯莱斯”,最后一次离开了港督府J我们可以使用前面的分析方法替换法或删除法,来分析:“4点30分,彭定康看着港督旗帜在号角声中降下旗杆。4时40分,彭定康登上劳斯莱斯,离开了港督府。”“面色凝重”是对末任港督彭定康面部表情的特写,“注视”是对专注神态的描绘,生动的写出了彭定康离开港督府前黯然神伤的神情。通过这一神态,我们能揣摩出彭定康当时复杂的心情,恋恋不舍、不甘心就此离开,但是不论他如何“面色凝重”,历史的脚步不会为任何人停止,香港终将回归祖国
14、。“代表英国女王统治了香港5年的彭定康登上带有皇家标记的黑色“劳斯莱斯”,最后一次离开了港督府。皇家标记,黑色,既写出了身份、气派,也写出了失落,衰弱。这段描写,仿佛把我们带到“蒙蒙细雨”中的港督府,看见作为末任港督的彭定康,当他即将告别港督庭院时,是“面色凝重”地“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这几个细节连缀在一起,把英国对香港管治的末日之感刻画得淋漓尽致。细节二:“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第5段)“日落”有什么含义呢?“不列颠尼亚”号游轮与大厦上巨幅紫荆花图案所构成的“日落仪式”的背景,这是作者
15、的独特发现,英国曾经占领了非常广大的殖民地,被称为“日不落帝国”,喻指在它的领土上,永远都有阳光照耀。香港作为英国在东方的最后一块殖民地,于1997年脱离英国的统治,回归祖国,作为香港特区的紫荆花图案将在香港上空冉冉升起,“日不落帝国”的殖民主义太阳在香港永远的落下了。作者的独特发现一经妙笔点染,便给读者的心理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从而深刻地烙印在人们的脑海中。细节三:“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再再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第9段)这样细致的描述,更让读者感受到祖国的尊严和民族的骄傲,百年前的耻辱,在中国改革开放的今天,终于得以洗雪。总结:本篇新闻是历史的定格,在叙述新闻事件的过程中,通过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细致形象的场景描写,我们仿佛看到了易帜的过程,听到了国歌的声音,感受到了英国撤离的无可奈何和中国恢复主权的自豪胜利之情。写作上的特点:1 .巧妙的标题,独特的角度2 .现实场景与历史穿插交融3 .语言含蓄,细节描写生动这几方面的结合使得本文情感表达含蓄蕴籍、深沉幽远。之所以在众多的报道中脱颖出,获得中国新闻一等奖,一方面是记录了中国革命历程,改革开放时期的香港回归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重要历史时刻,一方面是自身的写作特点,以含蓄的语言,独特的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