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28课《有的人》优质课竞赛教案-2.docx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28课《有的人》优质课竞赛教案-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28课《有的人》优质课竞赛教案-2.docx(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有的人优质课竞赛教案教学目标1 .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2 .能借助本单元的课文和相关资料,感受鲁迅的人物形象。教学重难点能借助本单元的课文和相关资料,感受鲁迅的人物形象。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时预习卡。3 .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整理与本课学习相关的资料。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回忆鲁迅,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鲁迅先生的画像)回忆鲁迅先生:这幅画像上的人物我们不再陌生,他是谁?谁能用一两句话来描述一下他?2,导入新课:同学们,鲁迅先生离开我们已经很多年了Q这么多年的时间,岁月的风尘并没有把这个名字掩埋在历史深处,相反,他的名字就像沙里的金子,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更加
2、光彩夺目。在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之际,著名诗人臧克家先生挥笔写了一首诗一一有的人O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吧!(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设计意图:以回忆鲁迅先生为话题,回顾本单元的前三篇课文,交流鲁迅先生留给学生的印象,使鲁迅先生的形象逐渐立体而丰满,为这节课进一步感受鲁迅的人物形象作铺垫。二、引导朗读,初悟诗情1.初读诗歌,读出节奏。(I)学生自读: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读音,把每一个句子读顺畅。(2)指名朗读,提示诗中“啊”的读法。(3)读出节奏。引导:诗歌本身有一定的节奏,像音乐一样。读诗和读普通的文章是不一样的,它更讲究朗读时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如何把诗读出节奏呢?我们要
3、关注标点的停顿,关注诗行及诗节间的停顿,把要停顿的地方画上斜竖线,然后再进行朗读。范读:出示划分好节奏的诗句,教师范读。2,再读诗歌,梳理结构。(1)默读提问:大家快速默读诗歌,说说诗歌中写了几种人。(2)补充资料:臧克家在创作这首诗歌时说,我和鲁迅并没有见过面,也没有通过信,这首诗是参观了他的故居归来有感而写的,这岂不是“即兴”之作?是的,它是“即兴”之作,但是我写它确是有着深厚的生活基础和深刻的思想感受的。所以,它的思想内容是深厚的,耐人寻思回味的。两种人、两种人生观的鲜明对比,使它有着永恒的意义,所以受到读者欢迎,反应强烈。(3)再读思考:说说臧克家的诗歌中写了哪两种人,这两种人的人生观
4、有什么不同,他们的结果有什么不一样。(板书:反动统治者鲁迅先生)(4)梳理结构:请同学们按照这个思路把这首诗分为三个部分。(第1节:写了有哪两种人;第24节:写出这两种人的不同人生观;第57节:写出这两种人的不同结局。)3.对比朗读,感悟写法。(1)自主发现:请大家再大声朗读这首诗,你发现臧克家的这首诗有什么特点?(2)交流反馈。预设:“有的人”反复出现;每一节都写到了两种人,每一节都是两种人的对比。诗中小节之间一一对应,如,第2节和第5节,第3节和第6节,第4节和第7节Q(3)总结写法:这首诗歌运用什么写作手法?(对比的写作手法)(4)合作朗读:同桌合作练读诗歌,可以读完一类人再读另一类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有的人 部编版 六年级 上册 28 有的 优质课 竞赛 教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