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后”:文学史的可能性及其限度-Post-1970WritersThePossibilityandLimitationofLiteraryHistory.docx
《“70后”:文学史的可能性及其限度-Post-1970WritersThePossibilityandLimitationofLiteraryHistory.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0后”:文学史的可能性及其限度-Post-1970WritersThePossibilityandLimitationofLiteraryHistory.docx(9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70后”:文学史的可能性及其限度Post-1970WritersiThePossibilityandLimitationofLiteraryHistory作者:李遇春作者简介:李遇春,华中师范大学,湖北文学理论批评研究中心。原文出处:小说评论(西安)2018年第20183期第76-81页期刊名称: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复印期号:2018年09期“70后文学如何入史,这是一个尴尬的难题。正如70后作家是尴尬的一代,70后”文学同样处在尴尬的历史夹缝中难以定位。目前的中国当代文学史编写现状是,50后和60后”作家及其文学都已经名正言顺地走进了当代文学史,甚至“80后”作家及其文学也已堂而皇之地进
2、入了当代文学史版图,唯独“70后”作家及其文学被中国当代文学史所遗忘,至多也就是在涉及1990年代末文学商业化和世俗化浪潮时顺带提及“美女作家卫慧、棉棉,但她们的文学创作是很难代表70后作家的整体文学实绩的,而真正的“70后”作家及其文学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书写中其实几乎全部处于被遮蔽的状态。这种文学史书写现状当然需要反思和改变,因为在中国当代文学的历史发展进程和历史逻辑建构中,70后作家及其文学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文学史环节,它上承50后和60后”作家的“纯文学理想谱系,下开80后作家青春写作的先河,因此这T弋人的文学写作实际上关涉到中国当代文学在新世纪的深层次变革与转型。有意味的是,70后”这代作
3、家身上的“纯文学理想终究战胜了“俗文学现实,美女作家和“美女文学”的市场流行符号很快就与“70后”作家无缘,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在80后”作家近乎全身心地拥抱市场之际却仿佛陷入了沉寂,但这种沉寂毋宁说是一种沉潜,由此他们成了当代中国“纯文学”执着的守望者。在当今这个代际更替迅猛的信息时代里,提出“70后”文学的入史问题并非多余,亦非操之过急,而是顺理成章的文学史逻辑建构的内在需求。诚然,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史,有的时代的文学史相对辉煌,而有的时代的文学史则相对黯淡,但无论辉煌还是黯淡,其中都隐含着文学史的内在运行逻辑,它需要文学史书写者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和清理,由此展开一个时代的文学史建构。显然
4、,对于“70后”作家及其文学而言,问题的关键还不在于判定其在当代文学史上拥有承上其下、承前启后的历史代际转换身份,甚至也不在于强调其作为当代中国“纯文学”守望者的理想主义身份,而在于如何估价其已经和正在取得的文学成就,尤其是与前辈作家及其文学成就相比,这代作家的文学创作实力和成色究竟如何,有没有文学史的突破性,有没有突破前辈作家的文学成规而做出独到的文学史贡献,这才是问题的核心之所在,它牵涉到“70后作家及其文学的文学史可能性及其限度。毫无疑问,并非任何代际作家的文学都可以入史,更非任何代际作家的文学都可以在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事实上,停可一代作家及其文学的文学史地位都需要接受作为历史选择
5、机制的文学史秩序的检验。而从长远地看,这种文学史的检验是相对客獗口公正的。众所周知,新时期以来,由于受到西方后现代历史叙事学和文学史哲学的影响,人们大多对于文学史的权力话语性质不再讳莫如深。如今,文学史是一种权力话语秩序已成共识,但在文学史的话语秩序中起着潜在支配作用的权力并非人们通常所理解的狭义的政治权力,而是广义上的包括学术权力在内的一切规范化权力。所以,70后”作家及其文学要想进入文学史,就必须接受中国当代文学史内在话语机制的检阅,而文学史的书写者在评判任何代际作家及其文学是否值得写进文学史,以及应该赋予其何种文学史地位时,往往依据的就是这代作家或者其中的少数作家是否做出了不可替代的文学
6、史贡献。远的不说,就拿新时期文学的代际递嬉而言,最先走进文学史的是T弋右派作家或者与他们年龄和经历相类似的作家(大都出生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而在五六十年代登上当代文坛),以刘心武、王蒙、张贤亮、高晓声、宗璞、陆文夫、从维熙、刘绍棠、李国文等人为代表的这代作家凭借着他们独特的政治遭遇、社会阅历和人生经验给当代文学史贡献了一大批不可复制的文学作品。这就是从政治视角的“伤痕文学到文化视角的“反思文学,它们在层层推进中剖析人性和批判国民性,一代文学范式就此定格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接踵而至的是T弋知青作家或者与他们年龄和经历相类似的作家(大都出生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即今所谓50后),以路遥、韩少功、贾
7、平凹、莫言、王安忆、史铁生、张炜、张承志、刘震云、刘恒、刘醒龙、阿来等人为代表的这代作家凭借着源源不绝的艺术生命力不断开辟或引领着新时期文学潮头,尤其是他们对于“寻根文学新写实主义新历史主义”文学的倡导和融合,几十年来为中国当代文学赢得了重要的国际声誉和影响力。再一代就是我们通常所谓的“60后作家,以马原、余华、苏童、格非、叶兆言、迟子建、毕飞宇等人为代表的这代作家大都以“先锋文学驰名或者曾经从事过“先锋文学创作,他们长期致力于西方现代派和后现代主义文学在中国语境中的本土化实践,并以其不可代替的文学实绩占据了当代文学史的显著位置。必须承认,以上三代作家中除了第一代之外,余下的“50后和60后”
8、两代作家依旧是中国当代文坛的重镇和中坚力量,他们以其巨大的创作体量和独特的艺术形态捍卫着自己的文学史地位。毋庸讳言,前辈作家的文学史地位已然给“70后”作家带来了无法回避的压力乃至压抑。但这是文学史绵延和更迭过程中再正常也不过的事,因为任何T弋作家的崛起都必须越过前代作家的文学界碑,不管是直接跨越还是绕道而行、另觅他途,反正必须开辟出属于自己的文学时代和文学空间,拿出独特而不是重复前辈的文学作品来立身,反之就容易陷入文学史的焦虑。面对前代的“50后和60后”作家及其文学成就的集体重压,还有后起的“80后作家及其文学时尚的群体挤压,许多人到中年的“70后作家开始感到尴尬和惶惑。虽然他们不断地宣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70 文学史 可能性 及其 限度 Post 1970 WritersThePossibilityandLimitationofLiteraryHistory
链接地址:https://www.yzwku.com/doc/995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