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课程思政“四态联动”教学体系实践研究.docx
《高校课程思政“四态联动”教学体系实践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课程思政“四态联动”教学体系实践研究.docx(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高校课程思政“四态联动”教学体系实践研究摘要:高校课程思政教学中构建“四态联动”教学体系,从大学生的校园生活态、家庭生活态、企业生活态、网络生活态四态出发开展思政教育活动,能够提升思政教育的宽度和广度,将其延伸至学生每一个生活环节,对于思政教育效果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在具体构建中应当加强校园思政环境建设,构建校园生活态;重视家庭思政教育活动,拓展家庭生活态;发挥企业思政教育功能,构建企业生活态;巧用网络思政教育渠道,延伸网络生活态。同时要构建“三全育人机制”、“学校一家庭一企业”三方联动机制、“多向”评价机制保障“四态联动”教学体系的实施。关键词,课程思政:“四态联动”;教学体系思政课作为高校
2、育人过程中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关系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完成。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指出:“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站在立德树人的高度,深刻理解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科学内涵,研究学生在全时空不同阶段所从事活动的特点,针对不同时段制定切实可行的思政教育方案,才能形成立体式、整体性、系统化的思政教育新结构,实现思政教育的全覆盖。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状态来看,其生活场景不外乎四种,分别为“校园生活态家庭生活态企业生活态网络生活态”,这四态有效联动、相互影响,基于这四态构建课程思政体系,能够促进思政教学
3、的全面铺开,对于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及高校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具有现实性意义。一、高校课程思政“四态联动”教学体系的内涵思政教育作为一门意识形态教育的内容,不能脱离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只有与大学生的生活相契合,从每一个生活场景中融入思政内容,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启发,才能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也正是如此近年来学者们针对高校思政教育活动提出了生活化的新型教学理念,要求教师注重思政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充分发挥生活实践教育的作用。但应当明确的是,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生活化理论,关注的焦点不是孤立、抽象、概念化的大学生,而是处于活力四射的、鲜活的日常活动中的大学生。思政教育生活化理论一改以往思政理论专注于课堂、专注于学
4、校的局域性思维,强调全局性、整体性思维,而这里所说的全局、整体不仅仅是“时一空”意义上对大学生活动轨迹的扩展,也包括在这种全轨迹过程中所塑造的作为“完整的人”的大学生。只有将处于不同场合中大学生的各种面貌加以综合考察,才能把握住作为“现实的人”、完全展开了自身个性的、自我完整的大学生的本质特征,才能使思政教育做到“精准施策”。而“校园生活态、家庭生活态、企业生活态、网络生活态”四种主要状态共同组成了大学生的生活场域,是大学生作为“完整人”不可或缺的生活场域,因此有必要从这四个层面出发开展思政生活化教育活动。校园生活态一般是高职大学生接受职业教育的首站,它的特点是专业教育与生活教育都被给予较大关
5、注,由于校园教育体系内部分工较多且职责相对明确,使得学生在校受到的规训权力较为分散,在各规训空间内,其规训权力边界较为明晰,即在规训内容范围内,学生受到的约束力较强,而在该规训内容外,约束力哀减明显,学生生活的紧张度处于中等适度水平;家庭生活态对于多数学生感到最为亲切熟悉,是学生基本伦理观念养成和践行的重要场域,在当代社会,该场域大学生受到的规训权力虽然弥散,边界不明晰,但管束力多数情况下并不很强,学生生活的紧张度处于低水平;企业生活态是高职大学生进行职业实习和未来参与工作、获得物质生活来源的主要场域,在高职大学生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企业生活态对大学生规训的权力表面依分工而分散且边界明确,
6、但由于职场压力,企业生活态内部的规训权力实则呈弥散状态,且管束力较强,企业生活紧张度较大;网络生活态是当代高校大学生学习、社交和休闲等活动的综合平台,它既是现实生活变异了的镜像化”,又是现实生活的一部分,是大学生个性得到较为充分流露的数字化场域,多数大学生能享受到的网络服务内容同质化较高,但存在宽松的自主选择空间。即网络生活对大学生的规训隐秘性强,而不倾向于对大学生进行直接的人身管束,因而网络生活压力在所有生活态中倾向最小。这四项生活态几乎覆盖了大学生的主要生活内容,因此本文所讨论的大学生“生活态”,即“大学生的现实生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理论的现实根基。二、高校课程思政“四态联动”
7、教学体系的构建策略(一)课程思政“四态联动”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模型“实践教学”模式是高校思政课教学在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指导下的创新形式,它具有层次性与递进性。“实践教学”备受当前高校思政教育者关注。教育部关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中规定,本科思政课实践教学为2学分,专科为1学分。作为思政课课外教学校内补充、校外延伸的“实践教学”,也已成为高校思政课(包括课程思政)打造“三全育人”的关键环节。在长期实践基础上,探索出“四种形态三方联动双向考核”(简称为“四态联动”)课程思政实践教学体系,这一体系在实践中具有较好的运作效果,体现出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具体模式如下图1所示:实践S
8、学体系主要内容与环节图1课程思政“四态联动”实践教学体系模型(二)课程思政“四态联动”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策略1.加强校园思政环境建设,构建校园生活态校园生活态是大学生作为学生群体不可缺少的一种生活场域,充分利用校园生活态构建思政教育环境,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大学生的思想认知,促进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总体来看,校园生活态又包含了多方面内容,包括课堂生活、食堂生活、寝室生活、社团生活、社会实践生活等多种形态,课程思政建设也应当渗透进每一个环节,形成无缝隙的思政教育环境。在课堂生活中,通过构建“思政+学科”教学体系推动思政教育的全面铺开,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主阵地开展思政活动,帮助学生提升思想道德与品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校 课程 联动 教学 体系 实践 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