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自相矛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
《15《自相矛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5《自相矛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15自相矛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自相矛盾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文选自韩非子难一讲述了楚国有个卖盾和矛的人,他在夸耀自己的盾和矛时,理由前后抵悟,不能自圆其说,这一故事告诫人们说话做事要前后相应,不要自相矛盾。本文篇幅短小,语言精练,读来很有趣味,给人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课文插图描绘的是卖者和围观者对话的场景。图中围观者质问卖者的神态、动作以及卖者哑口无言的尴尬模样,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意,并引发学生对卖者言过其实,前后表述自相矛盾的行为的反思。【学情分析】学生从三年级就开始接触小古文,但在初读时可能出现句中停顿不当的现象,可基于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指导学生借助课文注音和注释,边读边理解
2、,并尝试在停顿处做记号;其次,在理解课文大意上仍有一定难度,可以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理解难懂的字词,例如: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结合语境猜测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理解其中的寓意。【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能联系上下文,猜测“誉、弗”、“立”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自相矛盾”的故事。3、能说出“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并理解其中的寓意。【教学重难点】1、能说出“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以及理解其中的寓意。2、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自相矛盾”的故事。【资源准备】制作PPT课件,包括:自学提示;重难点突破环节一一出示文言文的学习方法,知内容、解大意、明道理,多形式朗读文
3、本,背诵课文,创编故事;达标检测。【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能联系上下文,猜测“誉”、“弗”、“立”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自相矛盾的故事。3、能说出“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并理解其中的寓意。【教学重难点】重点:熟读课文,背诵课文,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自相矛盾”的故事。难点:能说出“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并理解其中的寓意。【教学环节】环节一:看图猜故事,激趣导入突破策略:1、出示图片“握苗助长、守株待兔、亡羊补牢”,生汇报交流。2、说说这几则寓言故事的寓意。3、引课题,解课题。4、作者简介韩非,先秦时期韩国公子,是我国先秦时期著名政治
4、理论家,卓越的哲学家,又称“韩非子二代表作品韩非子。设计意图:通过看图猜故事的形式导入课题,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说寓意旨在引导学生树立结合实际思考问题的意识,知道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解决问题的办法。环节二:初读课文,读通句子突破策略: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师范读,生仔细听并划分好节奏。设计意图:疏通字词,读通句子,读好停顿,读出节奏,读出韵味。环节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突破策略:1、出示自学提示二:同桌合作学习,相互说内容,遇到不懂的词句先圈画出来,再进行讨论。2、在讨论之前,先让学生回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1)借助注释(2)联系上下文(3)结合语境猜测3
5、、借助以上几种方法进行合作学习。4、反馈交流邀请两位同学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对故事内容的理解以及自己有困惑的地方,教师相机指导并给于肯定。小结:这两位同学的分享精彩极了,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深入地了解故事内容。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已有的学习经验进行自主合作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环节四:精读课文,感悟道理突破策略:1、结合注释,逐句解析。2、联系上下文,理解“誉、弗、立的意思,“誉”在这里指的是夸耀、吹嘘的意思,“弗”指的是不的意思,“立”指的是存在的意思,再让学生把每句译文完整地朗读一遍。2、结合围观者和卖者的对话,理解“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正是这个楚国人夸大了矛和盾的作用,导致前后矛盾,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相矛盾 15 公开 一等奖 创新 教学 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