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简支T型桥梁施工组织方案设计.docx
《预应力简支T型桥梁施工组织方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应力简支T型桥梁施工组织方案设计.docx(4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预应力简支T型桥施工方案设计工程概况:桥梁中心里程为AKO+783,上部为3*30m预应力混凝土T梁。设计荷载为公路11类,设计方法为悬臂节段拼装法。桥梁下部结构为摩擦桩、桩式桥台、桩式桥墩。桥墩基础均为200cm水桩。施工时布置桥台挖桩。改为钻井施工。2.编译依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Ol-2003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62-2004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O41-2000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OOl-89公路桥涵通用规范JTG06-2004公路桥涵基础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三、桥梁主要部位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案1 .基础建设:1.1 桩基施工1.1.1 水
2、中钻孔桩施工1.1.2 钻孔桩施工流程图钻孔桩施工工艺流程图1.1.3施工准备钻孔前,根据桥墩的位置和现场条件,将现场大致平整,以便钻机的安装和位移,并准备一定量的粘土用于打浆(如果地层是松散的砂层或砂石层,应准备足够数量)。1.1.4 测量布局根据设计院提供的水准控制点,将标高控制点引导至施工现场进行测量,经监理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方便在桩放置的现场测量地面位置的标高,为套管的埋高做准备。施工期对临时控制点进行保护和定期复核,确保测量控制精度符合设计要求。1.1.5 埋地套管泥浆制备对于钻孔灌注桩的施工,为保证钻孔质量和施工安全,在桩基施工过程中专门设置了钢套管,可以重复使用。根据地质条件,
3、套管埋入软土层,每根桩顶设置61.90X2mX0.006m的钢套管。三堆泥浆容量(泥浆比重为1:3)进行泥浆循环,并及时组织泥浆车外运。由于地层上部为粉质黏土层,黏土可用于自然造泥。同时,为保证钻井过程中泥浆的性能指标,施工时应注意控制泥浆的比重、粘度、含砂量等指标,以保证成孔。入孔时,孔内泥浆比重控制在1.151.25,粘度为1826S.第一个孔应打浆,然后钻孔。1.1.6 钻机就位钻孔采用反循环钻进:钻具安装好后放入保护缸水中,为防止钻头吸渣口被堵塞,钻头应从钻头底部抬高20Cm-30cm。洞。第一次钻孔时,先启动泥浆和钻盘,使其空转,待泥浆入孔后再钻孔,使用I档转速。在普通黏土或砂黏土中
4、钻孔时,可以使用11和HI的速度。当遇到大量地下水和容易塌陷的淤泥土时,宜低速前进,减速慢行,减少搅动,同时加大水头,增加泥浆比重。当泥浆比重大于1.3时,泥浆泵的抽吸能力降低,以1.1为宜。1.1.7 清孔:钻孔达到图纸规定深度且孔质量符合要求后,应立即进行孔清理。排渣法用于清孔。清孔时,孔内泥浆的位置应保持足够的水头高度。以防止崩溃。清孔时应保证泥浆中无钻渣悬浮,清孔后用测绳测得的泥沙厚度符合规范要求。将水下混凝土浇筑在柱桩上前,应将射孔底部用水冲洗3-5分钟,将底泥翻倒,然后立即浇筑水下混凝土。本工程采用抽水法。1.1.8 加强骨架的制作与安装:钢架现场制作,现场安装,分段成型(预留连接
5、钢筋长度),现场用吊车吊装,分段施工入孔。施工时,第一节骨架入孔后,用支撑杆将骨架固定在井口中心,抬起另一根骨架与第一节骨架连接,用弧焊焊接接头和单面焊接。焊接采用多台电焊机同时搭接单面焊接,以减少混凝土浇筑前焊接所占用的时间。在放置钢骨架之前,在孔处添加四根导向钢管,以确保钢骨架在吊装过程中尽可能居中,不损坏孔壁并控制保护层的厚度。钢骨架就位后采用四点固定,防止笼子落下和混凝土浇筑时骨架上浮。支撑系统与中心线对齐,以防止钢架倾斜和移动。在钢架上焊上挡条,控制钢架与孔壁的净距,保证钢架在孔内的位置和保护层的厚度。孔内钢骨架的高度位置用笼扎带固定在孔位。1.1.9 安装混凝土导管导管使用前应进行
6、水密性试验,不合格的接头不得使用。确保导管在填充的水下混凝土中不漏水或泥浆,以确保桩的质量。根据孔深准备相应数量的导管段,确保安装时一次到位。导管使用前,应一一检查螺纹,确保各螺纹连接紧密。螺纹不符合要求或变形超标的导管,应坚决拆除、更换、撤离现场或作明显标识。导管底部与孔底之间30Cm有左右间隙,以防止导管进入泥沙,混凝土不能流出管道。另外,避免距离孔底太高,以免第一桶浇混凝土无法埋入导管口或导管埋得太深,泥浆会回流到导管内形成泥浆,影响桩的质量。1.1.10 准备混凝土和浇筑混凝土钻孔桩为C25商品混凝土,坍落度应控制在16Cm22cm。混凝土浇筑前,在导管一定高度内设置阻水塞,根据初灌量
7、计算确定。初灌量的确定原则:当导管距孔底3030。时40cm,保证第一次混凝土切割使导管埋入混凝土中。Im以上。桶中装满混凝土,剪断电线,不断浇注混凝土。用测量绳测量导管的埋深6m,拆下导管的两段,确保导管埋入混凝土中的深度1m,然后浇筑混凝土。也就是控制两点。一、管子埋深不宜过大,控制在4之间-6m。管子过深,管子拔不出来,会造成埋管形成断桩。其次,必须尽可能保证导管的埋深,2m以防操作中的小失误,如导管抬升过快或过快、导管过小或挖空、泥浆涌入等,造成断桩、夹泥等质量事故。确保设计桩顶以上混凝土质量Im符合设计要求。混凝土浇筑后,应以缓慢均匀的速度拔出套管。每Im左右,停止拉套管,重复一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预应力 桥梁 施工 组织 方案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