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类掺假检测技术研究进展.docx
《肉类掺假检测技术研究进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肉类掺假检测技术研究进展.docx(1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肉类掺假检测技术研究进展余卉茹,纪艺,彭城,徐晓丽,汪小福,孙梅好*,陈笑芸*1.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浙江金华321000;2.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营养研究所,杭州310021食品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最重要的物质基础,食品安全已成为世界公共卫生关注的焦点。蛋白质是维持人体健康的必需物质,而肉类食品中富含蛋白质和微量元素,故在食品消费中占比较高。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肉制食品的需求也不断提高,部分不良商家为获取更多经济效益而在肉类中掺假,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极大地危害了食品安全。因此,亟需相应的检测技术,以确定肉制品中成分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保障食品安全
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肉类制品的检测水平也逐渐提高。传统的物理方法是通过显微镜观察肉类样品的颗粒形态学构造来区分不同动物组织,该方法检测结果出现假阳性较少,热稳定性能也较为理想,但通过显微镜观测结果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多,分辨率也无法保证,并且无法有效区分动物种类1。近年来,以蛋白质和核酸为基础的肉类掺假检测技术逐渐兴起,研究表明,利用免疫学方法可以定量地测定出动物源成分2-51其中微孔板ELISA在定量靶标表征上有较高的精确度L6-71oMacedo-Silva等8采用ELISA检测法制作抗牛、马、猪、鸡蛋白的抗血清来鉴别汉堡中可能掺入的廉价肉类成分,灵敏度为0.696。胡连霞等9研究发现GNM
3、C7-8实时荧光PCR检测法能够对同时添加4类假肉的成分进行检测,且能够实现快速检测。本文分别从传统物理技术、光谱技术、免疫学技术和DNA分析技术等角度,分析和阐述肉类和肉类制品中具有的动物源性成分检测方法以及鉴别技术,并对优缺点进行对比分析,旨在为进一步的研究和标准制定提供理论依据。1市场上常见的肉类掺假形式肉类富含蛋白质,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已成为大家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味,且每年肉类市场需求量较大。在此情况下,部分不良商家为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将价格较低的肉类掺杂进高价肉类中出售,这严重影响了肉类市场的流通和消费者的健康10。按照掺假严重性,肉类掺假可分为3类11。第1类是将低价肉类如鸭肉等
4、加入到牛羊肉中以高价出售,这种掺假方式在生活中最为常见,且牛羊肉制品经常作为火锅食材,通过调味,很大程度上掩盖了牛羊肉原有的味道,使得消费者难以简单地从感官上进行辨别;第2种是利用一些如马肉、狐狸肉以及水貂肉等非可食用的肉类进行掺假,这些肉类大多是由生产皮毛的养殖场提供的,在动物饲养过程中往往无节制的使用药物,因此,这类肉制品中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第3种是利用来源不明确的非可食用肉类在牛羊肉中掺假,如流浪猫、流浪狗、老鼠等未经过正规的食品安全检测的肉类,此类掺假方式多见于流动商贩,因其无固定场所,无法追踪,而且食用这些肉制品后极易感染疫病,因此,安全隐患极大。2传统物理学鉴别方法传统的肉类掺假
5、鉴别方法是以组织学特性和解剖学为基础,通过肉品自身特征和脂肪特征对其品种进行确定,主要通过色泽、气味和味道等,并对肉类品质的鉴定提供依据口2。羊肉和其他肉类相比更加鲜嫩,并且胆固醇与脂肪含量均低于牛肉和猪肉。此外,镜检法也可用于检测肉制品中的动物源性成分,其是物理鉴别中唯一一个被欧盟官方认可的方法13,该方法可对哺乳动物、鱼类、禽类等的肉质进行观察从而区分,但不能鉴别出具体的动物种类。3基于光谱法的鉴别方法不包括蛋白质与核酸在内的其他化合物均属于生物体内的代谢物质,如脂类、糖类大分子和一些小分子的代谢物,但在检测代谢物方面当前仅针对少部分的小分子代谢物,并且它们的分子质量均未超过2kDo根据相
6、关研究可知,动物种属的辨别可以借助肉类中氨基酸、酚类和糖类等代谢物含量和构成来实现14-161o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有色谱法、质谱法、光谱分析法等,其中光谱分析法是以原子、分子的光谱学为依据而建立的,其利用各种样品的光谱来分辨物质,同时,对其化学成分含量进行判定。通常用于研究物质的分子结构和组成,是一种在食品饲料动物成分检测鉴别中的有效方法,主要优势为无污染、无损伤、成分检测效率高等17。红外吸收光谱和拉曼光谱自20世纪70年代就被广泛应用于农产品和有机物的成分鉴定,因此,小分子代谢物内的C、H、0、N之间的化学键与官能团的表示均可以采用该方法,从而进行定量和定性检验1。肉糜因为物种和组织特定形
7、态特征不易被识别,成为了一种极易掺假的食品,故Lemonia-Christina等18基于光谱技术,利用牛肉、鸡肉、猪肉等不同程度掺假的120个样品进行可见光光谱(ViSible,VIS)、荧光光谱(fluorescence,Fluo)多光谱图像(multispectralimage,MSI)采集,建立并评价了支持向量机分类模型。结果发现,光谱数据在检测和定量肉糜掺假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其中基于MSl的模型优于基于其他传感器的模型,其精确度为87%100%,基于ViS的模型精确度为57%97%,而基于Fluo的模型精确度较低,但3种方法均能检出样品。3. 1拉曼光谱法拉曼光谱法是通过物质分
8、子光散射作用下的非破坏指纹成像技术,其可对各种照射光的频率进行散射光谱研究,能够获取分子转动与振动的相关数据,从而完成分子结构的分析。Fowler等19指出拉曼光谱技术可以对食品中的主要成分含量和结构进行分析,且可定量检测某种成分的含量,因此,可以运用于食品成分检测中。拉曼光谱法具有重复性能好、灵敏高、操作简单等优点L20-21Jo3.2红外光谱法红外光谱一般分为远红外、中红外和近红外3大区域,该方法主要是针对分子呈现偶极矩变化且振动状态的化合物进行分析,不同红外辐射波长对应的吸收效果也存在差异,可利用光谱图中吸收峰的波长、形状与强度开展物质的研究。一般情况下分子结构特征可以通过吸收谱带长度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肉类 掺假 检测 技术研究 进展
![提示](https://www.yzwku.com/images/bang_tan.gif)