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古老苗绣“绣”出幸福美好新生活.docx
《让古老苗绣“绣”出幸福美好新生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古老苗绣“绣”出幸福美好新生活.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让古老苗绣“绣”出幸福美好新生活贵州黔西化屋村创新发展民族特色文化产业的实践与启示特色苗绣既传统又时尚,既是文化又是产业。史开心摄苗家儿女加入合作社,一针一线“绣”出幸福美好新生活。史开心摄化屋村的峡谷风光,如诗如画。史开心摄2021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黔西新仁苗族乡化屋村考察时指出,特色苗绣既传统又时尚,既是文化又是产业,不仅能够弘扬传统文化,而且能够推动乡村振兴,要把包括苗绣在内的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好、发展好。碧波荡漾、峡谷壮美、民居错落、薄雾氤氢,身着美丽苗绣服饰的姑娘在山路上欢快歌唱,清晨的贵州省黔西市新仁苗族乡化屋村静谧恬适,如诗如画。“咔咔咔”游客们纷纷举起手机、相机,留下
2、美好记忆。时光荏苒,化屋村村民却都牢记着一个激动人心的日子2021年2月3日。这一天,习近平总书记在化屋村考察时指出,特色苗绣既传统又时尚,既是文化又是产业,不仅能够弘扬传统文化,而且能够推动乡村振兴,要把包括苗绣在内的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好、发展好。两年多来,化屋村干部群众牢记嘱托、感恩思进、感恩奋进。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好路子,化屋村把民族文化特色和产品特色结合起来,持续深挖民族文化内涵、注入创意活力,把苗绣等特色产业做出品牌、推向市场,更好带动群众共同增收致富。这个地处乌江源头的小山村,因苗绣而“色彩鲜亮”起来。古老苗绣,如今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助力。2022年,化屋村返乡创业人数第一次
3、超过外出打工人数,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5万余元。一幅乡村振兴的幸福画卷,在化屋干部群众一针一线的绣制中徐徐展开。近日,本报调研组深入化屋村实地调研。1 .为古老苗绣注入时尚元素走进化屋村易地扶贫搬迂安置点的苗绣车间,绣娘们正在飞针走线,赶制苗绣服装订单。快乐富足的时光,在她们的手中汇成幸福美好新生活。“小时候,跟着爹妈学绣花,他们经常讲,绿色线条代表长江,黄色线条代表黄河,绣的图案代表着我们苗家人长途搬家路上见到的景色,我们把这些符号图案绣在衣服上,表示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又表达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化屋村苗绣车间,绣娘王进敏回忆着自己幼时学习苗绣的情景。作为苗族民间传承的刺绣技艺,苗
4、绣特色浓郁、做工精细、工艺复杂,有着悠久的历史,于2006年被列入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1年,贵州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贵州苗绣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方案,提出推动苗绣实现产业化、时尚化、国际化、品牌化目标,有力推进了古老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碰撞与融合。春风至,万物兴。化屋村更加坚定了做大做强苗绣产业的信心和决心。2022年,化屋村开办了1600平方米的苗绣车间新厂,开发出许多文创产品。除了传统的民族服饰外,还有不少文创产品,如刺绣抱枕、布艺台灯等,“跨界融合”让人眼前一亮。“除老人教我们的一些基本元素外,我们从看电视、劳动、赶集等日常生活中获取一些自己喜欢的新元素,基本上
5、是年年绣新衣服,年年有新花样。”王进敏一边讲述自己绣苗绣的点点滴滴,一边向调研组展示其民族服装上花样代表的意义。“我们销售额和利润能够快速增长,主要是得益于我们的小商品,2022年180余万元的销售额中,苗绣周边小商品所占的份额基本上达到了一半。”绣娘杨文丽介绍,化屋村苗绣车间从原来单一的服装生产线,又增加了几条灵活变化的小饰品生产线,抱枕、围巾、香包、T恤等50余种特色文创产品被不断生产出来投向市场。化屋村的创新发展,只是黔西市推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3年3月底,黔西市累计发展苗绣产业经营主体65家,从业人员222人。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基本构建起以“化屋苗绣”公共品牌
6、为引领,以“文丽蜡染刺绣”“一平书桐”“原色有染”等多个自主品牌共同发展的多元化品牌发展格局。2 .返乡创业成为青年的新选择“既能提高自己的刺绣手艺,又能在家门口挣钱,真是太开心了。”王进敏说,她在车间做刺绣,收入极大改善了家庭生活。世世代代,苗家姑娘出嫁都要穿上一身纯手工绣制的嫁衣。在苗族人口占96.7%的化屋村,几乎家家户户的妇女都会苗绣技艺。然而,过去水电路不通的贫困状况,严重阻碍了化屋村的发展,身怀手艺的绣娘们也不得不走出大山,通过务工保障家庭的经济收入。乡村空心化和村集体空壳化,一度成了化屋村的现实困境。“以前,村里也想发展苗绣产业,但除了没有市场和思路外,更重要的是村里的年轻人大多
7、出去务工,想要培育技工都找不到合适的人。”化屋村村主任杨秋阳谈到村里的苗绣产业发展历程时这样感慨道。为了将苗绣产业进行规模化聚集和产业化升级,化屋村通过成立合作社,牵引统筹全村的苗绣培训、村歌舞团、旅游业务的经营管理,把分散的资源有效整合起来。首先,化屋村村两委对外出务工人员开展了摸底调查。向他们主动宣传村里的产业发展情况,并定点设置多种岗位,想方设法引导大家返乡创业就业。绣娘返乡后,怎样才能让大家“留得住”“用得好”?化屋村组织开展了多次苗绣培训,把非遗传承人请出来,通过“老带小,熟带新”等一对一的结对模式,让90后、00后绣娘们更加规范、优质地进行苗绣操作。面对苗绣产业化的大好机遇,在外务
8、工的村民对回乡创业还是将信将疑,大多持观望态度。他们担心的是,就算能把绣娘组织起来,每个月的工资、水电、彩线、布匹等开销就是一笔不小的费用,要是产品卖不出去,谁来兜这个底?针对这一普遍心态,化屋村党支部利用东西部协作等政策,修建了扶贫车间,免费提供给当地企业,协调金融机构进行贷款补息,为苗绣创业者减轻负担,让其轻装上阵。农村产业要发展,带头人很重要。作为村子里敢想敢干的年轻人,尤华忠曾在浙江温州的电脑印花厂里打工。看到家乡的变化与机遇,他决定返乡创业。“有党组织给咱兜底,咱就敢带领乡亲们一起干!“尤华忠回忆,当年他只是想回家自己弄个“小作坊”,没想到村里提供了非常好的支持政策:不仅提供免费的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老 幸福 美好 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